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新粳优1号产量结构分析

来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om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粳优1号是一个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2008-2009年,通过两年河南省粳稻区试,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明确了杂交粳稻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在影响产量形成的8个性状中,生育期和有效穗数与产量呈负相关,其余呈正相关,其中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千粒重〉每穗实粒数〉生育期〉穗长〉每hm2有效穗〉株高.说明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是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性状,通过合理栽
其他文献
从豫北地区7家规模化猪场采得疑似仔猪黄痢、白痢、水肿病病料64份,实验室共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28株,经血清学试验鉴定为O_2的4株、O_(149)的3株、O_9的3株、O_(O07)的3株、O_(20)
利用低温热分解法制备了CoO/TiO2光催化剂.在用XRD和XPS等技术表征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Co在TiO2表面的化学状态和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以及不同Co负载量对光催化放氢速率的影响
以栀子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水杨酸(SA)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栀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ALA和SA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