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笔者通过对乡镇农业服务体系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观察、调研,根据对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金凤乡、茅田乡、龙池乡、竹园镇、新政乡、大树镇等乡镇的具体调查和亲身体会,就制约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和乡镇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现状及问题
1 政府领导重视不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目前,乡镇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成立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由原来的农技站,农机站,林业站,水利站,脐橙管理站,农产品监管站,万元增收办公室组成。通过改革,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三权”下放乡镇后,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在业务上难于管理。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2 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技推广职能定位不清,效率低下。除技术推广职能外,还有农业执法与质量监测等行政职能及林政执法等职能,难以兼顾。从200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以后,许多乡一级的农业服务中心向行政靠拢,所有的精力只能围绕政府方向发展,没有精力去推广技术。为了生存,他们更侧重于政府中心工作(驻村中心工作),完全忽略了农业新技术的实验,示范的重要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服务性职能。
3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报酬偏低。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是直接服务于农民,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量大。从道理上讲,在人才和经费的投放力度上应该大些,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基层农技推广难以维持,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致使农技人员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想转行到其他部门,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4 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目前,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人较少,大片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效益低下,几乎没有成片的试验、示范片,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又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也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的推广队伍,建立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地向农民展示,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争取一步到位大面积应用农业新技术的目的。
5 农技人员素质偏低。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知识结构偏低,中级职称人员很少,知识老化,导致农技推广队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地降低了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对策建议
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乡镇主要领导要有抓好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因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是实实在在地发展生产力,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执政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
2 完善体系,解决“头重脚轻无根基”问题。一是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或科技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三级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解决有机构抓、有人办事的问题。
二是认真抓好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县负责培训到乡、乡负责培训到村和科技龙头企业、村培训到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通过层层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有人会办事的问题。
三是在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和自愿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种、养、农机推广等专业协会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农业科技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 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一是县上必须解决县、乡两级的技术培训经费。县、乡镇农技人员多年没开展过新技术培训,已很难适应当今农业发展的需要,知识老化,技术落后,急需进行培训,充电更新。每年投入培训经费,用于乡镇、村技术培训,逐步解决知识老化问题。
二是试验、示范、推广经费。每项新技术和新良种要在全镇大面积推广,必须要先开展试验、示范成功后,方可全面推广。所需费用主要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观察记录费用。
4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主要是实行用人制度改革,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新的专业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将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安置一批到乡镇农技站,并确保不调配到乡镇其他办公室,以充实基层。更要切实维护好农技推广人员的根本利益,要使他们能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让人才能留得下,发挥他们的最大才能,把农业新技术推广开来。
5 深化体制改革。一是改条块结合为以块为主,便于主管部门培训、检查、考评、奖惩,弥补主管部门管理上的脱节;二是尽快恢复成立乡镇农技站这块牌子,让农技推广真正落到实处。
404600重庆市奉节县大树镇农业服务中心 龙年全
电话:15870517078
一、现状及问题
1 政府领导重视不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目前,乡镇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成立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由原来的农技站,农机站,林业站,水利站,脐橙管理站,农产品监管站,万元增收办公室组成。通过改革,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三权”下放乡镇后,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在业务上难于管理。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2 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技推广职能定位不清,效率低下。除技术推广职能外,还有农业执法与质量监测等行政职能及林政执法等职能,难以兼顾。从200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以后,许多乡一级的农业服务中心向行政靠拢,所有的精力只能围绕政府方向发展,没有精力去推广技术。为了生存,他们更侧重于政府中心工作(驻村中心工作),完全忽略了农业新技术的实验,示范的重要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服务性职能。
3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报酬偏低。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是直接服务于农民,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量大。从道理上讲,在人才和经费的投放力度上应该大些,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基层农技推广难以维持,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致使农技人员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想转行到其他部门,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4 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目前,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人较少,大片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效益低下,几乎没有成片的试验、示范片,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又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也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的推广队伍,建立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地向农民展示,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争取一步到位大面积应用农业新技术的目的。
5 农技人员素质偏低。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知识结构偏低,中级职称人员很少,知识老化,导致农技推广队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地降低了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对策建议
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乡镇主要领导要有抓好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因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是实实在在地发展生产力,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执政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
2 完善体系,解决“头重脚轻无根基”问题。一是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或科技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三级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解决有机构抓、有人办事的问题。
二是认真抓好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县负责培训到乡、乡负责培训到村和科技龙头企业、村培训到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通过层层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有人会办事的问题。
三是在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和自愿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种、养、农机推广等专业协会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农业科技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 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一是县上必须解决县、乡两级的技术培训经费。县、乡镇农技人员多年没开展过新技术培训,已很难适应当今农业发展的需要,知识老化,技术落后,急需进行培训,充电更新。每年投入培训经费,用于乡镇、村技术培训,逐步解决知识老化问题。
二是试验、示范、推广经费。每项新技术和新良种要在全镇大面积推广,必须要先开展试验、示范成功后,方可全面推广。所需费用主要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观察记录费用。
4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主要是实行用人制度改革,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新的专业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将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安置一批到乡镇农技站,并确保不调配到乡镇其他办公室,以充实基层。更要切实维护好农技推广人员的根本利益,要使他们能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让人才能留得下,发挥他们的最大才能,把农业新技术推广开来。
5 深化体制改革。一是改条块结合为以块为主,便于主管部门培训、检查、考评、奖惩,弥补主管部门管理上的脱节;二是尽快恢复成立乡镇农技站这块牌子,让农技推广真正落到实处。
404600重庆市奉节县大树镇农业服务中心 龙年全
电话:1587051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