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克隆人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西莫夫在他1950年出版的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法则”:①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者坐视人类遭受伤害;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该命令违背第一法则;③在不违背第一法则与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今日人们对于克隆人的恐惧,就如同半个世纪前对机器人的一样,是不理性的。因此我要提出“克隆人三法则”,厘清三项误解:①一个克隆人就是一个人,他/她身为人的本质与同卵双胞胎无异;②克隆人在法律与道德上享有一切权利与自由;③克隆人与我们人类中的任何人一样,享有应得的尊严与尊重。
  虽然这三大法则可能过于简化,抹杀了对尖端研究进行道德讨论时产生的丰富细节,但它们确实可以削减人们对进步的滑稽恐惧。目前看来,某些教派虽然还没有成功地“影印”他们自己,但很显然在某处的某人很快就要生产出第一个克隆人;而且一旦有人成功,恐怕其他人也会开始克隆人了。
  倘若因为克隆会产生遗传缺陷而无法成为另一种实用的生育方法,那就没有必要明令禁止,因为没有人会想采用这种方法。然而,如果克隆可行,就更没有理由加以限制,因为常见的三个理由其实都是谜思,我称之为“位格同一的迷思”、 “扮神迷思”和“人类权利与尊严的迷思”。
  具有代表性的“位格同一的迷思”,是积极分子芮夫金所言:“制作一个克隆人,简直是恐怖的罪孽。你等于用遗传手法把他一辈子束缚起来。”真是胡扯!芮夫金与其他反对克隆的人完全搞错重点。身为环境决定论者,他们应该说:“尽管随意克隆,反正你永远做不出另一个你,因为环境的影响与遗传一样重要。”今日最完善的科学证据指出,我们之间的差异性大约有一半来自遗传,另一半则是来自环境。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事件数目几乎多到无限大,根本不可能重复,因此克隆人不会危害人格的独特性。
  “扮神迷思”则有无数的支持者,如美国杜克大学神学伦理学教授豪尔华斯便是其中之一:“想要克隆人类的企图是邪恶的。‘做得到的事就必须去做’这种想法,被我们想要成为自己的创造者之欲望所增强。”对于这个迷思,他绝非唯一的支持者。1997年,《时代》杂志与CNN合办的一项投票发现,在1005位美国人中,对于“克隆人类是否违反上帝的旨意?”这个问题,有74%的人答“是”。胡说八道!克隆看起来像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其实只是因为人们对它还很陌生。举例来说,诸如人工授精与胚胎植入等生殖技术,过去一度被认为“如神一般”,现在却广受欢迎,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
  “人类权利与尊严的迷思”来自罗马天主教会反对克隆的严正声明,他们相信这抵触了“人类生殖与缔结婚姻的尊贵价值”。又一个乱扯!克隆人并不比两个各自成长的双胞胎更为相似,而谁会主张双胞胎没有人权与尊严,或不该存在?
  我建议采用“克隆人三法则”来取代对科技的限制,亦可让科学自行发展。科学的灵魂诞生于勇敢无畏的思想与创造性的实验,绝非畏缩恐惧与禁律之中。科学要进步,就必须要在论断成败之前给其机会。且让我们进行克隆实验,并期待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微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严重创伤非显性DIC的疗效.方法:将44例严重创伤非显性DI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低分子肝
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与GPⅡb/Ⅲa复合物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血栓作用。国外临床试验(AD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妇产科诊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2例,年龄18-45岁,平均2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史、下腹部疼痛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初孕6例,2次
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例其中4例有剖宫产史同时有前置胎盘,2例胎盘附着子宫角部,1例有反复刮
最惊人的例子在中国    在西方,每当解剖来自埃及的木乃伊的时候,几乎毫不例外地引起一场轰动:一群人围着古尸忙碌着,人类学家忙着进行观察和测量,医学家和病理学家忙着提取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标本。照相机、录像机和录音机记录了现场的实况,报刊刊出大量报道。然而,这些西方的科学家最羡慕的却是中国,因为按照他们的说法,“古尸保存最惊人的例子是在中国”。  的确,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女尸,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