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a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及早期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8例SLE患者首发症状及早期临床资料.结果 178例患者中有76例(42.7%)患者曾被误诊,其中有32例(18%)被误诊两个以上的疾病.误诊的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结论 SLE患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首发症状无固定模式,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和思维局限等是构成SLE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进行相关的检查,可减少早期误诊率。

其他文献
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时,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我院自1996~2004年收治的以意识障碍和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低血糖反应30例,其中19例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误诊率达63.33%(19/30),现总结分析如下。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笔者对100例乙肝患者进行了HBsAg的定量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一)正常人:
目的 探讨氨甲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效果.方法对20例鞘内注射的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并与41例无鞘内注射者的死亡情况对比.结果20例中除1例死亡外,其他均明显改善或完全缓解;脑脊液压力明显下降,蛋白降低,糖升高,但后二者无统计学差异;4例ANA阳性者全部转阴.结论氨甲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