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以得正道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了这样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不觉得这正是我们中国企业目前的现实写照吗?光明与黑暗并存,希望与失望同在。而这一切都得自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一转轨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这一变革表现在商业上,大大小小无数的企业,有诚心诚意为客户服务追求成长的公司,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机会主义商人;有超常扩张的巨人型企业,有挣扎于生存危机的中小企业。中国的市场经济转轨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也有了很多失败的例子。而时代已经不允许中国公司再慢慢摸索前进,全球化潮流中一次历史性的挑战摆在中国公司的面前:成长为世界级的伟大公司。
   而再按照目前的商业模式走,我们能否战胜这次挑战呢?
   正是基于以上的忧虑,姜汝祥的《颠覆》出版了。因为忧虑,所以他大声疾呼,我们要做一次颠覆!要颠覆什么?要颠覆中国现有的错误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权谋,人治,机会主义。要颠覆规模崇拜。甚至他在书中提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口号: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中国企业目前最缺的是“法治”。并在书中用了一系列的实例来论证这一思想。而实际上依我看,他要颠覆的是企业过去成功的基础——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全的环境成长起来积累的经验,在传统中国文化积累下来的行为习惯。乍一看,这些观点有些离经叛道。但仔细一想,却又合情合理。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什么样的时代环境?中国已经全面和WTO体系接轨,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世界级的巨无霸。不参照西方的成功经验,不学习西方企业的法制化精神,我们又能走多远?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颠覆》这本书真的可以算得上中国企业的启蒙书。
   本书不仅有宏观层面的分析,在微观方面,同样为人称道。如书中对四家世界级公司的成功之谜进行了探索。麦当劳,丰田,福特,EBAY是怎么成功的?他们是以扩大规模,集中力量打击竞争对手而成功的吗?不。他们的成功在于颠覆了原有的各自行业的一些规则。麦当劳建立了不依赖于大厨的快餐厅,丰田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客户价值,福特和EBAY则各自颠覆了劳资规则和网络经济规则。相较而言,又有几家企业对成功之谜有如此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颠覆吧!只有把黑暗的东西颠覆,只有把错误的东西颠覆,我们中国企业才能走上正道,真正长大,真正强壮——看完这本书,我们将和作者一同在大声疾呼。
其他文献
在整个阿巴拉契亚地区和美国南部,祖祖辈辈的食谱里都少不了美洲商陆  那是母亲节的周末,在北卡罗来纳州,暮春时节,一派好风光,夏天仿佛按捺不住诱惑,脚步更近了,到时候将热浪滚滚,酷暑难耐。我一直盼望,这一天终于来了,我擺花弄草,布置了一座花园,这还是人生中的头一回。  我辟出一块地,专门用于堆肥,我旁边有一台耕作机,嗡嗡作响,在这台机器的一头,大块的红黏土被打碎,在另一头,红黏土变成弹珠那么大的细碎
阅读经典是一个提高自我的良好的途径,而被引导着去细细品味经典设计则更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大师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情感被淋漓尽致解读的同时,审美趣味和艺术修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于设计师而言,阅读大师作品,品味经典设计则更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这是一本可以让我们走近设计大师,细细品味经典家具作品的书,介绍的是19世纪末以来,近百年中世界家具设计中的精品,其中收录的均是作者精选出的经过时间沉淀、历史洗
12月22日,首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颁奖仪式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厅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刘小琴,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郭正谊,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教授胡显章等专家、学者及获奖作者、获奖出版社和读者出席了颁奖仪式。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也是一
编辑在教材出版中的主导作用,是编辑主体意识在出版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教材出版全过程的策划和对教材出版各工作程序的组织与协调。本文就《普通高等学校二、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材》(以下简称《高师体专教材》)的出版,从教材建设规律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对编辑在高校教材出版中的策划、组织与协调作用进行分析,以探求置身于教材出版项目负责制下的编辑的主导作用。    一、教材出版策划    1.选
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和作家博尔赫斯,写了一首诗,诗中说:  我心中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天堂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它到底是什么模样,生活在人间的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中国有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明中国人理解的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来世,而是“道法自然”的“诗意栖居”之所,是人们安身立命而且安心的地方,这与西方文化虚构的天堂是不一样的。所谓道法自然,是以造化为师,是从自
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出现之后,立即对世界军事形势和国际政治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年代两个超级大国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使核安全成为苏美双边关系中的首要议题,苏联解体后俄美关系的制度根基发生变化,为两国的核安全关系和核裁军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我国学术界对冷战结束后俄美核安全关系的全面研究处于空白状态。中国社科院俄罗斯欧亚所副研究员吴大辉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补充完成的《防范与合作:苏联解体后的
以色列:把读书放在首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各国之首。全国有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一千多所。另外,无论在城镇,还是到社区,都能看见布置典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办有借书证的人达到1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有近30家报刊分别用15种文字
几年前我从外地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面试那次是我初识李照国老师,只记得当时他坐在桌边非常安静,目光和顺,面含微笑,只当是位中医专业的老师,谁知李先生发出流利外文,声音温和、亲切。  入学后,又有幸聆听李先生担任主讲的《中医英语》一课,就此有了与李先生近距离的接触,课间与李先生聊聊天,知道了李先生与我是半个老乡(我母亲也是陕西人),还知道先生的求学经历,先学英文,后习医学,而平生所好乃诸子之
读完《116次谈话》,耳边仿佛传来了学校悠扬的钟声,我好像又回到了中学时代。  三年的中学时光,116周,每周提出一个问题,每周一篇解决问题的心得。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你会这样做吗?如果你是一名学生,这些问题你都曾经遇到过吗?答案是肯定的。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中学校长,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但更是一名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细小问题的高手。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把这些问题都化解在每一次和你面
“追涨杀跌”是股市中的一个流行语,但其效应却普遍存在,以至于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排行榜。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存在也印证了这个道理。毕竟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读者不可能也没有精力在购买前获得所有图书的信息,图书排行榜的存在的确为购书者降低购书风险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005年11月的气温急转直下,寒流阵阵,图书市场却有升温之势,热闹依旧。盘踞榜首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销售可以说是几近“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