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物品的逻辑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公私物品的逻辑体系应建立以资源稀缺性为基础的新框架。资源稀缺性要求明确界定往消费博弈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关系,公私品就是这种权利关系的契约。以“排除他人不支付市场价格行使消费权利”定义排他性,将有无排他性作为区别公私品的单一标准,公私品就分别是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契约的物品。公私品的性质是主客观、供求等的逻辑统一,是连续动态变化的量。一般物品郝是不同程度公私混合的物品。也可从组织内外和供求关系两个新视角对公私品进行分类。公私品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排他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必要和充分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的
其他文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是促进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教育机会是指人们通过办学和施教使个体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平等是不同个体之
国内现有的同城化研究和实践多以战略研究为主,对同城化基础条件的判断研究还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同城化分析基本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基于定量分析的研究还鲜有涉及。在大
合作竞争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不像其他国际银行那样是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而主要是增强竞争有效性,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从而提升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