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班通”是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混合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它彻底打破了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也打破了局域、城域之间的界限,为学导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班班通”能解决多种教学模式的需要
学导课堂为学而教,即教学目的是为了不教。“顺导而学”是为了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学是导的起点和前提,导是学的支撑和延伸。学导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动静自如、收放自如、学导自如。如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屏幕批注,有层次、有计划地呈现教学内容,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利用白板的拖放组合功能,可以实现灵活互动的教学形式。此外,学导课堂还能连接课堂内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帮助教师更生动、直观、形象、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教师就可以将课件先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自学。在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再通过注释功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班班通”能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求异的精神,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发展多样化,促进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成长。有时,课堂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教师应当敏锐地捕捉这些“意外”,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成就不一样的课堂。特级教师俞正强说过:“教师首先要让自己走入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然后带着学生慢慢走。”走入学生的关键是认可学生所犯的错误,只有认可了学生,学生才会接受教师,把教师看成学生中的一员。
在自学时,学生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利用“班班通”的沟通功能,学生就可以随时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提出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忙解答。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疑惑,或适时进行引导,或组织学生互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班班通”可以不受课堂时间、学习地点的限制,使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解惑中来,促使学生在纠错中不断完善、不断成长。
三、“班班通”可以体现估计意义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估计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教师们也开始注重“估计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确定参照物,帮助学生建立估计模型,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班班通”可以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估计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进行估算。
四、“班班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
2012年《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完美的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因为“完美”,所以才会产生缺憾。学导课堂要求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让学生弄清楚知识中的“为什么”、“答案怎么得到的”已经不是问题,学生更应学会提出问题,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增强主动意识。
“班班通”能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素材、思考内容和问题空间,如可以是图片的、声音的、视频的、异地演绎的。有了“班班通”,学导课堂已不只局限于课堂内,它可以向外延伸。只要有一定的设备,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并通过网络与教师建立联系,实现远程学习。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并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教学方式,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
一、“班班通”能解决多种教学模式的需要
学导课堂为学而教,即教学目的是为了不教。“顺导而学”是为了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学是导的起点和前提,导是学的支撑和延伸。学导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动静自如、收放自如、学导自如。如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屏幕批注,有层次、有计划地呈现教学内容,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利用白板的拖放组合功能,可以实现灵活互动的教学形式。此外,学导课堂还能连接课堂内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帮助教师更生动、直观、形象、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教师就可以将课件先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自学。在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再通过注释功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班班通”能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求异的精神,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发展多样化,促进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成长。有时,课堂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教师应当敏锐地捕捉这些“意外”,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成就不一样的课堂。特级教师俞正强说过:“教师首先要让自己走入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然后带着学生慢慢走。”走入学生的关键是认可学生所犯的错误,只有认可了学生,学生才会接受教师,把教师看成学生中的一员。
在自学时,学生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利用“班班通”的沟通功能,学生就可以随时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提出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忙解答。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疑惑,或适时进行引导,或组织学生互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班班通”可以不受课堂时间、学习地点的限制,使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解惑中来,促使学生在纠错中不断完善、不断成长。
三、“班班通”可以体现估计意义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估计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教师们也开始注重“估计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确定参照物,帮助学生建立估计模型,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班班通”可以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估计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进行估算。
四、“班班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
2012年《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完美的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因为“完美”,所以才会产生缺憾。学导课堂要求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让学生弄清楚知识中的“为什么”、“答案怎么得到的”已经不是问题,学生更应学会提出问题,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增强主动意识。
“班班通”能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素材、思考内容和问题空间,如可以是图片的、声音的、视频的、异地演绎的。有了“班班通”,学导课堂已不只局限于课堂内,它可以向外延伸。只要有一定的设备,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并通过网络与教师建立联系,实现远程学习。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并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教学方式,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