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高考成绩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挂钩,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挂钩;可是通过反思却发现,成绩与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老师的责任心密切相关。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反思 习惯 责任心 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47-01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莫大的压力与挑战。从前我们放下尊严,去求那些好学生来我们这儿学习,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希望。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起,这些希望一个一个破灭了。蓦然回首,发现,我们老师变成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希望了。这样的希望让我们无法放弃,更不能放弃,备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怎么办?在这里我选择了《高考反思与课题研究》与大家共同探讨。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官怕跟错人,国怕站错队。那么,我们做老师的怕什么呢?怕选错课题。为此,我通过对多年高考的反思,谈谈我们应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反思一:高考成绩与中考成绩的高低、与孩子的聪明度没有绝对关系;但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自信力有绝对的关系。
案例1,张XX的中考成绩在我班40名左右,当时我班是54人。当年她近视1600度。她想考上重点大学是十分困难的。但她有个优点,就是别人不爱看的书她看,别人不愿做的题她做,别人不认真听的课她认真听,就这样一直坚持到高考的前一天。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第一个告诉我,551分,以全学年文科第五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案例2,我们学校实行分层教学,这也是我校的省级课题。在高一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养成习惯。我想最难教的恐怕是C班,什么都不会。以我的学生王某为例,王某的英语相当于C班,每次考试唯一不及格的就是外语,去年六月考四级,没过,十月一日回来后,她找了一个补习班,只能补5天,每天的教学内容是每天背10篇新概念英语2,她第一天背3篇,第二天5篇,直到第5天才完成目标背下10篇。老师什么方法也没教,但她却说受益非浅,她养成了每天背课文的习惯,在12月考试前她背完了新概念2和3,终于考过了英语四级。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末来很重要。所以我校参与了《关于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的研究。如果你打算研究分层教学和习惯养成这两个课题,我建议你把它们合二为一。我想告诉大家,进行课题研究还必须拥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什么呢?是思考力、是独立的思维能力,是人类成功的基石,也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条件。“分层教学”、“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我们老师有独立的思考力。从班任的角度讲,一流的老师用眼神,二流的老师用语言,三流的老师用惩罚。但从教学的角度讲,一流的老师教思维,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三流的老师教知识。我想我们老师应该都是一流的。
案例3,于老师是我校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先实习教英语。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有两个问题,很纠结。一是,我打扫办公室没有一个帮忙的,二是,我怎样才能让领导知道,我是很优秀的老师。我说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把办公室当成是自己一个人的办公室。第二问题,请你找到校长,告诉他,把学校最乱的班、最差的班给你,你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由乱班变好班。不久他就转到上海工作了。5年后,他告诉我,老师按你说的,我成功了。
我想告诉我们的年轻人,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思维方式。要敢于说,我能行,我有这个能力。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才有意义。
反思二:高考成绩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管理经验的多少,没有绝对关系,但与老师的亲和力和责任心有绝对的关系。
案例4,在我工作的历程中,我校高考出市状元的班,只有89年的董老师是老教师,其它的如90年的张老师、94年的郭老师、95年的鲁老师,2005年的陈老师等,他们都是非常年轻的老师。他们除了有较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亲和力和责任心。
案例5,如果说班任管理靠责任心,那么科任也是一样。如94届的纪峰同学他特别喜欢做题严格要求的申老师的物理课、袁老师的化学课,所以这两科的高考成绩均为全市第二。那一届因为有责任心又有水平的老师非常多,所以我校考出了清华、北大非常出色的高考成绩。
责任心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什么关系?我要说,关系大了。因为只有责任心,才会促使我们的老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从而形成优质课堂。有责任心,你才会充分地利有网络的优势,进行有生成性的备课。“优质课堂”和“网络研究”是我校另两项课题。那么怎样知道你在用心进行课题研究呢?
案例6,刘老师和曹老师在2001届带班的时候,每个班都抢着给学生印自己编的“高考题”,很少用教辅练习册。因此学生们都非常有做题的热情,不像现在某些老师,把教辅资料,当成了教案,一用到底。这两个班高考,全市总分前十名的两人,市文综合前十名的七人。
我看过的校训很多,令我感动的是 “掏出心来”。我认为这是对责任心最好的诠释。只有掏出心来,我们才能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走形式。转变教与学的模式,把课堂变成优质课,难也不难,标准有两个,一是学生喜欢你的课,二是有理想的学习成绩。
案例7,据说天津的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一直没机会上课。有一个成绩非常差的班,语文老师住院了,没有人愿意接这个班,于是学校安排这位老师上课。她跟学生说,我不会备课,请你们每天帮我备课。不知不觉两个月过去了。期中考试到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倒数的班变成了学年第一。这里涵盖了教与学模式的转变,涵盖了老师对备课的精心设计(她不是不会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有意为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当然喜欢她的课,也就有了好的成绩。
以上,我说了与教学有关的四个课题。怎么选呢?我建议,只选一个。
案例8,在一个名作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上,一位年轻人,得意地对身边的女士说,我一年就写了十部小说。女士说,我没你厉害,我十年才写一部。年轻人问,你写的是什么呢?女士回答《飘》,这位年轻人当时就不说话了。这说明,写东西在精而不在多。
那么怎样进行研究呢?我想没有固定的模式。《飘》的作者,马格丽特·米歇尔,并没有按着正常的路子写小说,她的小说是把最后一章写好,然后想到什么写什么。谁又能说她的小说写得不好呢?!
所以我要说,要想做好课题研究,首先要转变我们的心态,要转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我们的心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由一名教书匠,变成一个好老师。
【关键词】反思 习惯 责任心 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47-01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莫大的压力与挑战。从前我们放下尊严,去求那些好学生来我们这儿学习,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希望。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起,这些希望一个一个破灭了。蓦然回首,发现,我们老师变成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希望了。这样的希望让我们无法放弃,更不能放弃,备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怎么办?在这里我选择了《高考反思与课题研究》与大家共同探讨。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官怕跟错人,国怕站错队。那么,我们做老师的怕什么呢?怕选错课题。为此,我通过对多年高考的反思,谈谈我们应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反思一:高考成绩与中考成绩的高低、与孩子的聪明度没有绝对关系;但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自信力有绝对的关系。
案例1,张XX的中考成绩在我班40名左右,当时我班是54人。当年她近视1600度。她想考上重点大学是十分困难的。但她有个优点,就是别人不爱看的书她看,别人不愿做的题她做,别人不认真听的课她认真听,就这样一直坚持到高考的前一天。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第一个告诉我,551分,以全学年文科第五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案例2,我们学校实行分层教学,这也是我校的省级课题。在高一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养成习惯。我想最难教的恐怕是C班,什么都不会。以我的学生王某为例,王某的英语相当于C班,每次考试唯一不及格的就是外语,去年六月考四级,没过,十月一日回来后,她找了一个补习班,只能补5天,每天的教学内容是每天背10篇新概念英语2,她第一天背3篇,第二天5篇,直到第5天才完成目标背下10篇。老师什么方法也没教,但她却说受益非浅,她养成了每天背课文的习惯,在12月考试前她背完了新概念2和3,终于考过了英语四级。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末来很重要。所以我校参与了《关于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的研究。如果你打算研究分层教学和习惯养成这两个课题,我建议你把它们合二为一。我想告诉大家,进行课题研究还必须拥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什么呢?是思考力、是独立的思维能力,是人类成功的基石,也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条件。“分层教学”、“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我们老师有独立的思考力。从班任的角度讲,一流的老师用眼神,二流的老师用语言,三流的老师用惩罚。但从教学的角度讲,一流的老师教思维,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三流的老师教知识。我想我们老师应该都是一流的。
案例3,于老师是我校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先实习教英语。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有两个问题,很纠结。一是,我打扫办公室没有一个帮忙的,二是,我怎样才能让领导知道,我是很优秀的老师。我说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把办公室当成是自己一个人的办公室。第二问题,请你找到校长,告诉他,把学校最乱的班、最差的班给你,你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由乱班变好班。不久他就转到上海工作了。5年后,他告诉我,老师按你说的,我成功了。
我想告诉我们的年轻人,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思维方式。要敢于说,我能行,我有这个能力。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才有意义。
反思二:高考成绩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管理经验的多少,没有绝对关系,但与老师的亲和力和责任心有绝对的关系。
案例4,在我工作的历程中,我校高考出市状元的班,只有89年的董老师是老教师,其它的如90年的张老师、94年的郭老师、95年的鲁老师,2005年的陈老师等,他们都是非常年轻的老师。他们除了有较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亲和力和责任心。
案例5,如果说班任管理靠责任心,那么科任也是一样。如94届的纪峰同学他特别喜欢做题严格要求的申老师的物理课、袁老师的化学课,所以这两科的高考成绩均为全市第二。那一届因为有责任心又有水平的老师非常多,所以我校考出了清华、北大非常出色的高考成绩。
责任心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什么关系?我要说,关系大了。因为只有责任心,才会促使我们的老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从而形成优质课堂。有责任心,你才会充分地利有网络的优势,进行有生成性的备课。“优质课堂”和“网络研究”是我校另两项课题。那么怎样知道你在用心进行课题研究呢?
案例6,刘老师和曹老师在2001届带班的时候,每个班都抢着给学生印自己编的“高考题”,很少用教辅练习册。因此学生们都非常有做题的热情,不像现在某些老师,把教辅资料,当成了教案,一用到底。这两个班高考,全市总分前十名的两人,市文综合前十名的七人。
我看过的校训很多,令我感动的是 “掏出心来”。我认为这是对责任心最好的诠释。只有掏出心来,我们才能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走形式。转变教与学的模式,把课堂变成优质课,难也不难,标准有两个,一是学生喜欢你的课,二是有理想的学习成绩。
案例7,据说天津的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一直没机会上课。有一个成绩非常差的班,语文老师住院了,没有人愿意接这个班,于是学校安排这位老师上课。她跟学生说,我不会备课,请你们每天帮我备课。不知不觉两个月过去了。期中考试到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倒数的班变成了学年第一。这里涵盖了教与学模式的转变,涵盖了老师对备课的精心设计(她不是不会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有意为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当然喜欢她的课,也就有了好的成绩。
以上,我说了与教学有关的四个课题。怎么选呢?我建议,只选一个。
案例8,在一个名作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上,一位年轻人,得意地对身边的女士说,我一年就写了十部小说。女士说,我没你厉害,我十年才写一部。年轻人问,你写的是什么呢?女士回答《飘》,这位年轻人当时就不说话了。这说明,写东西在精而不在多。
那么怎样进行研究呢?我想没有固定的模式。《飘》的作者,马格丽特·米歇尔,并没有按着正常的路子写小说,她的小说是把最后一章写好,然后想到什么写什么。谁又能说她的小说写得不好呢?!
所以我要说,要想做好课题研究,首先要转变我们的心态,要转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我们的心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由一名教书匠,变成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