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充满生命的灵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87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追求生命灵动的风格,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以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与生命交往为基础,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和生命价值弘扬为目标,开展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智慧、文化、审美以及生活等交流活动的课堂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生命性应当是课堂的本质属性,是教学的基点、依托与目标。生命课堂由智慧的课堂、文化的课堂、充满情感的课堂、关注学生的课堂所构成。
  【关键词】生命灵动的课堂 语文 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5-02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在激动。在教坛耕耘了二十多年,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时,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个词:生命灵动。
  我很喜欢诗意语文的创始人王崧舟说过的一段话“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事业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语文大师们的话,在为我指明专业发展方向,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课堂,我不敢妄谈自己具有什么教学风格,只想在这里倾诉一下自己一直以来的语文教学追求,那就是着力打造生命灵动的课堂。构建生命课堂,生命性应当是课堂的本质属性,是教学的基点、依托与目标。生命课堂由智慧的课堂、文化的课堂、充满情感的课堂、关注学生的课堂所构成。
  首先,追求生命灵动的课堂,要形成智慧的课堂。
  课堂教学,就是激发学生、教师、课程三个生命体各自的智慧,相互作用并共同发展的智慧融合过程,是生命智慧的提升过程,是生命价值的体现过程,这是教育的本质之所在,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增长生命智慧的教学就是语文课堂返璞归真的根本途径。智慧的语文课堂包含巧妙处理教材的智慧、课堂导入的智慧、精心设计问题的智慧、精确点评的智慧等。
  第二,追求生命灵动的课堂,要打造有文化的课堂。
  特级教师贾志敏大师的“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悉:语文是折射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谁注重,让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文化的课堂生是命课堂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文化教育具有“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价值。我们常常发现,有的语文老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给学生说“这个知识实际上没什么用处,但考试的时候要考,所以你必须要记住、背熟”;试想,当老师自己都不喜欢所教的知识时,又如何能让学生喜欢?因此,我认为,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教师不仅仅是机械的“传道”,而是将所传的“道”活起来。难忘刚上班那会儿,上课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想用自己的威严“镇住”台下的学生,让他们有个好的纪律。后来我想改变自己的风格,我要让孩子们喜欢我,亲近我,让孩子们迷恋语文课,迷恋读书。在后来的课上,我不时地幽默一下,逗得孩子们发出开心的笑声。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教师自己要对所教知识充满感情和崇敬,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找到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也感受到知识的宝贵和伟大,进而也喜欢这些知识。
  第三,追求生命灵动课堂,要形成充满情感的课堂。
  如何让课堂彰显出生命的色彩,知识应该是载体,那么教学过程则应是师生情感传递、生命培育生命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知识的搬运者,教学工作也就成了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的故事,没有创新与创造,没有盼望与期待,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能说是富有生命的教学过程,也就达不到用生命浸润生命的目的。就像特级教师支玉恒大師在他的报告 “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一样,要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也不能仅仅是手段和花样的翻新,而是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还应该是师生情感沟通、用智慧启迪智慧的过程。
  第四,追求生命灵动课堂,要把关注的目光给学生。
  教学过程应该是自身生命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看书是一种学习,交流也是一种学习,和学生交流同样也是学习。我们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师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过程。作为教学的对象──学生,自然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我们所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尊严,虽然他们还不成熟,但他们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本着这样的思想,我们就会潜心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就是给学生的是文化,而不仅仅是知识;不仅让学生获得将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更能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在学校的活动中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和为生命价值的提升而努力的幸福,这些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上好灵动的课堂。
  真正富有生命色彩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应该是很高的,老师自身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能够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教学。还应该灵活掌握并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具备灵动的课堂智慧,能够行云流水般的实施教学,还应该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尊重其生命,这样才能展现语文生命色彩。我期待有一天我有勇气喃喃自语:我的教学风格是生命灵动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实效性低,因此如何让学生上课学得更有实效,本文进行了有效性教学法的几个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2-02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又有了重大的推进,它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审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渐的积累知识。这篇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谈一谈初中语文有效积累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积累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3-02  对于学生来讲,语文成绩从来都不是难题,很少有不及格的情况,最主要的难题是语文如何有效积累。如今的考试题目也越发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
针对PS-InSAR技术存在单一轨道覆盖率低、升降轨道基准难以统一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升降轨数据共同获取地面形变场的方法。利用覆盖东营市的84景Sentinel-1A雷达卫星数据,采用PS-InSAR技术分别获得升轨和降轨下的垂直向形变量,进行升降轨解算结果内部互检。通过抗差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法统一参考基准,实现升降轨观测序列的数据融合,最终得到地面形变场。实验结果表明:升降轨下同名相干点内部互检相
【摘要】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有效的教学设计到合理的开展课堂学习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目标达成率更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6-02  课程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思维和学习方式,教育也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已发生根本性变革。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简单的用信息技术将课程教学知识进行罗列,而是要合理运用并且有效整合,才能达到实现现代课程教学变革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网络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教学,让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氛围 学习方式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26-01  从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