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一步完善乡情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w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笔者通过对乡镇农业服务体系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观察、调研,根据对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金凤乡、茅田乡、龙池乡、竹园镇、新政乡、大树镇等乡镇的具体调查和亲身体会,就制约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和乡镇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现状及问题
  1 政府领导重视不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目前,乡镇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成立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由原来的农技站,农机站,林业站,水利站,脐橙管理站,农产品监管站,万元增收办公室组成。通过改革,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三权”下放乡镇后,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在业务上难于管理。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2 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技推广职能定位不清,效率低下。除技术推广职能外,还有农业执法与质量监测等行政职能及林政执法等职能,难以兼顾。从200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以后,许多乡一级的农业服务中心向行政靠拢,所有的精力只能围绕政府方向发展,没有精力去推广技术。为了生存,他们更侧重于政府中心工作(驻村中心工作),完全忽略了农业新技术的实验,示范的重要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服务性职能。
  3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报酬偏低。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是直接服务于农民,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量大。从道理上讲,在人才和经费的投放力度上应该大些,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基层农技推广难以维持,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致使农技人员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想转行到其他部门,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4 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目前,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人较少,大片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效益低下,几乎没有成片的试验、示范片,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又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也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的推广队伍,建立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地向农民展示,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争取一步到位大面积应用农业新技术的目的。
  5 农技人员素质偏低。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知识结构偏低,中级职称人员很少,知识老化,导致农技推广队伍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地降低了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对策建议
  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乡镇主要领导要有抓好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因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是实实在在地发展生产力,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执政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
  2 完善体系,解决“头重脚轻无根基”问题。一是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或科技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三级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解决有机构抓、有人办事的问题。
  二是认真抓好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县负责培训到乡、乡负责培训到村和科技龙头企业、村培训到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通过层层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有人会办事的问题。
  三是在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和自愿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种、养、农机推广等专业协会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农业科技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 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一是县上必须解决县、乡两级的技术培训经费。县、乡镇农技人员多年没开展过新技术培训,已很难适应当今农业发展的需要,知识老化,技术落后,急需进行培训,充电更新。每年投入培训经费,用于乡镇、村技术培训,逐步解决知识老化问题。
  二是试验、示范、推广经费。每项新技术和新良种要在全镇大面积推广,必须要先开展试验、示范成功后,方可全面推广。所需费用主要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观察记录费用。
  4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主要是实行用人制度改革,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新的专业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将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安置一批到乡镇农技站,并确保不调配到乡镇其他办公室,以充实基层。更要切实维护好农技推广人员的根本利益,要使他们能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让人才能留得下,发挥他们的最大才能,把农业新技术推广开来。
  5 深化体制改革。一是改条块结合为以块为主,便于主管部门培训、检查、考评、奖惩,弥补主管部门管理上的脱节;二是尽快恢复成立乡镇农技站这块牌子,让农技推广真正落到实处。
  404600重庆市奉节县大树镇农业服务中心 龙年全
  电话:15870517078
其他文献
肤轻松软膏是合成的激素制剂。有消炎和抗过敏的作用,对多种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及脂溢性皮炎等是有效的,特别是对这些皮肤病所引起的瘙痒,有一定的止痒作用。然而,有些人把它当成治疗皮肤病的万能药,动辄就要求医生开肤轻松。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些感染性皮肤病,外用肤轻松不但无效,甚至还会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令病情加重。下面一些皮肤病是不适宜使用肤轻松的。  足癣(又称香港脚)、股癣等皮肤病,都
众多咨询电话及短信均对“今年推出什么新技术”感兴趣,来电联系的、信函求教的,甚至还有连续短信咨询的,今将答复内容进行整理发出,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借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软技术类    1.爆发出菇技术:技术的核心主要有四点,即对菌种进行脱毒、菇棚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杀、调配基料营养、强化菌丝后熟;技术应用的投入产出比在1∶6左右,高者可达1∶8,是近年来技术含量较高、应用性强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农业老龄化和农业副业化情况日益严重,导致全国每年有许多的耕地撂荒,人口大国正面临着“无人种地”的尴尬。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从河南滑县赵营乡走出去的2700多名职业农民,依靠在全国各地承包的16万亩土地,每年创收6000余万元。  “将来谁种地”有解  土地流转,农民成“上班族”  “劳累一年,一亩地收入不过2000元,扣去成本,所剩无几。”回忆起过去的传统耕
简单隆重    妻:我们怎么来庆祝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夫:静默一分钟如何?    特别迟钝    从前有个农夫跌断了腿去看医生,医生问他是怎么把腿跌断的,他说:“二十五年前,我在一个财主家当长工。有一天晚上,财主的独生女儿来找我,问我:‘你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吗?’我回答说:‘没有。’她又问道:‘你真的不需要我吗?’我说:‘真的不需要。’然后她就走了。”  医生问道:“那么,这与你摔断腿有什么关系
柿子树嵌芽接效果好  王 鹏    柿子树含单宁酸,易氧化形成隔离层,嫁接难度较大。柿子树嵌芽接技术。可使嫁接成活率高达95%。  1 选取接穗和砧木。在品种纯正、树势健壮、丰产稳产、已进入结果盛期的母树上选取1~2年生芽眼饱满、生长充实且无病虫害的枝条作接穗。选抗逆性强的君迁子或野柿子作砧木。  2 削接穗。先在接穗芽上方1厘米处向下斜削一刀,长约1.5厘米,然后在接穗芽下方0.5-0.8厘米处
1 剂量要减少。药物发挥疗效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比起年轻时,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吸收药物可能变慢;肝药酶的生成及活性逐渐减低,使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易发生不良反应: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更容易蓄积中毒。以上情况都提示老年人用药应因人而异,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患病程度等调整用药方案。  2 品种少而精。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可能无意识地误服、漏服或多服药物,若用药品种过多更容易出现这些
1.选择土地。栽植桑树应选择靠近村庄、土层较深、土壤肥沃、质地较疏松、地下水位低,避开农药和工厂废物污染的土地,相对集中成片或成带栽植。  2.挖好栽植沟。栽植沟要求宽35厘米、深50厘米左右,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栽植时将表土填在沟底,心土覆在上面。  3.施足基肥。栽前亩施鸡羊粪灰肥500千克(或腐熟堆肥、厩肥2000千克、磷肥25~50千克)作基肥。先在沟底填些表土,再施入基肥,填入一层
如果你想开个小店,一时资金不足,或在一个自己看中的地段很难找到门面或只是想试业等,可以考虑1 1模式经营店铺。  1 1模式就是在别人已开张的店铺中,与该老板协商,插入自己的经营项目。比如最传统的模式是一个商店附带一部公用电话。如今有更多的组合模式被应用,如小区内出租vcd影碟店可与缝纫店合租:小卖部也可以引进电脑彩票销售。某早点连锁店门面月租金3000元,转租部分门面给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销售商,
提起无花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新疆无花果,但在山东威海也有另一无花果的优良品种——青皮。它具有不同于新疆无花果的独特优点,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钟爱,成为威海的名优特产。新疆无花果成熟后皮是黄色,体形扁圆,果肉发白;而青皮呢,则是呈倒圆锥形状,皮是青色,看起来很青涩的样子,实际上果肉已经呈紫色,可以生食了。威海青皮个头大,香甜汁多,不仅含糖量高,而且有獨特浓郁的风味。青皮在当地分春果和秋果,最贵可以到
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用药、科学防治是挺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水产病害呈多样性和多发性趋势,养殖户在病害防治上常因缺乏认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发病后用药。水产动物因其生长生活的特定环境,在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若加上巡塘工作粗枝大叶就更难察觉,待发现症状时,病鱼已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此时再用药虽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且已损失已经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