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毛细管阵列传输效率与真空差分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c59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毛细管由于它的通光性和真空差分性能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同步辐射光束线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毛细管阵列的性能,利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光谱辐射标准和计量光束线(U26)研究了不同长度和直径比的玻璃毛细管阵列对VUV和软X射线传输效率,并利用该站电离室部分研究了真空差分性能.给出了实验数据.直径实测为134tLm,长度分别为71Tim(L/D=52.2)和19mm(L/D=141.8)的玻璃毛细管阵列,当光束垂直于截面入射时,其理论计算传输效率都为61%,而实验测得的值分别为44%和24%左右.当低真空端气体压强
其他文献
应用PYTHIA产生器进行Monte Carlo模拟,分析了200 GeV下的质子质子(p+p)对撞过程中的不变产额,并对η衰变到γμ+μ^-的反应道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η的产额和衰变末态的μ子的产
研究不同压力(0.1,0.3,0.6MPa)的化学计量比煤油/空气溶胶点火延时.研制了新型两相激波管,采用室温He/N2为驱动气体和缝合接触面运行,反应区温度范围是1160~1650K,基于压电传感器和数据采
利用欧洲中心的ECMWF月平均温度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平流层各个层次温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58-2001年全球平流层不同高度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在平流层上层2hPa,温
从纽约哈得逊河河底淤泥样品中富集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可将1,1-二氯乙烷通过还原脱氯的呼吸代谢方式降解生成一氯乙烷.这个微生物菌群可以利用氢气、甲酸、乙酸
【摘 要】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教学实习中,结果表明:在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前提下,该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 教学实习  一、前言  项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