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拓展性阅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见,语文教学是需要拓展阅读的,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外阅读材料。事实证明,现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拓展阅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呢?
  一、课前阅读展示,奠定学习基础
  上新课前,我经常会布置一些搜集性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等。在学习新课开始前,通过展示交流,能为学生后面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学《秋浦歌》时,学生通过课前查找并阅读资料,不但了解了李白的生平、之前学过的李白的诗,还了解到《秋浦歌》是李白的组诗作品,共有17首,我们学的是第14首,而且还知道了这首诗是李白在遭遇流放时写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课前的阅读不但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中拓展阅读,丰富课文内涵
  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是拓展性阅读的真正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些原因,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内容总是很难理解,这时候我会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如在教学《嗟来之食》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和“韩信胯下之辱”两篇阅读材料。无须过多讲解,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自己就领会了中国人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侮辱性施舍的铮铮铁骨和独立的性格,同时也明白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保存今日之性命为成就他日之大业的道理。这样的拓展性阅读不但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的空间,而且在交流展示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文本的内涵,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效果也就更显著。
  三、课后阅读提升,激发阅读兴趣
  學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是学生课本知识得到巩固,学习另一知识和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的开始。如教学了《小英雄雨来》,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小英雄,学生明白了有志不在年高的道理;教学了《草船借箭》《武松打虎》,推荐阅读四大名著,让学生浸润于名著中了解鲜明的人物个性、悲壮的英雄传奇和朝代的兴亡;教学了《皇帝的新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如此,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不被一点一点地激发?教无定法,学亦无止境。课外阅读就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让学生畅游于书海,汲取营养,享受快乐。当然,学生好的阅读习惯要靠教师来引导和培养,尤其是农村学生,课外书籍匮乏,教师更是他们学习的领路人,获取阅读资源的引导者。语文教学也就该是这样,“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去阅读种种的书”,在课后的阅读中把“大阅读”观变成实践。
  只有适时适度的、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适宜学生接受的拓展性阅读,才能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作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本知识为核心,延伸到课外,引来活水,丰润我们的课堂,厚实学生的知识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中,合理、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既不是画蛇添足的多此一举,也不是流于形式的牵强附会,而是锦上添花的秀美之作。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拓展性阅读这朵锦上之花的作用,就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更高效!
  (作者单位:甘肃定西市陇西县首阳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表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市张店区新华学校作为接收进城务工子女入学的定点学校,目前务工子女数占学生总数的93.20%。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发现,他们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不会说。平时阅读量少、词汇贫乏,导致心里有话说不出,或条理一般,表达不流畅。  二是不敢说。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带有浓重方言,再加上其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与城市学生有很大差距,
蛋是很多家庭几乎每日都会为孩子准备的营养食物之一。在想各种方法吸引孩子吃蛋的同时,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带孩子和蛋宝宝玩些有趣的游戏呢?本期,就跟着我们和蛋宝宝来一段奇遇吧!  探究游戏(杨珊珊/设计)  游戏01 你好,蛋宝宝  适台年龄:3-4岁。  游戏时间:15分钟。  素养目标:能分辨三种常见蛋的外形、颜色的差别,了解蛋宝宝的内部结构,体验探索蛋的乐趣。  准备村料:鸡蛋、鸭蛋、鹌鹑蛋,盘子
我家孩子做事情特别磨蹭:早晨起床,穿一双袜子都要十几分钟;让她刷牙吧,也是站在那儿,半天不动,非得等你发火了,才开始不紧不慢地刷。我该怎么办呢?(元元妈妈)  孩子磨蹭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在纠正过程中,家长需找;隹原因,对症下药。  1.杜绝家长包办代替。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孩子磨蹭的时候就是家长最着急的时候,家长为了赶时间,就一边催,一边开始包办代替。这样的结果是告诉孩子,不要急,爸爸妈妈会帮
崔峦先生强调:“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地内化为适合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具有较强的学习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法迁移的时候,采取的多是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对“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特点”等方面指导较少,不能真正为促进学生的表达服务。那么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的习作应树立鲜明的读者意识,即要有明确的表达对象,将言语表达看成是与具体对象进行的书面沟通。因此,教师的习作指导既要关注写什么、怎么写的等问题,又要关注为什么写、写给谁的等问题,让学生唤醒、重拾读者意识,增强他们的习作热情,发展他们的习作能力。  一、顺应表达需
在读到冯铁山教授的《诗意语文论》之前,一直有两个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 一是语文因什么而教?二是语文该怎么教?关于第一个问题,尽管当前语文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到了深化阶段,但为“考试而教”的窠臼仍未脱离;关于第二个问题,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虽热衷文本细读、小组合作,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未见明显提高。  这两个问题使我很迷茫,正是在这种迷茫与困惑中,我读了冯铁山教授的新著《诗意语文论》。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封面
何谓“还原”?顾名思义,是将词语在字典中的本义与在课文中的语义进行比较,继而通过其中差异或者矛盾之处,来感悟课文中言语表达的奥秘。本文以《三打白骨精》一课“笑”的教学片段为例,借助“还原”策略彰显词语表达的精妙。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僧对孙悟空随意“打杀”是极力反对的,甚至不惜念紧箍咒来惩罚他。为什么在孙悟空“打杀”之前没有阻止呢?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唐僧也许不知道,但为
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需求心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拥有持久的习作兴趣呢?我通过实施“清单项目”活动,有效地让学生保持旺盛的习作生命力。  一、设计“清单项目达标卡”  “清单项目达标卡”活动,根据文章体裁而定,每次习作一般设6~10种类型,如写人的文章就设“最佳题目奖”“最佳人物外貌奖”“最佳人物语言奖” 最佳人物神态奖”“最佳动作奖”“最佳人物心理奖”“最佳文章开头奖”“最佳文章结尾奖”“最佳选材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高质量发展;中高职贯通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8-0023-0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教20条”印发后,国家密集出台“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型企业、职教集团、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劳动教育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古诗词具有语言精练、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词句优美的特点。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通过诵读,与文本及作者展开对话,体味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品位、审美情趣,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一、与诵读对话:体味古诗词韵律之美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入选教材的古诗词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