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成课程“好玩的泡泡”为例浅谈如何支持小班幼儿深度学习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泡泡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教师经常会发现小班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玩弄泡泡,小班幼儿对于玩泡泡都有前期的经验。幼儿对玩泡泡有着较强的兴趣,而在玩泡泡的过程中蕴含较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可供深入学习的教育契机,所以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玩泡泡的探索行为。
  【关键词】生成课程;深度学习;自主探索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和课程游戏化精神的落实,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越来越强调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强调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需求,生成幼儿需要的课程,而不能停留在“拿来主义”阶段,始终以预设的蓝本课程来教学。《指南》中还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喜欢在洗手的时候玩水,还喜欢用肥皂在手上反复地搓,制造出很多泡泡。一般幼儿家里的洗手盆都较高,而幼儿园的洗手盆比较低矮,不仅方便幼儿洗手,而且容易让幼儿产生玩泡泡的游戏兴趣,“好玩的泡泡”生成课程在班级中油然而生。
  一、师幼共创泡泡游戏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游戏乐趣
  (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共同探讨对泡泡的认识
  幼儿的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不是对立的,深度学习是建立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和孩子们讨论感兴趣的“泡泡”话题,通过分享讨论了解幼儿对泡泡的已有认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泡泡,泡泡的形状,自己怎样制造泡泡等。通过讨论发现,幼儿对于泡泡有一定的认知,能观察到生活中关于泡泡的现象,并能尝试在同伴面前用语言大胆表达,对于泡泡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激发幼儿主动意识,共同收集泡泡游戏材料,创设泡泡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环设,提升幼儿的主动性。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泡泡机,尝试对泡泡机进行分类,比如手动的和电动的,单层的和双层的。教师和幼儿还在园内资源站中发现了花式泡泡工具,并在资源墙上看到中班的哥哥姐姐用纸芯筒、吸管、橡皮泥压花工具等吹泡泡,于是继续收集材料,并将材料进行消毒和分类。教师将玩泡泡的场地选择在了教室门口的户外场地,和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搬运游戏材料,并动手摆放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游戏情境。环境与经验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支持性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积极体验、思考和创造的空间,进而引发深度学习。
  (三)尊重幼儿兴趣,与同伴共同探索制造泡泡的方法
  兴趣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前提。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尝试不同的泡泡制造方法。泡泡機吹泡泡最简单,轻轻按动按钮就有源源不断的泡泡飞出来,而且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散步时间等随时随地都能玩。但是每个泡泡机的按钮不同,需要找到按钮,有的泡泡机里面还需要装电池,电池用久了会没有电,需要更换。在自由活动时间,经常能发现几名幼儿在尝试摆弄泡泡机,了解泡泡机的构造,尝试拆装电池。
  有的幼儿尝试用粗细不同的吸管、纸芯筒、饮料瓶等不同材料吹泡泡,但经常会失败。此时教师要适时介入,鼓励幼儿多尝试几次。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吹泡泡时不能轻也不能重,泡泡水需要蘸满一点,这样多试几次就能够吹出泡泡了。幼儿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而且发现不同形状的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只是大小不同,在阳光下可以变化不同的颜色,还会到处飘来飘去。有的幼儿则喜欢玩花式泡泡工具,他们在刚接触材料时,只是简单地将花式泡泡工具放进池子里,迅速拿起后一直没有泡泡出现。此时教师及时调整游戏材料,增加泡泡水的浓度,降低操作难度,不使幼儿丧失信心,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经过多名幼儿的多次尝试,花式泡泡工具产生了很多的泡泡,部分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还无意发现了甩、拉、抖等多种技能制造泡泡。小班幼儿的观察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在和同伴互动中能够掌握相互学习的本领。渐渐地,小朋友们都能拉起一个大大的泡泡,手部的精细动作和大动作都得到了提升。
  在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预测和把握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巧妙引入具有激励性的、不使幼儿丧失信心的、难度适度的问题,维持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当幼儿学习兴趣减弱时,教师应适时介入,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幼儿克服困难,调整材料,创设新的情景,让孩子继续学习和探索。
  二、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究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深度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产生认知冲突,进而采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的泡泡游戏玩得越来越多样,还进行泡泡秀表演,并邀请了隔壁班级的小朋友观看,但是因为玩的次数很多,泡泡水出现了不够的现象,幼儿有些失落。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恰当的引导,把问题留给幼儿,让他们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诱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和思考,尝试通过协商、合作、调查、查阅资料等途径,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开展。于是幼儿讨论“我们能不能自己制作泡泡水呢?”
  (一)寻找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观看了制作泡泡水的方法,得知做泡泡水会用到肥皂、洗洁精、糖、蜂蜜、水。大家通过商讨,觉得洗洁精、糖这两种原料最方便获得,打算用洗洁精和糖加水做实验。大家通过共同努力,收集了一些制作泡泡水的材料。
  (二)尝试泡泡水制作实验
  班级里有两名幼儿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过泡泡水,有相关经验,所以材料刚刚投放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选择了泡泡水的制作实验。其中一名幼儿一勺接着一勺放糖,接着放很多的洗洁精和水,体验搅拌带来的快乐,但是当用吸管尝试吹一吹时,却没有成功。幼儿又仔细观察了买的泡泡水和自己做的泡泡水,经过比较发现买来的泡泡水更均匀,更黏稠。在不断的操作中,终于有幼儿调试成功了,成功的幼儿对同伴说了自己的经验。   可是接下来幼儿再次操作的时候,依然容易失败,怎么办呢?每次制作的时候各种材料到底加多少呢?问题再次抛给了幼儿。经过讨论,幼儿想到了做记号,于是教师提供了有标记的杯子作为工具,每次都倒一样的水,那糖和洗洁精要加多少呢?幼儿一边操作一边数一数加了几滴洗洁精、几勺糖。经过反复实验,幼儿得出制作泡泡水的秘方:用力按压两滴洗洁精,舀一勺糖,加一格水搅拌均匀,可以成功做出泡泡水。幼儿在流程图上用小贴纸做好标记,制作泡泡水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于是更多的幼儿开始尝试制作泡泡水,成功的幼儿越来越多,泡泡游戏的玩法也从制造泡泡演变到制作泡泡水。
  深度学习中的幼儿更爱提出问题。处于深度学习状态的幼儿兴趣旺盛,好奇心强,能敏感地觉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现游戏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这些问题有的引发了新的主题,有的推进了游戏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学习的深度。
  幼儿阶段的深度学习,不是追求学习内容的 “深”和“难”,使学习内容超出幼儿的理解范围,而是指重视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意义的追求,帮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探究自觉。“泡泡游戏”来源于生活,教师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和幼儿共建了贴近幼儿真实生活、有趣味性、有一定复杂性、带有真实任务的学习情境。幼儿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解决问题,从洗手玩泡泡开始生成了一系列玩泡泡的游戏。教师促进课程内容与幼儿真实生活和经验整合,使幼儿将课程经验整合到自己的意义架构中,将动手制作作为深度学习的依托,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要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开展深度学习,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游戏理念和指导方式,在观念系统和教育行为等方面经历推翻、重建的过程。
  《指南》倡导“幼儿园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对新时代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无意学习,在游戏中渗透教育意图,使幼儿在游戏与教学的统一中获得自主发展。当教师以开放的思想创设活动区的环境,将教学目标隐性地融入环境由幼儿自由探索时,这时活动区活动就是游戏与教学的融合了。教师作为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处理好预设和生成活动的关系,创造深度学习的契机,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值得更多的教师学习、思考、实践。
  【参考文献】
  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问答[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田波瓊,杨晓萍.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及支持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Z1):18-20.
  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卢素芳,曹霞,顾红云.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样态创新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9(07):78-83.
  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01):3-10.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实践群文阅读教学时,要不断地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文章针对群文阅读的分类以及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群文阅读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实践的有效策略,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三语文;实践策略  群文阅读在初三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是让初中生广泛地阅读多篇文章,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十分有
在数字化时代,幼儿可随时在教师的主导中自主探究,不再是传统教学时代被动学习的状态。为方便教师迅速找到相应的年龄阶段和学科领域资源库,快速查找到需要的课件,收集保存大量素材以建立知识体系库,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可让幼儿在电子交互式白板上接收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幼儿学习内容与知识获取形式。  教学难点宜化繁为简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建构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责任。低段阅读作为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衔接作用。于是,笔者聚焦低段阅读教材的研究,发现低段阅读教学应关注形象思维的培养,并从丰富表象、激发联想、激励想象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阅读实践探索,以求将细致化的思维培养目标落实到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关键词】低段阅读;形象思维;课堂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小学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并纷纷探寻推进教育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途径,希望在确保小学教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文从核心素养理念入手,探寻完善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管理机制;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探究途径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