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学生主体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事实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是不会自然形成的,必须通过教师不断的培养,才可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如何实施呢?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尝到了一些甜头。现述之于后,以就教方家。
  一、 注重启发引导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模仿性强,富于好胜心,根据这一点,在教学中可通过讨论分析、查找答案、角色互换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并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如讲有理数运算法则、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题步骤时,可通过题组练习,启发诱导学生去分析,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法则和解法。对一些较易掌握的内容,教师只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让他们在教师点拨下自学完成。对个别单元的教学,也可大胆地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来完成,學生开始仅仅是模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渐渐地,有的学生就会自出心裁,或者别具匠心地显示自己的才能。这样教学,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相应地,其自学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 实践学讲模式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学校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推出了学讲教学模式,即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打破教师唱独角戏,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将学习时间,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动起来。事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以前,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听课时心中无数,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他们或者昏昏欲睡,或者心不在焉,何谈效果?实践学讲教学模式,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体现,个个主动,人人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学得积极,学得兴致盎然,学得信心十足。在自学中,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发现了疑难,明确了重点和难点,同时,展开了思维,提高了能力。教师点拨时,讲的是他们急于知道的问题,自然精力集中,听得明白,效果当然大大增强。通过见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收获,自然避免了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不仅学生增强了主动积极性,而且教师也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可谓一石二鸟!
  三、 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的成败,常常取决于个人非智力因素的好坏,而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则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上,力求使他们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认真纠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习惯,这样,就不可避免看错题、写掉符号、重复犯错等现象,减少过失性失分。而且,好习惯有益终生。学生是一旦培养起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久而久之,也就有了自学的兴趣,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 组织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并非语文、生物等学科专有,数学课也应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积极组织。应让学生改变观念,学数学并不意味着成天做题,也可以从多方面动手,如举办兴趣讲座、专题有奖赛、智力测验、应用实验、三视图模型制作、土地测算等。通过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引人入胜的数学王国,获得更多的知识营养,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既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时代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课改的步伐也日益加快,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鼓励创新。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方法以及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通过探索和发现,找寻出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良好教学途径,逐渐成为教学界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之一。  关键词:创新意识问题情境数学即生活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
期刊
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向课堂教学45分钟要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效益,我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教研,教改,探索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五步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情景导学—合作释疑—展示提升—巩固测评—运用创新”这五大环节。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时间模式:教师上课活动时间不能多于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5分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课堂上惜时增效,轻负高效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整体入手,注重教学目标的渗透,重点是课堂上营造心理健康氛围。教师必须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既注重传授数学知识技能,又注重培养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渗透;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坚持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教学也
摘要: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意识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是活跃学生
【摘要】我认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進,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跟上当前的教育趋势。所以本文着重谈谈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能力动力兴趣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我们老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使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并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
【摘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摘要】国家越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体制下,如何才能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不被考试束缚,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尤为迫切,“探索性思想”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索性思想;小学教学;素质教育    一、“探索性思想”的目标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推行,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特别的关键。 “情境
内容摘要:要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用爱心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创作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思维创新,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把数学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关键字:兴趣爱心情境争论行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