技能开发的全球趋势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来源 :西北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发言当中会向大家介绍一些全球的趋势和全球的基准点,以便使大家了解其他国家的做法是什么。
  我向大家介绍四个主题:第一,用不着每个人都感到吃惊,现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是每个国家的需求。政府如何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政府正在同私营企业共同联手应对这方面的需求。第二,根据全球的经验来看,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能单枪匹马地来满足当代市场经济对技能开发的需求,政府因此必须同各个家庭、同各个企业共同融资、支持,并且帮助劳动力的技能开发。第三,在满足这种技能开发挑战当中,哪些政府有什么样的失败,如果不能满足这方面的开发和需求,只能使这个国家处于更大的困难当中,与此同时这个国家会产生更多的不平等,而且这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竞争当中也会处于劣势的地位。如果技能开发做得不好,也会降低国家经济的增长。所以我相信,每个国家和政府,在日趋增长的需求下面,都会面对这样的挑战。接下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面临的五大挑战,以及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技能的开发。
  有几个要点:一是有关技能的全球趋势;二是全球范围内技能开发的主要领域是什么;三是有关中国技能开发的环境;四是中国在职业技术改革方面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现在全球面临的趋势,涉及到技能方面,有四个内容:第一个趋势,现在高技能与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差距普遍加大了,很多地区的情况都是如此。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非常强调一个国家劳动力生产率,所有获得了技能的都能够从中获益,然后通过并购,通过获得高技能,都可以得到高工资,低技能的工资,只会越落越远。第二,技能型岗位的增长速度要快于非技能型岗位。第三,老的发展模式都是围绕着劳动密集型或者低技能型的工业发展,中国这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看到,在中国和世界上来讲,具有高教育程度和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越来越多。第四,非技能型工人的失业风险更大,而且他们一旦失业后,下一个工作的周期会更长,而且获得的薪酬会更低,其结果是,凡是国家能够向非技能型工人提供技能教育,就可以减少这方面的风险。
  首先看一下美国的数字。比较一下每小时工资的水平,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和工人和高中毕业生的比较,凡是有高学历的人,工资增加得比较多,在美国是如此,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其他的中等收入的国家情况如何呢?实际上,在这些国家当中,也是同样具有这样的趋势,比如说在巴西,所有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工人同高中、初中毕业生之间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凡是教育程度较高的或者技能较多的人工资就比较多。在巴西如此,在印度和墨西哥也看到了同样的趋势。在全球经济来讲,高技能职业增长速度快于低技能职业。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就业比例,在职业技术和职业领域当中,高技能型的就业趋势,这二十个国家当中,专业、技术就业比例,在整个国家就业比例当中在逐渐增加,而且今后的趋势,全球的范围内,高技能的人就业机会比低技能的人机会要多。
  学校是如何应对这种对技能需求的趋势呢?很多国家都大力强调和重视教育,但是我个人分析全球趋势的时候,我们认为,学校只是技能的提供者之一,企业也是向经济和市场提供高技能人才的场所。我们世界银行对105个国家进行了调查,而且我们也分析了各个公司对工人提供培训的程度,我们会发现,结果很有意思,如果你从倒数第二个看,可以看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情况,包括中国和亚洲地区,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提供的培训比其他任何地区向工人提供的培训都多,其他的一些地区企业培训,比如拉丁美洲、欧洲和中亚地区,企业教育差不多。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国家和组织也是如此。落后的国家体现在北非和中东地区,也包括南亚地区。即使是非洲,他们现在也看到,企业越来越积极地向工人提供培训,并且企业和学校联手进行培训。我们也看到,这些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技能需求。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经济变得全球化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毫无疑问在出口市场方面是最大的雇主之一,我们分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情况,并且研究了他们的风险成本,看这些国家是不是积极的出口供应商,以及分析这些国家的企业是不是提供了积极的出口培训。我们发现,凡是出口企业都是更加热衷于培训,他们和非出口的国家相比,这些出口国的企业更加热衷于培训,而且这些国家的企业也更加愿意提供培训。从此,我们就了解到技能开发的整个世界的趋势。
  


  对一个国家来说,如何满足技能开发的需求呢?我们对技能开发本身的全球改革做了一些总结。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和市场首先是加强了市场机制,我相信,每个国家都认识到非常有必要把职业技术教育办得更好,对教育进行投资,对学校进行投资,正如前面几个小时以来中国代表们一再强调的,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教师的培训,通过更好的教学设备,通过更好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认识到,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一方面,很多国家常常忽视了,我们同时还需要认识到市场的机制,因为要帮助这些企业,让他们买产品和卖产品,所有的这些人都认识到,市场本身在市场机制当中能够对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希望通过市场的机制,让那些年轻人寻求更多的技能,也同样让这些具有高技能的工人能够相互进行学习,让他们了解到谁在提供高技能的培训,以及了解到这些教育和培训花多少钱以及质量如何。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组织,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好的培训,什么是坏的培训,因为市场本身能够分得出哪些是好的教育培训供应商。我们知道,企业参与了培训,我们知道如何区分谁培训得好、谁培训得差呢?需要根据这些能力建立标准,对他们毕业生的质量进行认证。以此为基础,我们知道有的国家制定了全国性的职业技能标准,从这种培训转到另外一种培训,获得相同的学历,促进了人员的流动,与此同时让教育提供商、培训提供商竞争,这就是加强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的参与者,所有的都需要时间,然后对市场的机制进行投资。其中一条重要的领域,很多国家在开展全球性的改革,刚才我已经强调了,我们知道了改革的重要性,知道学校自己本身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无论是课程大纲,还是教学仪器、设施,和教学能力的增强。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强调企业、行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要确保学校所提供的技能是行业所需要的技能。我们需要让学校承担起学生就业的责任来,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要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以便让学校的运行更加着眼于市场本身,开展学校的改革。我们非常注意强调公立和私立之间的合作,企业家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他可以向学校提供金融、财政方面的支持,并且帮助学校确立培训的标准,而且企业也能够向学校提供一些真正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培训,并且提供市场上的信息,能够向学校提供获取当代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才是公司的伙伴关系。我们希望看到,这种私营企业今后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能够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我同事会讲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我听到今天有人提到终身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当中非常强调年轻人的参与,因为年轻人的参与是因为学生们需要找到第一份工作,学生们需要进入劳动力市场。我们谈到了从学校到市场的转移,第一份工作只是人生走的第一步,而且有些人在一生中会换十份工作,这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所以需要不同的职业技术培训,了解新的技能、了解新的生产流程。所以,终身学习就是要建立一个培训的机制,不仅仅让年轻人有机会获得第一份工作,而且这也涉及到了整个劳动力大军一生当中都不断获取新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全球范围的改革趋势,即教育改革趋势。
   你们在发言当中提到了职业技术教育应该着眼于就业,换一种说法,我们不要考虑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比如说你需要多少教室,需要建多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需要多少老师,或者培训多少老师、雇佣多少老师,不用仅仅担心它了,要把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体制,它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是不是能够帮助年轻人获得就业的机会,是不是毕业之后就能获得第一次的就业机会,这样的话,是不是就减少了重读、减少了辍学的机会呢?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对这些教育体系本身,重点放在能力的培训上和能力的建设上,考虑今后这些职业教育的结果是什么。
  再谈谈有关教学大纲的改革。很多国家当中,也忽视了对课程的改革,并不是说他不知道如何编写课程。首先要确定,如何使得着眼于能力建设的课程,如何编写,我们需要了解到,课程改革本身能够有什么样的需求,必须让企业来参与,来确定技能的标准,这些技能标准本身能够带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除此以外,还要引进模块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这也是全球的趋势之一,因为为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参与终身学习,模块式的以能力增强为主的课程。除此之外,改革趋势必须要灵活,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同普通教育相衔接。如果你看到教科文组织的这些数据就可以发现,现在在高等教育当中开展了职业教育,在初等教育当中,很多国家没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学生进入初等教育的前两年就开始接触了。在很多国家,把职业技术教育是看作一种补充的教育,使家长们了解到、使学生们了解到,对职业能力和技能加强方面,却不够清楚。我们通过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两条道路,第一是让学生们进入职业技术教育,让他们冲破职业技术教育,如果哪天想读普通教育,还可以进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当中,但是如果你在新加坡的话,你还有一个横向的衔接,凡是那些在普通教育上学的人,今后同一个方向也可以进入职业教育当中。现在很多国家正在做的是克服一些过去的教条,不能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好象是死路,应该像普通教育都打开各自的通道。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讲,我们会发现,它的很多内容包含了普通教育的内容,而普通教育的内容也能够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通过普通教育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对待普通教育里面,也包含越来越多职业教育的内容,使得年轻人除了接受学历教育之外还可以获得一些可用的技能、知识,通过一些实际的体验来获得这些职业的经验。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整个全球大趋势,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课程更多地混合在一起了,而两种不同的学校也越来越多地紧密相连。明天我会向大家做更多的介绍,介绍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紧密结合。
  中国的背景。我们知道,中国已经有了三十年的经济与就业机会的持续增长,除此之外,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工业化不断补充人力资源,反过来,农业的生产力也提高了。除此之外,中国已经整个迈向知识型经济,特别是沿海和东部地区。另外,为了面对知识型社会的需求,你们有了非常强大的有效回应,中国有一点是非常独特的,即工业部门在职业技术开发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国的私营部门也逐渐地开始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的教育有效回应,正如我们看到的一些数字所反映的那样,中国现在15岁以上的脱盲率达到了91%,这是很大的成绩。除此之外,工人们现在想工作的话,必须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像广东等地,我最近访问过,他们高中入学率提高了40%。另外,在广东省大学入学率增长了三倍,从2000年到2006年,职业教育的入学率也提高了很大一块比例。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中国的公共部门和中国的私营部门在培训方面发挥的作用,看看中国在其他国家的相比。中国和新加坡主要是依靠公共部门来提供培训,差不多私营部门参与教育培训是刚刚起步,私营部门已经开始成为教育培训的合作伙伴之一。现在看看中国短缺的人才情况,在七个大城市,我们做了调查,发现现在很多的雇主认为,严重短缺的用人单位难以聘到合适的高级经理,除此之外,被选的人才在中级经理人方面供不应求,公司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蓝领集中的地方,沿海城市,工资增长迅速。初级白领雇员被选人才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导致了工资水平走低。为了提高整体的质量,你必须要能够让初级白领雇员掌握越来越多的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熟练的蓝领工人、中级、高级经理。
  中国面临的挑战,可以看作有五个方面:第一,中国需要确保平等教育的机会,这指的不仅仅是东西部的平等,还包括各个省之间、城乡之间的平等教育机会。与此同时,要考虑某一些人群,比如说贫困人口,提供的教育计划是不是能够确保贫困与否获得同样的平等教育机会?或者是年轻的妇女,是否能同年轻的男人一样获得增长技能的教育机会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平等、教育机会不仅仅考虑到东西部的平等、男女的平等,穷人和富人的平等等等,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中国迄今为止可能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我相信今后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即中国需要建立综合性的政策框架,以便能够让公立部门和私立部门合作融资开展培训。中国今后的培训市场本身以及培训的企业会更加多样化,不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部门,都会更多参与培训。你们不仅仅要花公立部门的钱,与此同时你们要研究不同的教育培训提供系统,以便更好地使用公立部门的资金,创造更好的框架,这方面中国将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
  在我发言之初就已经强调了市场调节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市场机制得以行得通,不仅仅需要改革教育单位、改革教育学校,需要有效地利用资源、使用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市场的机制,加强市场调节能力。当然,在这方面,你们还是以学校为基础来开展改革,这种改革本身要超越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学校自己的设备。你们学校能够真正地改进投入,改进教育体系本身,获得更好的结果,来满足市场所需。最后,你们需要建立一种学习型的文化,这也包括职业技术当中建立学习型的文化,你们必须紧密追踪你都做了什么,试验了什么,对每一种试验都要做评测,得出一些结论,来分析你们的试验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差,并且把这些结论纳入教育改革过程当中。凡是增强了学习能力的国家,都能够拒绝错误,来进一步扩展成功,只有这样,这些国家才能取得成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