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冰雪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冰雪旅游是新兴旅游形式之一。根据旅游淡旺季的特点,冬季一般为旅游淡季,但东北地区利用冰雪优势在冬季发展冰雪旅游,利用冰雪旅游资源推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吉林省区位条件具有一定优势,冬季温度适宜,冰雪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为冰雪旅游线路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针对吉林西部冰雪旅游路线进行设计研究,明确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现状,从中得出吉林省冰雪旅游路线景点重复率高,游客参与度有待提升,路线单一等,并提出将文化与冰雪元素进一步结合,增加冰雪体验项目,根据游客年龄及旅游需求设计多条路线以供选择。更好地促进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冰雪旅游;冰雪旅游线路设计;吉林西部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Go!你的旅行”(201910206004)。

引言


  随着“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战略部署,通过建设“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交通”“冰雪+商业”等项目,吉林省将继续发展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和冰雪旅游强省[1]。2022年北京申办冬季奥运会成功的基础上,使旅游者形成“玩雪到吉林”高认知度的品牌形象。冰雪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笔者研究世界旅游组织的文献发现,21世纪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是冰雪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成果显示,2018—2019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为2.2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为3 860亿元,分别比2017年、2018年冰雪季增长13.7%、17.1%,冰雪旅游维持快速增长势头[2]。为了贯彻《“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吉林省加大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体系的力度。基于此,对冰雪旅游路线的设计和研究就显得势在必行。

一、研究意义


  在国家支持及吉林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本文展开对吉林西部冰雪旅游路线设计的研究,对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第一,为吉林省西部冰雪旅游资源的深挖及开发提供资料基础。调研吉林西部冰雪旅游资源,对已有资源进行梳理,为旅游路线设计研究提供参考。第二,应吉林省发展冰雪旅游的要求。对冰雪路线研究有利于提升游客旅游满意度,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第三,应吉林省经济创新发展的要求。国家在转变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冰雪旅游路线规划设计作为冰雪旅游全程中重要的一环,有利于为吉林省甚至东北地区的旅游规划提供新思路。

  由表1可知,现有吉林西部旅游路线多为2~3日,主要景点包括松原查干湖、嫩江湾湿地等,大部分为观赏型景区,篝火晚会、划船等项目有体现游客参与部分,但在冰雪旅游方面参与度较低。吉林西部现有冰雪旅游线路旅游时间较短,旅游景点集聚效应较差。
  要增加旅游的参与度,开发更多融合冰雪项目以及当地特色文化的景点及娱乐,以增加线路及景点的不可替代性,提升游客满意度及重游率。
  表2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GO!你的旅行”,针对现有线路设计的不足,在路线设计方面增加路线时长,同时将一些参与性较高的旅游活动安排至景点之内。既能够提高游客的旅游感受,同时可以增加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前两条路线联合景点以及东北特色将汗蒸、冰灯制作、东北家常菜等加入线路。而在第三条线路中将吉林省与黑龙江省景点相联系,两地景点相辅相成,使游客得到更全面的冰雪体验。
  “GO!你的旅行”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主要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上,进行旅游路线规划设计、线上旅行风物特产推荐、线上门票优惠及旅拍等相关旅游活动。“GO!你的旅行”项目在公众号上也推出了内蒙古东部5日游旅游路线、吉林西部查干湖冬捕路线以及在指导教师带领之下经过实地考察的冬季鹤鸣湖游玩攻略。在攻略中,提及了风雪白城、鱼跃等地标性建筑;利用台阶、围栏、芦苇、雪人等景色进行拍摄;也提出了湖面冰上堆雪人、雪上作画等相关参与性游玩项目。

二、吉林西部冰雪旅游线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线路产品单一
  冰灯、冬泳、雪雕是前期吉林西部冰雪旅游的主要内容。与黑龙江省相比,许多地区已经开发出民俗旅游、冰店吃火锅及冰雪大世界等将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结合的新型旅游项目;沈阳将冰雪和当地特色民俗相结合,发展出烟花爆竹迎春会、秧歌汇演、吃农家饭、睡农家炕以及到农村过大年等特色冰雪旅游[3]。但在吉林省西部旅游线路中,特色旅游景点多为查干湖冬捕类的捕鱼、雾凇等观赏形式,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参与度较低且体验感
  不佳[4]。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旅游景点周边的吃、住、行、娱、购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食物方面,景区提供的食物类型较少,不能体现东北特色。距离景点近且交通便利的住宿点费用较高,而类似于青旅、民宿、经济型酒店较少,游客可选择的范围较小。公路作为旅游路线之间的连接在旅游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设计的路线中,景点之间某些公路的交通状况不够好且公共交通班次较少,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三)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
  在“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下,吉林省西部要发展冰雪旅游产业需要从培养高校人才和专业人才开始,由此提升旅游满意度,增加地区旅游竞争力。2018年数据显示,全国仅200余人本科段報考冰雪旅游专业,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少且存在高校培养人才与冰雪产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吉林冰雪旅游人才短板十分明显;冰雪旅游行业为季节性旅游产业,冰雪旅游管理层、冰雪场地服务人员、机械维护人员、设备使用人员及冰雪旅游产业营销人员等多为兼职,岗前培训与专业度、服务水平普遍不高。   (四)旅游线路景点知名度不高
  由于吉林西部冰雪旅游品牌定位不准确,虽然有开展线上宣传,但宣传力度和年龄针对性不强;线下宣传集中在北方大多属于政府及业内人士的会议、论坛及讲座,大众群体参与度极低,获取信息较少。

三、冰雪旅游线路设计建议


  (一)开发多样冰雪旅游产品
  开发具有吉林西部特色的传统装饰性冰雪景观,如天然冰雪景观和人造冰雪景观;开发年轻人喜爱的新型冰雪活动,如穿越森林和雪原、雪生存测试、攀冰、雪橇、滑雪及其他新型的冰雪项目;开发竞争性的冰雪娱乐产品,如冬季捕鱼、草地冰雪夜、雪地赛马、雪地足球,也是发展的重点;开发文娱节庆类冰雪旅游项目,节庆活动能够促进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冰雪旅游的消费,而且可以为增强冰雪旅游的文化意义做出相应贡献[5]。
  (二)加强当地旅游地基础建设
  政府在统筹规划下,以“五纵四横三横”的交通网络为目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建设路线。吉林省西部已修成长城长安机场,但要促进旅游发展需要各种交通的共同发展。
  首先,在景点之间的路线上建设加油站、停车场和相关服务设施,以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其次,加快冰雪旅游城市之间的高铁建设,在城市之间形成快速便捷能连接旅游路线中景点的高铁网络。再次,合理安排公共交通路线和时间表,规范员工行为,并需要加强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支持。从次,在交通枢纽附近设立专门的旅游咨询站,并组织志愿者在旅游旺季期间向游客提供咨询和指导;最后,打造星级酒店,突出主题特色。
  (三)培育专门人才
  要培养专业旅游线路设计人才,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冰雪课程,将冰雪旅游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当地冰雪文化印象,激发学生对冰雪行业的兴趣,开展冰雪实践课程,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相关知识还能学习到基本冰雪项目技能。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方面支持开展专业冰雪技能培训,鼓励大学开设冰雪旅游相关专业。
  (四)加强冰雪旅游线路宣传
  1.互联网+线路宣传
  互联网作为当代的新兴媒体应该被充分的利用宣传旅游路线。利用互联网在微博、微信、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让全国乃至国外受众了解吉林省西部地区“白山黑水”造就的冰雪民俗文化活动。针对不同年龄受众,新媒体进行持续的宣传推广;邀请东北及其他知名网络主播、博主等就打造推广路线进行视频、图片、旅游攻略宣传;结合已有资源进行地区宣传推广以增加景区知名度,提升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2.文化+线路宣传
  在旅游线路的发展中,冰雪旅游政策的深入发展与相关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冰雪政策的普及和冰雪品牌的发展。吉林省有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可以創建一个有意义的战略系统,与此同时采用熟悉的人性化环境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例如,查干湖的发展不仅具有少数民族特色,而且利用其故乡的铁锅炖大鱼作为游客在路途中品尝当地美食的风情项目。旅游者在品尝当地美食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温暖。深入推广发展查干湖模式,使其与景点附近可发展的景区如向海、嫩江湾湿地冰雪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旅游景点联动发展,完善当地的旅游路线设计。在打造冰雪旅游路线文化时,在旅游路线所涉及的景点加大力度开发文旅产品,重视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中,融入相关民族文化,促进了冰雪政策的普及,打造冰雪旅游品牌,从而推动冰雪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语


  吉林省西部在缺少积雪的情况下,发展冰雪旅游应该从冰旅游作为突破点,利用比较有名的查干湖冬捕,结合东北特色民俗、小吃及特色生活习俗等开发旅游路线。针对旅游线路产品单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线路景点知名度不高等情况,开发多样冰雪旅游产品、发挥当地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从政策优惠、经济援助等多方面支持当地旅游基础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兴互联网媒体,将文化与冰雪线路相结合加强吉林省西部的冰雪旅游线路宣传[6]。

参考文献


  [1] 沈文静,王瑞虹,韦锐.“吉韵”雪上娱乐设备设计与研究[J].各界,2019(2):158.
  [2] 韩元军.以大众冰雪旅游助理北京冬奥会战略[J].旅游学刊,2020(4):10.
  [3] 陈明秀.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12.
  [4] 牛斌惠.工业遗址旅游项目规划设计:以重庆市永川区茶山竹海·佳兴煤矿工业遗址旅游园区项目为例[J].现代园艺,2019(16):58-59.
  [5] 孙一.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探究[J].体育科学,2011(6):33-41.
  [6] 刘海洋,古屹.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比较与启示: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发展定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5-88.
其他文献
摘 要:模拟导游是旅游管理专业最为重要的应用实践课程,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教学融合更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全面深入领悟项目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总结,全面把握课前、课中与课后3个重要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应用实践技能为目的,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微课以及互联网交流平台,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造就适应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
摘 要:在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文化传播成为推动城市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河源市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这些宝贵的文化是河源市旅游文化传播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与其他文化旅游强市相比,河源市的旅游文化传播能力处于劣势。在未来,河源市需在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河源市全域旅游发展优势,更好地传
摘 要:武陵山片区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文旅融合和民俗体育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民俗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对发展武陵山片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地民俗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这一耦合关系时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以期为促进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以中国省域、市域为研究单元,基于去哪儿网的民宿数据,运用核密度、最邻近指数、Zipf位序-规模法则、累积耗费距离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民宿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都及丽江等地区;省域层面上民宿均呈现集聚分布的态势,集聚程度最高的多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城市,最低的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市域层面上民宿发展呈现2个阶段,高位序城市发展相对较为均衡,低位序城市民宿发展差异较大并大幅落后于高位序城市;民宿平均可达性时间为90 min,多数区
摘 要: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引领旅游业更好发展,在研究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福建省境内乡村旅游景点的走访调查,从旅游信息服务、交通服务、安全服务等方面了解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指标评价法,重点观察评价四地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交通便捷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等五类服务智慧化程度。笔者通过对比将4个地区共有
摘 要:为了满足旅游者休闲、康养的需求,山地旅游逐渐兴盛,贵州依靠当地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全省经济发展。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竞争力,本文从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品牌吸引力等方面对贵州旅游吸引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贵州山地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以期为贵州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地旅游;吸引力;提升;贵州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
摘 要:当下,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营销成为经济型酒店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营销方式之一。而大数据背景下,经济型酒店也面临如何以长远的眼光、成熟的互联网思维、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网络营销方式的问题。基于此,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在创建酒店的网络营销渠道中并及时进行创新探索来促进经济型酒店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酒店业的发展。  關键词:经济型酒店;网络营销;创新探索;渠道 
摘 要:红色旅游资源和高校思政课具有共通之处,本文通过分析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意义、现存的问题,进而从教学模式、第二课堂、专业融合、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解决路径,这既能弘扬红色传统文化,又有助于提升思政实践教学实效。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思政实践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