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供热系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供热计量已经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准确的供热计量不仅能够提高供热效率,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而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为市民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供热计量 改革节能 经济性分析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94-02
1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和谐社会”“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提高供热效率,已经成为了我国供热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改革,涉及范围极广,针对性较强。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涉及到管理学、统计学和社会学。供热计量改革应该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因素,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具体实际工程案例,首先讲述了当前供热计量改革面临的问题,然后讲述了供热计量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控制要点,最后为供热计量改革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一定实际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2 实际案例概述
3 供热计量改革面临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深入改革,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当前供热计量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在意识和技术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供热计量改革的意识不足,后者主要指计量技术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当前计量技术存在计量准确度不足的弊端。
3.1 “热”商品意识落后,供热计量改革意识薄弱
热产品概念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概念,是市场经济制度下必然产物,但是在我国还沿袭着原有的热理念,收费制度和供热体系混乱无序,比如传统供热将室内供热18℃作为供热标准是不合理的,商品经济的优势难以体现。此外,供热企业对新的供热计量方法不“感冒”,现行供热标准更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入,企业设备落后,难以进行计量改革。供热计量价格制定面临多方面阻隔。
3.2 热价制定存在争议,计量修正存在误差,对热区认识不足
热价制定存在诸多争议,比如热价制定是否应该制定顶值,供热计量是否应该完全公平,辐射热和传到热的计量方法等等。我国推行一户一表的热量计费标准,但是忽略了热本身的辐射和传导性能,这部分热量应该计算进供热计量过程中,但是实际计量过程中这部分热量被忽略了。比如在一幢建筑物中,不同层次的房间采暖效果是不同的,最明显的就是朝阳和背阴的户型,所以供热计量应该有所不同,这方面问题的探讨还在持续。
3.3 建筑节能意识不足,系统节能性能差,计量技术落后
我国建筑节能意识相对薄弱,人们对建筑技能的经济效益意识不足,建筑开发商为了提高本身的利益收入,对建筑供热计量设计并不“上心”。此外,供热计量系统的节能性能较差,水平和垂直失调现象严重,热源和热交换研究还不到位,存于表面。此外,计量供热技术改革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比如供热水源和气体的计算方式很难找到准确供热计量公式,供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很难深入到对方领域中去,实现管理和技术和相互结合,最终产生供热计量误差。
4 供热计量改革的发展方向
实践和经验为供热计量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供热计量改革不是简简单单的使用新型计量技术,也不是增加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管理工程。不仅要从管理角度上面进行,而且要从技术和政策方面着手。供热计量改革应该从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两方面考虑制定最终热价。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区域进行划分,比如市区供热热价和郊区供热热价,也可以分为居民价格和非居民价格。其中:基本热价应该根据总热价节能型制定,通常情况下,基本热价是总热价的60%,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幅度微调,随着供热计量改革的不断深入,计量收费标准应该逐步降低。此外,供热计量改革应该做好停热用户的收费规定,虽然部分用户已经停热,但是前期供热系统安装和后期维护都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为了费用收取的可靠性和公平性,应该进行必要收费,但是收费标准应该有所限制,即收费应该不高于总热费的15%。但是相关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做好相应教育工作,使得停电用户能够接受相关费用的支出,最终加快供热计量改革进度,深化改革程度。
5 供热计量改革的控制要点
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综合化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应该综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着重从控制要点入手,加快供热计量改造,从制度方面着手,深入而且深化改革程度。
5.1 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合理改造供热计量方法
供热计量方法是供热计量改革的根本和关键,是获得必要经济效益的前提,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核心。随供热计量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供热计量方法不断涌现,比如通过断面时间面积法优化得到的温度修正算法,在供热计量方面更为有效,极为有效的降低了收费风险。此外,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室内温度自动化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温度控制不断精确。这极为有效的提高了供热计量精确度。
5.2 依托能源服务公司,创建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小区
供热计量改革应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增强政府干预力度,能源公司应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政府形成支持下,能源服务公司进行供热系统硬件改造,并且通过政府渠道教育居民供热计量改造的重要性,和业主签订必要服务协议。为了保证改革的节能效果确实满足设计要求,应该设立改革小区,只有保证改革确实能够满足要求,才能进行供热计量改革。
5.3 加强供热计量改造之后运行管理,提高供热管理效率
供热计量改革之后的运行管理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通过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相互合作,签订能源服务合同,加强自行管理力度。实行供热计量改革之后,要保证改造效果能够满足节能要求。改造之后的系统运行管理应该从技术和管理双方面入手。才外还应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建筑和供热体系进行供热计量改造,通过不同渠道融资,加快供热效率。 5.4 供热计量改革应该以经济性为改革目的,加快改革速度
供热计量改革应该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在改革前期,政府财政部门可以向积极进行供热计量改革单位进行必要的财政支持,并且通过后期进行收费,达到收货经济效益的目的。供热计量改革的经济性分析应该从供热系统、温度调节和热源供热平衡等方面进行,改造费用应该包括初期改造费用和总改造费用,奖励资金应该和供热效益结合起来,通过指导性服务提高效益分配。
6 加快供热计量改革的几条措施
6.1 供热单位和政府相互合作,从技术和行政上形成“包围圈”
供热单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能源服务改造进行的供热计量改造,供热单位应该将利益收效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吗,通过政府行政支持和合同约束,加快供热计量改造的进度。供热单位应该保证供热质量和服务质量,不能因为用户的要求而延缓改造进度。供热计量改造应该以居民用户为实施主体,方便后期管理。市政府通过组织行动,形成组织领导和政策方面的行政保证,为供热计量改革提供了保证。
6.2 进一步理顺热价和计量收费制度,建立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小区
热价和计量收费标准的确定是提高改革积极性的重要保证,能够有效突出供热的重点,将节能减排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的,合理设置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将大部分因素都考虑到改革范围之内,形成合理的热价体系。建立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小区能够从技术统计方面提高改革有效性,同时为供热计量改革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工程案例中设立了三个改革试验小区,分别是:殷实小区、华洋名苑和秀林小区,分别处于本市各具代表地区,具体节能情况如表1所示。
6.3 供热单位和用户应该正确认识供热计量算法,选择更为有效的技术方案
随着我国供热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中供暖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热产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供热计量算法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决定着供热计量改革程度。热能计量应该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推行新型合理的供热计算方式,增强企业服务意识,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供热计量改革的技术方案应该保证其合理性和可靠性,维护方便,尽可能不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工程技术方案应该可靠,管理方便,节能效果明显。
6.4 将供热计量改革节能和建筑节能结合起来,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供热计量节能改革应该和建筑整体建筑节能相互结合起来,发挥用户本身积极性带来的节能优化,最大程度的利用其他建筑系统带来的节能优化,在减少节能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达到节能效果。高层建筑的顶层和边角等位置都是应该着重加强管理的地方。高耗能建筑房间更应该加强供热计量改造。
6.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用户供热计量改革的积极性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应该利用政府的号召力,使得供热计量改造工作能够深入人心,将计量改革提升到节能减排的高度,提高居民的思想认识,积极投入到的改革工作中来。加强教育工作,还应该包括教育相关工作人员,从意识上和技术上都能“跟上”改革进度。
7 结语
综合上述,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各方面的力量,以节能减排为基本任务,以创造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雨辰,涂光备,王新毅,等.计量供暖的热价制定及收费方案[J].煤气与热力,2011,25(7):22-25.
[2] 扉俞,徐伟,黄维.适合热计量的室外供热系统控制方式与分析[J].暖通空调,2010,30 (1):57-59.
[3] 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工大科雅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实时热量分摊装置:中国,ZL 201020209004.8[P].2010-12-15.
关键词:供热计量 改革节能 经济性分析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94-02
1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和谐社会”“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提高供热效率,已经成为了我国供热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改革,涉及范围极广,针对性较强。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涉及到管理学、统计学和社会学。供热计量改革应该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因素,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具体实际工程案例,首先讲述了当前供热计量改革面临的问题,然后讲述了供热计量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控制要点,最后为供热计量改革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一定实际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2 实际案例概述
3 供热计量改革面临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深入改革,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当前供热计量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在意识和技术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供热计量改革的意识不足,后者主要指计量技术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当前计量技术存在计量准确度不足的弊端。
3.1 “热”商品意识落后,供热计量改革意识薄弱
热产品概念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概念,是市场经济制度下必然产物,但是在我国还沿袭着原有的热理念,收费制度和供热体系混乱无序,比如传统供热将室内供热18℃作为供热标准是不合理的,商品经济的优势难以体现。此外,供热企业对新的供热计量方法不“感冒”,现行供热标准更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入,企业设备落后,难以进行计量改革。供热计量价格制定面临多方面阻隔。
3.2 热价制定存在争议,计量修正存在误差,对热区认识不足
热价制定存在诸多争议,比如热价制定是否应该制定顶值,供热计量是否应该完全公平,辐射热和传到热的计量方法等等。我国推行一户一表的热量计费标准,但是忽略了热本身的辐射和传导性能,这部分热量应该计算进供热计量过程中,但是实际计量过程中这部分热量被忽略了。比如在一幢建筑物中,不同层次的房间采暖效果是不同的,最明显的就是朝阳和背阴的户型,所以供热计量应该有所不同,这方面问题的探讨还在持续。
3.3 建筑节能意识不足,系统节能性能差,计量技术落后
我国建筑节能意识相对薄弱,人们对建筑技能的经济效益意识不足,建筑开发商为了提高本身的利益收入,对建筑供热计量设计并不“上心”。此外,供热计量系统的节能性能较差,水平和垂直失调现象严重,热源和热交换研究还不到位,存于表面。此外,计量供热技术改革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比如供热水源和气体的计算方式很难找到准确供热计量公式,供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很难深入到对方领域中去,实现管理和技术和相互结合,最终产生供热计量误差。
4 供热计量改革的发展方向
实践和经验为供热计量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供热计量改革不是简简单单的使用新型计量技术,也不是增加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管理工程。不仅要从管理角度上面进行,而且要从技术和政策方面着手。供热计量改革应该从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两方面考虑制定最终热价。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区域进行划分,比如市区供热热价和郊区供热热价,也可以分为居民价格和非居民价格。其中:基本热价应该根据总热价节能型制定,通常情况下,基本热价是总热价的60%,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幅度微调,随着供热计量改革的不断深入,计量收费标准应该逐步降低。此外,供热计量改革应该做好停热用户的收费规定,虽然部分用户已经停热,但是前期供热系统安装和后期维护都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为了费用收取的可靠性和公平性,应该进行必要收费,但是收费标准应该有所限制,即收费应该不高于总热费的15%。但是相关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做好相应教育工作,使得停电用户能够接受相关费用的支出,最终加快供热计量改革进度,深化改革程度。
5 供热计量改革的控制要点
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综合化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应该综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到统筹兼顾,未雨绸缪。着重从控制要点入手,加快供热计量改造,从制度方面着手,深入而且深化改革程度。
5.1 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合理改造供热计量方法
供热计量方法是供热计量改革的根本和关键,是获得必要经济效益的前提,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核心。随供热计量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供热计量方法不断涌现,比如通过断面时间面积法优化得到的温度修正算法,在供热计量方面更为有效,极为有效的降低了收费风险。此外,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室内温度自动化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温度控制不断精确。这极为有效的提高了供热计量精确度。
5.2 依托能源服务公司,创建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小区
供热计量改革应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增强政府干预力度,能源公司应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政府形成支持下,能源服务公司进行供热系统硬件改造,并且通过政府渠道教育居民供热计量改造的重要性,和业主签订必要服务协议。为了保证改革的节能效果确实满足设计要求,应该设立改革小区,只有保证改革确实能够满足要求,才能进行供热计量改革。
5.3 加强供热计量改造之后运行管理,提高供热管理效率
供热计量改革之后的运行管理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通过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相互合作,签订能源服务合同,加强自行管理力度。实行供热计量改革之后,要保证改造效果能够满足节能要求。改造之后的系统运行管理应该从技术和管理双方面入手。才外还应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建筑和供热体系进行供热计量改造,通过不同渠道融资,加快供热效率。 5.4 供热计量改革应该以经济性为改革目的,加快改革速度
供热计量改革应该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在改革前期,政府财政部门可以向积极进行供热计量改革单位进行必要的财政支持,并且通过后期进行收费,达到收货经济效益的目的。供热计量改革的经济性分析应该从供热系统、温度调节和热源供热平衡等方面进行,改造费用应该包括初期改造费用和总改造费用,奖励资金应该和供热效益结合起来,通过指导性服务提高效益分配。
6 加快供热计量改革的几条措施
6.1 供热单位和政府相互合作,从技术和行政上形成“包围圈”
供热单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能源服务改造进行的供热计量改造,供热单位应该将利益收效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吗,通过政府行政支持和合同约束,加快供热计量改造的进度。供热单位应该保证供热质量和服务质量,不能因为用户的要求而延缓改造进度。供热计量改造应该以居民用户为实施主体,方便后期管理。市政府通过组织行动,形成组织领导和政策方面的行政保证,为供热计量改革提供了保证。
6.2 进一步理顺热价和计量收费制度,建立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小区
热价和计量收费标准的确定是提高改革积极性的重要保证,能够有效突出供热的重点,将节能减排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的,合理设置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将大部分因素都考虑到改革范围之内,形成合理的热价体系。建立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小区能够从技术统计方面提高改革有效性,同时为供热计量改革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工程案例中设立了三个改革试验小区,分别是:殷实小区、华洋名苑和秀林小区,分别处于本市各具代表地区,具体节能情况如表1所示。
6.3 供热单位和用户应该正确认识供热计量算法,选择更为有效的技术方案
随着我国供热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中供暖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热产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供热计量算法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决定着供热计量改革程度。热能计量应该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推行新型合理的供热计算方式,增强企业服务意识,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供热计量改革的技术方案应该保证其合理性和可靠性,维护方便,尽可能不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工程技术方案应该可靠,管理方便,节能效果明显。
6.4 将供热计量改革节能和建筑节能结合起来,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供热计量节能改革应该和建筑整体建筑节能相互结合起来,发挥用户本身积极性带来的节能优化,最大程度的利用其他建筑系统带来的节能优化,在减少节能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达到节能效果。高层建筑的顶层和边角等位置都是应该着重加强管理的地方。高耗能建筑房间更应该加强供热计量改造。
6.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用户供热计量改革的积极性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应该利用政府的号召力,使得供热计量改造工作能够深入人心,将计量改革提升到节能减排的高度,提高居民的思想认识,积极投入到的改革工作中来。加强教育工作,还应该包括教育相关工作人员,从意识上和技术上都能“跟上”改革进度。
7 结语
综合上述,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各方面的力量,以节能减排为基本任务,以创造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雨辰,涂光备,王新毅,等.计量供暖的热价制定及收费方案[J].煤气与热力,2011,25(7):22-25.
[2] 扉俞,徐伟,黄维.适合热计量的室外供热系统控制方式与分析[J].暖通空调,2010,30 (1):57-59.
[3] 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工大科雅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实时热量分摊装置:中国,ZL 201020209004.8[P].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