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聋校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聋校教育教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价值观、教学观、评价观都在重建和升华。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活化自己的角色,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似乎也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看教师表情是否自然?手语是否准确熟练?语言是否精练标准?学生是否“动”起来等。这些外在现象已成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标准。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借此与同行商榷。
  一、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和对教材的合理处理,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者预先想要达到的结果,而教材是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教者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分析、理解教材各章节、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每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处理好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预设。
  本学期,我也深入到课堂听过几节校内公开课,不容乐观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住,学生在练习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整个教学过程很花哨,教师站在讲台上似乎想跳起来,讲台成了表演的舞台,就连不会说话的聋生也跟着老师的“节拍”“舞动”起来。这些现象似乎表明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掌握如何呢,不言而喻。这种所谓“活跃”的课堂气氛,过分强调课堂形式的完成,避开教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运用,对教材的主干和主体知识如蜻蜓点水,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准,这样的课堂谈何价值取向?
  二、合理利用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作为知识的引导者的教师,就是想尽办法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融洽,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有声有色。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适不适合,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学生去探索、去讨论、去研究有争议、有价值的内容,不要动辄就让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结果表明,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老师对要讨论的问题安排不妥,讨论的问题不明确,没有方向性,以至于学生在讨论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学生对照书本内容乱打指语,有的讨论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这样的研究学习流于形式。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探究学习是一种形式。”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探究讨论的内容有所选择,并且老师还要随时随地进行正确指导,使探究学习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三、富有教学特色,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亮点”
  教学特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优点、特长,形成自己的特点与风格,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体现和点睛之笔。它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但不是评价良好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刻意注重了教学特色给课堂带来的教学效果,或者说有意识地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效果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
  在一次校内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有位老师用普校教材给聋生上了一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上课一开始,老师富有表情并带着聋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想把聋生带到故事情节中去,读完课文,聋生一脸茫然,似乎“糟糕”透了,然而听课的老师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真是所谓的“精彩”极了。授课老师依然激情高昂,接着讲解整篇课文,概括这篇课文是讲述了主人公写了一首诗,得到父母不同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人公在这样不同评价的环境中成了一位诗人。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聋生能够“对答如流”,这样一喜一悲的故事情节,师生之间配合得相当默契,就连在座的听课老师也对这种情景赞叹不已,真是“精彩极了”。然而,有些东西不得不反思、质疑,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聋生对词语难理解,写句子颠三倒四等现象,很难现象聋生在课堂上有如此突出的现象,授课老师提出的问题连听课老师还没反应过来,聋生很快就反应过来,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评课的过程中,首先肯定了授课老师基本功相当扎实,能说会道,很有激情,站在不同角度去评价这节课,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普校,这节课可谓是“精彩极了”;而针对我们聋校似乎有种超越性的发展,应该根据聋生的实际情况,力争从聋生的角度去备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彩”极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把教学特色渗透到教学中去,教学效果才能更加出彩。
  目前新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重心不再是看教师如何“演”,而是由学生的表现体现教者的教学水平;不是停留在强调用什么理念来指导教学,而是看教师是否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孙立娜.聋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5(16).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将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模型,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简洁的文字或关系式表示,所以说数学是一门最简洁的学科。数学就应该简简单单地上,明明白白地学。简约教学、大问题教学和智慧教学等流派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归结起来无非抓住了数学的本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反而理解、会用了。智慧小语在课堂教学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归纳如下。  关键词:智慧小语;数学教学;
“开展美术活动多好啊,小朋友感兴趣,一张范画一个作品就完事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总是有说不出来的感觉。开展美术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会画这个形象,会做这个手工吗?还是轻轻松松偷懒半个小时?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开展好一个美术活动绝不是大家想象的这样简单,做好一名美术老师更不是容易的事情,要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快乐;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美、发现美的事物……看似简单的背后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中心幼儿园)  摘 要:在以往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是最大的问题,但没有去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互动无效,专业能力一直停滞不前。一次王惠妍老师的实践课引发了深思。  关键词:瓶颈;突破;教育  事件一:关起门来预设和实践,这样能行吗?  在教研组预设后,开始了第一次的实践活动,我觉得自己信心满满,有把握把这个活动课上好。  我:你们为熊哥哥选择快快的音乐还是慢慢的音乐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便需要打造优质的数学课堂。基于此,立足于关注小学课堂,研究多重思路,具体论述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  在打造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过程中,其主体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既存在共性特征,又具有差异性。尤其是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数学老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全
摘 要:新课程指出:课程教学必须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对孩子最大的爱不是呵护,更不是
活动背景: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发现,同伴间在游戏和活动中的交流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从而使幼儿从关注自身转变为具有同伴和集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幼儿在不同角色间的转变,可以使幼儿通过集体活动慢慢获得责任感和自我地位的肯定,从而完善其社会性。  具体案例:  这次的中班幼儿的“娃娃家”活动是在“超市”内进行角色扮演。  菲菲走进超市内,刚要和与自己关系比较要好的幼儿交谈,这时候班上比
摘 要: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从组块教学的理论依据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挖掘字母之间、单词内在或之间的音、形、义关系进行PEP小学英语一级目标词汇教学,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组块;小学英语;一级目标;词汇学习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L. Ron Hubbar先生认为,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而词汇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交际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性最重要的表现是创新。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我们必须用教育的创新来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从而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那么,如何在小语教学中促进学
(厦门市安兜小学)  摘 要:“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然而如果不能减轻“再次”错误这种现象的出现,那么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习惯等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结合学生出现“再次”错误的原因,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从批改、讲评、辅导等三方面有效缓解学生作业的“再次”错误。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以及“再次”错误时,要将其视为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宽容出错,引导并帮助学生从中受益。 
摘 要:深度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的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就是思维的结果:听、说、想、问。建立说话的模型,为深度学习铺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为深度学习护航;教学生会思考,敢质疑,为深度学习引航;恰当的点拨,为深度学习扬帆。  关键词:说话;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