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易误诊。现就我们误诊的1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1 病历简介男,66岁。以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20年,加重20天,于2000年8月12日入院。血压90/50 mm Hg(12/6.7 kPa),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诊断为脑梗死。给予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查心电图示V3~V5导联T波倒置3~6 mm,ST段压低1~2 mm,V5的R波为35 mm,拟诊为左室肥厚并劳损;但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X线胸透示心影增大,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给予利尿治疗后胸闷缓解,并口服抗凝扩冠等药物治疗10天后,心电图固定不变;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室间隔近心尖部心肌肥厚,舒张期为2.5 mm,收缩期为3.4 mm。2 误诊原因分析2.1 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本病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见,且基层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以及检查仪器及操作技术、经验。2.2 症状多不典型患者常因模糊难辨的阵发性心前区刺痛或胸闷、心悸就诊,其心电图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其中V2~V5导联倒置最深,且两支对称,颇似冠状T波,同时伴ST段下降,V5导联R波增高呈左室高电压。故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长期大量服用扩血管药物,但收效甚微或无效,甚或加重[1]。临床医师只要想本病,检查一次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心脏核磁共振可确诊。2.3 缺乏细致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本病一旦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无论怎样治疗也很少变化;患者的自觉症状轻微或缺如,但心电图改变缺血严重,两者不符[2]。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多在V3、V4导联中R波呈高电压,ST-T改变多在心前导联上,变化较小;而冠心病患者T波倒置的导联上R波多是较低的,ST-T改变的范围较广,随冠状动脉供血改善而好转。前者的治疗原则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一样,可以服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治疗。本病预后一般较好,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较少发生猝死和心功能不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