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形成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并吸收健康的“知识营养”。但由于英语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造成“线上课堂教学”与“线下学习”的脱轨。课后作业的设计在本文中得到了阐释,并且提出了新型初中生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几点新的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课后作业;形式;内容
课后作业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家庭作业不应该只是课内作业简单的量的叠加和重复,而应该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运用课堂知识的准备,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一、当今英语课后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作业只求数量而非质量
很多教师认为作业量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作业越多,学生就掌握就更好。殊不知,这种靠时间堆积的学习,反而会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他们只成为做作业的机器。于是学生开始把英语家庭作业当作负担,渐渐地,出现同学之间相互抄袭,分工合作等不良行为。这样的作业布置目的不明确,只是为作业而作业,都是极为不科学的。
(二)作业内容缺一刀切,无层次
目前,很多老师的做法是:全班学生做一样的家庭作业。不论成绩好或者差,没有层次,没有梯度,一刀切,并没有仔细考虑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练习。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得承认的是,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由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导致他们学习效果的差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两种现象,都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大多数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布置笔头作业,机械地听写单词、句子和默写课文,或是练习册等,这些枯燥的简单重复练习,已日趋成为了孩子们的包袱,加上其他科目也有做不完的作业,孩子们觉得自己成了做作业的机器,变得不想做作业。面对单一的作业形式,学生往往都会忽略口头或听力能力的练习和提高,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锻炼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不断探索,努力着重从作业形式、内容两方面进行思考创新,结合新课程理念,追求作业形式上的多样化,内容上的丰富多彩。这样的个性化家庭作业既能针对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让他们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又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层次化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R·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太简单,学生会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作用不大,相反,如果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难以完成,有的甚至为了完成作业而抄袭。因此,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必须考虑多层次,有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具体能力,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在不同起点上,找到对其学习最有帮助的练习和作业。
教学中,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比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完成基础知识的练习,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但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减少他们机械地基础训练,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适当拔高上,扩展上。比如,让他们多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总结复习笔记等。这样,不但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同时也解决了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食之无味或者“吃不饱”的问题。
(二)多样化
作业设计要注意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听、说、读、写、用。要注意其多用性,如供新授课巩固和复习用、课内和课外用等,要让学生既动脑又要动用耳、口、眼、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等各力面都得到发展。
比如,在学习比较级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制作一张海报,用比较级或者最高级介绍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不仅用语言介绍,还要加上两人的合照,讲述与朋友之间的小故事。这样的作业,让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也能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友谊。
在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个单元,同学们学到一些食谱,因此,同学们的周末作业就是给家人做一道菜,并且录制整个做菜的过程,用英语讲述原材料和制作过程。课堂上再选择一些优秀视频播放,出镜同学们都非常自豪。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寒暑假的时候,假期时间比较长,我一般都是要求他们学唱几首英文歌,抄写歌词,看几部英文电影,写一个短小的观后感,进行一次旅行,写一个旅游日志,甚至还让他们自己出一套完整的试卷,或者选择一个单元来做一个课件,优秀的作品就分享给全班。这种课外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满足学生自我激励、主动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学习英语从“要我学”提升到“我要学”
(三)活学活用生活化
目前使用的新目標英语教材设计非常科学,每个单元都是一个话题,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道理。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同学们对本单元内容体会更加深刻,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七年级学了“on,in,under,near,next to,in front of,behind”等方位介词后,学生可以动手画画自己的理想中的房间或者家等,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摆设,这样的作业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在学习了有关蔬菜、水果的单词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果蔬店,介绍自己出售的商品。在学习了日期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台历或者挂历,上面标注一年内的大事件,如此一来就把月份和星期反复复习。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英语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盛艳萍.改革课外作业,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J].中小学英语学与研究,2003(06):34.
作者简介:
方娟(1985—),汉族,重庆市荣昌县人,毕业于四川外语大学,研究方向:高效英语课堂与高效课后作业。
关键词:新课程;课后作业;形式;内容
课后作业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家庭作业不应该只是课内作业简单的量的叠加和重复,而应该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运用课堂知识的准备,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一、当今英语课后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作业只求数量而非质量
很多教师认为作业量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作业越多,学生就掌握就更好。殊不知,这种靠时间堆积的学习,反而会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他们只成为做作业的机器。于是学生开始把英语家庭作业当作负担,渐渐地,出现同学之间相互抄袭,分工合作等不良行为。这样的作业布置目的不明确,只是为作业而作业,都是极为不科学的。
(二)作业内容缺一刀切,无层次
目前,很多老师的做法是:全班学生做一样的家庭作业。不论成绩好或者差,没有层次,没有梯度,一刀切,并没有仔细考虑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练习。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得承认的是,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由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导致他们学习效果的差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两种现象,都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大多数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布置笔头作业,机械地听写单词、句子和默写课文,或是练习册等,这些枯燥的简单重复练习,已日趋成为了孩子们的包袱,加上其他科目也有做不完的作业,孩子们觉得自己成了做作业的机器,变得不想做作业。面对单一的作业形式,学生往往都会忽略口头或听力能力的练习和提高,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锻炼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不断探索,努力着重从作业形式、内容两方面进行思考创新,结合新课程理念,追求作业形式上的多样化,内容上的丰富多彩。这样的个性化家庭作业既能针对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让他们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又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层次化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R·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太简单,学生会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作用不大,相反,如果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难以完成,有的甚至为了完成作业而抄袭。因此,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必须考虑多层次,有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具体能力,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在不同起点上,找到对其学习最有帮助的练习和作业。
教学中,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比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完成基础知识的练习,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但对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减少他们机械地基础训练,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适当拔高上,扩展上。比如,让他们多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总结复习笔记等。这样,不但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同时也解决了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食之无味或者“吃不饱”的问题。
(二)多样化
作业设计要注意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听、说、读、写、用。要注意其多用性,如供新授课巩固和复习用、课内和课外用等,要让学生既动脑又要动用耳、口、眼、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等各力面都得到发展。
比如,在学习比较级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制作一张海报,用比较级或者最高级介绍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不仅用语言介绍,还要加上两人的合照,讲述与朋友之间的小故事。这样的作业,让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也能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友谊。
在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个单元,同学们学到一些食谱,因此,同学们的周末作业就是给家人做一道菜,并且录制整个做菜的过程,用英语讲述原材料和制作过程。课堂上再选择一些优秀视频播放,出镜同学们都非常自豪。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寒暑假的时候,假期时间比较长,我一般都是要求他们学唱几首英文歌,抄写歌词,看几部英文电影,写一个短小的观后感,进行一次旅行,写一个旅游日志,甚至还让他们自己出一套完整的试卷,或者选择一个单元来做一个课件,优秀的作品就分享给全班。这种课外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满足学生自我激励、主动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学习英语从“要我学”提升到“我要学”
(三)活学活用生活化
目前使用的新目標英语教材设计非常科学,每个单元都是一个话题,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道理。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同学们对本单元内容体会更加深刻,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七年级学了“on,in,under,near,next to,in front of,behind”等方位介词后,学生可以动手画画自己的理想中的房间或者家等,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摆设,这样的作业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在学习了有关蔬菜、水果的单词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果蔬店,介绍自己出售的商品。在学习了日期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台历或者挂历,上面标注一年内的大事件,如此一来就把月份和星期反复复习。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英语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盛艳萍.改革课外作业,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J].中小学英语学与研究,2003(06):34.
作者简介:
方娟(1985—),汉族,重庆市荣昌县人,毕业于四川外语大学,研究方向:高效英语课堂与高效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