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及十五强城市发布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7月,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通过对近40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強,以期为政府、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价值参考。为客观评价各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和未来潜力,赛迪顾问建立了人工智能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共包括三级指标,数据来自公开统计数据与专家打分。其中,包含政策环境、科研能力、产业水平、资本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专项政策、重点实验室、龙头企业、投融资活跃度等10个二级指标;以及30个三级指标。
其他文献
2015 年被称为“中国SaaS 的元年”。在这一年,受益于云计算市场的爆发增长,作为云计算离客户最近的一层服务SaaS营收也快速成长。SaaS模式逐渐被市场所熟悉,SaaS交付模式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赛迪顾问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产品结构及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SaaS市场规模达到223.5亿元,增长63.9%。在2016年乃至可预见的未来,SaaS仍将进一步扩大市场
在工作人员的语音指令下,一张餐桌正“变身”茶几;观众拿着模拟商品到人脸自助收银台体验“刷脸购物”;一组“小黄人”机器人乐队演奏起歌曲《歌唱祖国》;导览服务机器人“小智”为参会嘉宾提供智能引导服务……这些仿若电影片段的场景,在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上演。  聚焦智能产业  打造国际化平台  8月23—25日,由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浪潮集团与美国思科公司合资设立的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双方投资总额2.8亿美元。公司注册资本1亿美元,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的技術开发、咨询服务和计算机软硬件开发、销售。早在2015年9月,浪潮与思科就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首期共同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网络技术与产品。
从波士顿动力公司开发以犬类为灵感的机器人,到一些更鲜为人知的以蝙蝠、蝠鲼和蛇为开发灵感机器人作品,人类从自然界借鉴设计思路来开发能够解决问题的机器人的例子随处可见。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加入仿生学机器人大家庭的是一款名叫Z6的作品,它是来自中国香港的Robugtix公司开发设计的便携式可折叠蜘蛛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紧凑的外形,并且采用了可折叠的设计,可以被用于包括搜索、救援任务以及探索其他行
本报讯 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通信业“走出去”,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近日签订了《关于推动工业通信业“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备忘录》。  双方明确,将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加强支持工业通信业“走出去”政策协调,促进产融合作,推动我国工业通信业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近日,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了全新“中国定制”系列入门级A3彩色数码多功能机——DocuCentre SC2022。新品专为中国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具有高性价比、出色的彩色输出品质、便捷易用、支持移动办公等特点,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卓越的彩色办公新选择。  DocuCentre SC2022具有彩色打印、彩色复印、彩色扫描、传真四大功能,彩色与黑白打印/复印速度均为每分钟20页。新品在彩色输出
本报讯 惠普在CES 2017展会上首次展示了旨在重塑人机交互方式的多款全新PC產品。  无论是商用、家用还是在旅途当中,惠普的高端PC产品都力图超出用户预期,致力于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首次亮相的全新产品包括多款产品。惠普EliteBook x360精英变形本,它是惠普目前最新的超轻薄商务变形笔记本,不但拥有超强大的运算性能和轻薄设计,还兼具出色的协作特性和企业级安全性和耐用性,电池续航时间长
本报讯 7月28日,京东集团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农牧业厅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協议》《电商精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在“中国特产”频道设立“内蒙古贫困旗县特产馆”,在内蒙古自治区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的每个旗县至少设立1家京东便利店等。
本报讯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公布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结果。报告显示,中國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囊括了前十中的五席,加上排名第五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团队已经超过半数,排名靠前。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动力电池将逐渐进入退役期,回收利用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规模将达到282亿元。当前我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尚未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规模化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