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化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作为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的一门学科,其又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实验性等等,所以使得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剖析,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将物理知识情景化,以此来学生们理解这些内容。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景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10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喜欢那种提问问题的学生,因为当教师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了之后,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了解也就会非常的深刻。但是在传统教学方式当中,一般都是由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课,学生仅仅作为一名倾听者,在下面机械的听教师讲课,师生之间除了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之外,基本没有交流,学生们想提问题也没有机会,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所以使得课堂效率并不高。因此,师生之间积极的进行交流沟通,然后教师才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而针对于物理学科,将问题情境化是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把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使物理知识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一、借助生活经验构建问题情境
  在生活中,我们经历的一些事情,都能够看到物理知识的影子,而这些生活经验就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物理知识,因为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们已经明白的,不需要学生们进一步的理解就能直接拿过来用,虽然他们不明白这些现象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还是很熟悉的,有些甚至能够用自己平常的语言描述出来。
  比如说,在公路上洒水车洒完水之后,从某个角度上看就能看到彩虹,是因为水在空气中折射光线导致的;当我们把一根筷子放在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我们就会发现筷子像是被折断了一样,这也是光的折射导致的;在乘坐火车时,自己所乘坐的火车并没有在动,为什么感觉自己还在倒退,这是因为旁边的火车在前进,就显得自己的火车在倒退一样,因为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导致结果和感觉不同。这些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情景,学生们对这些情境也已经非常的熟悉,但当他们发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这么多的物理知识时,这就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让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一步步的喜欢上学习物理。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的,因为学生对这些情境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所以当他们听到教师在讲这些情境的时候,他们甚至会不屑于去听讲,使得他们无法明白和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讲解之前稍微给学生们解释一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希望教师能够通过自己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运用实验操作构建问题情境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得他们并不注重实验教学,所以老师有必要及时的转变这种思想,慢慢的开始重视起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有很多好处,因为很多的物理公式和物理定义就是通过反复的实验才得出的结论,因此,通过做实验有助于学生们对物理公式和定义的理解;而且做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认为实验是十分有趣的,可以借助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当然,实验教学也可以把实验进行问题情景化,将原来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们能够从根本上理解物理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欲。实验教学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需要进行实验教学,有些知识经过实验教学后会变得很容易理解,有些知识经过实验教学后,反而使得学生们不容易理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上作好准确的判断。
  有些实验学生单独一人是无法完成的,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指派一个学生作为小组长,让这个小组长带领其他小组成员来进行实验,要确保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要告知学生,让他们把实验材料和设备都准备好,防止在课上再进行准备,从而浪费宝贵的课上时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和监督学生们的实验进程,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毕竟有很多物理实验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让学生们在进行完实验之后,每个人都写一份实验报告和总结,首先要描述一下整个实验的大体过程,巩固学生们对实验和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最重要的是反思一下自己在这次实验中出现了什么错误,并及时的改正,防止这个错误在下一次实验中再次出现。
  三、依据知识应用创设问题情境
  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情境创设一般都是根据情境来联系物理知识,而我们也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联系情境。比如说,在学习压力这一章节时,有什么可以给学生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压力存在的情境,当然也可以在给学生们讲解完压力这个知识点之后,让他们自己说出几个和压力有关的情境。教師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因为初中生由于年龄有限,所以他们经历的事情还少,所以他们熟悉的情境也并不是很多,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角度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很有可能产生学生们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们所能够接触的情境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征求一下意见,询问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经历的情景是什么,按照他们的情况来进行情境的创设。
  四、多媒体辅助创设问题情境
  一般的情境创设都是由教师进行口头描述的,但是有些情景教师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而有的情景用语言描述出来,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的被应用到教育上来,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多媒体。但是有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的多媒体的作用,没有真正的利用起多媒体,而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从网上找到所要创设的情境,在课上讲解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们看,这样就使得一些想象能力不好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接触到这个情境,还能够使学生观察到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
  五、结束语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们把物理知识点问题情境化,激起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这非常符合学生们现阶段的理解能力,也是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们打好物理基础,为学生们以后物理的学习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教学的开展,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职高体育教学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质人才,但其教学过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体育的意义出发,分析职高体育存在的问题,为提升职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职高体育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09  现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初中教学阶段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因此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工作,对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
【摘 要】群文阅读如今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却因为小学语文老师不理想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效果。其实只要选择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的思考得到充分地发挥,再从教学模式出发增添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就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摘 要:舞蹈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肢体表演艺术形式,对丰富群众生活,提高人们修养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欣赏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舞蹈的要求也逐渐增高,这就使得舞蹈者要不断改进舞蹈技巧,提高舞蹈表现力。本文结合笔者在长沙师范学院的教学工作,对此课题进行简单探索研究。  关键词:舞蹈;素养;表现力;培养  表现力是舞蹈的精华所在,它能反映出舞蹈编排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体现舞蹈的艺术价值。在
摘 要:对护理专业大一学生对健美操认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如下:大多数学生内心喜欢并渴望了解健美操,但只有少数学生曾经练习过健美操;绝大多数学生对健美操的具体内容了解并不深入,对健美操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有很多错误认识;大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护理专业;健美操;兴趣;大学生    通常认为,健美操以其健康、力量、美丽的主流特点一直被同学们所喜爱,欢迎,是一项新兴的体育
摘 要:对称美是艺术美的一个基本元素,很多设计之所以受大众喜欢,就是因为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对称美,了解对称的几种基本对称形式,及其具体应用和展现在艺术设计中的美,可以帮助设计者在设计之中更好的运用这一形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对称形式;对称美  艺术设计是将人的内在诉求外化的一个过程,它与人的审美联系紧密,而对称性几乎能跟大部分受众审美习惯产生共鸣,通过对称的语言,可以表现出无限复杂的有意味的形式
【摘要】 教师关注的是“让积极主动成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上尽量让学生动起来. 比如让学生在质疑提问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到前面来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原因. 长期以来,学生都养成了大胆质疑的意识,当某学生进行质疑,学生们会往往争着来解答,从而出现了小组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这样无形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学试卷;实践;思考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