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整整一夜,船生的睡眠就像一盆浅浅的清水一样,被一条活蹦乱跳的鲫花扑腾得水珠四溅,片刻也不得安宁。
那是一条两斤半重的鲫花。对,没错的,就是两斤半重,虽然爷爷没有称它,只是用手指勾腮掂了掂,但是爷爷的手上有秤呢,而且还是一台极其精准的电子秤,几乎不差分毫的——记得有一次,爷爷捉到了一只在河汊里已经非常罕见的野生大螃蟹。爷爷很是兴奋地说:乖乖,它绝对不会低于四两重呢!可是王叔叔,就是那个经常上门的鱼贩子,却说,绝不会超过四两!
爷爷较真了,爷爷说,假如没超过四两重,我白送你,一分钱不要!王叔叔也较真了,王叔叔说,假如超过四两重,我按照三倍的价钱算给你!
有看热闹的人赶紧递上了小秤。经过一番很是计较的拨弄之后,秤星最终平在了四两一!
爷爷赢了,发了一笔小小的横财……
其实王叔叔根本不必跟爷爷打赌的,王叔叔才娶上媳妇没几天呢,也才刚做上鱼贩子没几年呢。可爷爷呢?爷爷已经七十啦,而且就出生在陆塘河边,是在捞鱼摸虾中长大的,长大了又继续以捞鱼摸虾为营生——也就是说,爷爷已经跟鱼虾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了,对那些鱼虾简直比对自己还要熟——只要陆塘河上开一朵水花,爷爷就能根据水花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出鱼的种类,多长的个头;假如水花底下那鱼能不那么羞怯,再大方一点,稍稍显一显形,爷爷就能根据那模糊的影子判断出那鱼的公母,多大的斤两。
比如,昨天傍晚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昨天傍晚,爷爷照例到陆塘河里下地笼去。
爷爷只在秋天,才下地笼。这首先因为秋天的水浅,水瘦,便于地笼的放与收。其次,经过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的海吃猛喝,那些紧贴着地皮游走在陆塘河最下层的蟹、虾、泥鳅、圪针(学名昂刺)、虎头鲨们,一个个肚大腰圆膘满体胖,简直肥得流油。一般来说,凡是肥得流油的东西,都有很深的危机感,都有很强的隐藏意识——鱼虾们也是,特别是每当漆黑的夜晚来临的时候,它们总想找个安全的地方钻进去——而那些留有一个小口、只能进不能出、看起来像一个幽静的山洞一样的竹编地笼,理所当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了……
船生当时也在船上。
船生一般都在船上,因为爷爷下地笼的时间正常都在日落前后,而这时在村小学校读四年级的船生正好放学到家了。到家的船生可不愿意在屋子里呆着,船生要到船上帮忙呢。具体一点说,是帮奶奶划船——多少年了,一旦到了船上,奶奶一直都划船,因为爷爷自有爷爷的事:他要下地笼呢,要收地笼呢,要撒网呢,有时甚至还要挥动他那根有四个齿的鱼叉呢……可划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现在,船上不仅有老老小小的三口人,还有跟人差不多高的一堆待下的地笼,重着呢。而且节奏还要把握好,不能快,快了爷爷来不及下地笼;也不能慢,慢了会让爷爷白白地等。
而不管是来不及还是白白地等,爷爷都会火冒三丈地发脾气。
也许是因为这些年来变故太多、心事渐重的原因吧,爷爷人虽然老了,但是坏脾气却一丁点儿也没老,相反还比以前更厉害了。
奶奶已经划了一辈子船了,头发也白了,腰也弯了,手上也没有多少力气了,就像现在陆塘河边那些被风压得很低的顶着一头白花的芦苇。不过好在有船生帮着,船前进的速度刚刚好,爷爷满意地沉默而忙碌着……
那条鲫花,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当然,它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条鲫花,而是一道动静不大的波纹。它之所以起了一道动静不大的波纹,肯定是因为船生划水的桨声惊动了它,它想稍稍挪动一下位置。可是就是它这一挪动,就让爷爷鱼鹰一般敏锐的眼睛给逮住了!“别动!”爷爷这样低沉地命令船生,同时停下了他正在往水里下地笼的木柴一样干枯的手。
假如这条鲫花不动声色地潜走的话,也许高明的爷爷也拿它没办法——可是它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在游到距离船头大概十几米远的地方时,翘起尾巴,很潇洒地在水面上搅起了一朵漂亮的花。
“鲫花!”
爷爷激动得脸色酡红,仿佛刚喝了半碗大曲。然后一把夺过船生手里的桨,小心翼翼地将船划到了岸边。
七十岁的爷爷,躯干已经像洗过的棉布衬衫一样缩水的爷爷,动作已经像被冰雪冻过一样迟钝的爷爷,此刻却像身手矫健的船生一样,噌的一下跳下了小船,接着连滚带爬地上了岸。
很快,便从家,确切地说,是窝棚里,取来了早已经晾干藏好的网。
爷爷轻轻地将小船划到刚才水花开放的地方,然后使出浑身力气,呼啦啦地罩着那地方就撒了下去……
2
船生背起书包,摸起一张煎饼,也就是自己的早饭,走出窝棚的时候,看见头顶上的星星依旧像露珠一样闪闪地亮着,东边的天际,也才刚刚露出一小丝鱼肚白。
太早了。
其实不用看天,只要看看爷爷奶奶,就知道自己今天起得太早了——以往都是爷爷奶奶先起来,因为前一天傍晚下到河里的地笼还等着他们趁早收呢。晚了可不行,晚了水里就亮堂了,发现上当的蟹子虾子泥鳅圪针啊什么的就要一个劲地往外冲了。虽说笼子的出口都设了机关,让进不让出的,但是也保不准就让哪个命大的侥幸逃脱了呢。
再说了,四处收集鲜货的鱼贩子王叔叔早早就路过这里了,匆忙得连摩托车也懒得熄一下火,如果你不能将鱼虾及时地交给他,他才不愿意为你这一点东西站在河滩上等呢……
以往,为了让船生能多睡一会儿,爷爷奶奶都是自个儿收拾好了、临出门了,才唤船生起来上学。可是现在你再看啊,爷爷奶奶正在窝棚里睡得香呢,甚至,爷爷,还发出了呼呼啦啦的打鼾声……
船生蹑手蹑脚地将门带好。
当然,船生接下来是不可能直接往二里外的村小学去的,而是脚不点地地往河边上奔。
船生一夜的好梦都是让鲫花给搅碎的,船生在床上都惦记着鲫花呢,现在船生脚搁在地上了,而且时间还这么宽裕,船生实在没理由不去看看鲫花。
那是怎样喜人的一条鲫花啊!
昨天傍晚,爷爷罩着先前水花开放的地方,呼啦啦地就将他早已不用的大网撒下去——爷爷之所以早已不用他的大网打鱼,主要是因为打鱼这活太仰仗气力了,需要你将那张大网抖开了、抡圆了、撒满了。而这一抖、一抡,再一撒,手上没个一百斤开外的力气根本办不到。而爷爷已经很老了,老得力气比他日渐干瘪的身体还要轻……
可是昨天傍晚爷爷撒网的姿势却干净利落得仿佛是个年轻人。爷爷已经很久没撒网了,爷爷积攒了一把力气呢;爷爷也很久没见过这么大的水花了,爷爷心里来劲了呢……
爷爷撒网时很快、很重,而爷爷收网时却很慢、很轻。
自以为网里有大鱼的打鱼人都这样,担心那大鱼受惊呢。
可是,爷爷都将网收到一多半了,别说大鱼,就连一点大鱼的动静也没见着。
也许爷爷真的老了,不仅力气像深秋的陆塘河一样萎缩了,而且判断力也像用得太久的鱼网或者地笼一样出现纰漏了……
船生正这样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发现寂静的河里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爷爷手里温顺的网绳也像拔河比赛中的绳索一样被拉得笔直——果然有一条大鱼!而且正横冲直撞地寻找出路呢!
爷爷也像大鱼一样沉不住气了,同时也像大鱼一样显得力不从心手忙脚乱。不过好在有船生,还有奶奶,祖孙三口人齐心协力,终于把那张沉甸甸的大网拽了上来。
如爷爷预言的那样,的确是一条鲫花:口阔而薄,齿细而尖,脊隆而厚;底色黄中带绿,像穿了一件迷彩服;斑点又暗又大,像开了一身绚丽的黑牡丹。
足足有船生的大半个胳膊长!
船生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大的鲫花了——就算小的也难得一见。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鲫花这东西是水中稀客,本身就很少见的。且刺少肉多,异常鲜美,是众多有钱食客的追捧对象。食客追捧,打鱼的人自然更加追捧,不,应该说是追杀。终于把鲫花,这种学名叫做鳜鱼的,追成名副其实的“贵鱼”了。
而且现在是深秋,整个陆塘河里的鱼挨了沿河众多捕鱼人整整一个夏天的追捕,已经很少有大鱼存在了——现在不仅逮着了一个大的,而且还是极其金贵的鲫花,假如现在不是在左右摇摆的船上,也许船生已经高兴得跳起来了。
爷爷也是。
爷爷抠着鱼鳃掂了掂,像喝过酒一样陶醉地说:“差不多有二斤半重呢,我下一个月的地笼,逮了上百斤的小蟹小虾,也抵不上它值钱……船生,你的钢笔、本子,我的大曲、纸烟,还有你奶奶要添的油盐酱醋,这下子全有了……”
3
船生家的窝棚就在陆塘河的边上,百把米地。也就是说,船生只要一抬脚,也就是算一道稍微绕点弯子的数学题的工夫,就可以看见那条让他夜不成寐的大鲫花了。
是的,船生一定要好好地看看它,因为它太稀罕、太喜人了,而鱼贩子王叔叔在天亮不久,差不多是自己上晨读课的时候,就会骑着摩托突突地来的,就会从爷爷手里把它收走的。如果自己不好好地看看它,也许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呢。
而大鲫花此时就在河里。
昨天傍晚,当爷爷把它捉上来之后,并没有立即将它带到岸上来——这鱼太大了,且娇贵,岸上没那么大的东西能容得下它呢,它过不了一夜就会死的。
死了的鱼就像霉烂的麦子或者出芽的土豆一样,不值钱。
不过爷爷有装鱼的网呢,而且是一个很大很结实的尼龙网。爷爷把这条鲫花装进去,将扎口捆牢,再将网绳死死地拴在船帮上。
然后,再将鱼网抛到河里面。
这样,鲫花跟没被捉住时差不多一个样,别说只隔上一宿了,就是隔上十天半个月,它也是活蹦乱跳的……
船生走着走着,忽然感觉有一团巨大而潮湿的腥气袭过来,而且愈接近河边这腥气愈重。船生生在河里长在河边,船生对这腥气熟悉着呢:这是被大水连根拔起的水草的腥气,这是被湍流从河底下搅起的河泥的腥气,这是被浪花翻卷得在河里狂欢的杂鱼的腥气……
这是夏天的腥气,而且是夏天连降暴雨陆塘河里突然涨水时才会有的腥气。
可是现在是深秋呢。
在船生所在的苏北地区,深秋本来就是一个少雨的季节——雨水已经伴着雷声一起追随夏天渐渐远去了,而经过乔装打扮的雨水,会跳舞的雨水,也就是雪花,正像冬天一样姗姗来迟呢。
今年尤甚。
今年,据说是五十年一遇的大旱年,自从收了稻子以来,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月了,老天别说一场雨了,就算是一滴眼泪也没舍得掉下来。天上整日晴空万里,连哪怕巴掌大的一片阴云也没有,好像一张成天笑嘻嘻的一点忧愁也没有的脸。
可是地上的人们却愁坏了:虽说家家通了自来水,自己的问题,还有牲口的问题,都解决了,可是田里大片的冬小麦刚出苗不久,正口干舌燥地渴着呢;另外还有刚栽下去不久的油菜,还有蔬菜……
许多人就买了小水泵,将渠沟里残存的那一点水往上面抽。
这些渠沟本来就像数不清的毛细血管一样,是和陆塘河这根大动脉紧密相连的。现在毛细血管里的血被抽干了,大动脉里的血自然也就少得可怜了。
所以,今年秋天,陆塘河里的水位出奇的低,已经落到最中间的河槽里了。
就凭河槽里的那一点水,而且还是早已停止了流动的死水,是万不能散发出只有夏天发大水时才有的腥气的。不过船生现在已经懒得想这么多了,船生现在脑子里唯一的事,就是再使劲地看一眼卧在河底的那一条大鱼。
船生脚下生风地往河边走。
可是,当船生走到河边时,他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河里白花花的全是水,几乎要漫过河堤了!而且在晨曦和星光的掩护下,它们像一队开赴前线救援解围的大军一样,正在浩浩荡荡、十万火急地赶路程!
那些不时涌起的波浪,仿佛人马大踏步时溅起的烟……
这是上游的骆马湖开闸放水了。
在苏北,骆马湖是跟洪泽湖一样重要的湖,也是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平日里面蓄满了水,就等着遇到大旱年。如今终于等到了,而且还是五十年一遇的。骆马湖早就忍不住了,早就摩拳擦掌了!现在一旦得到指令,闸门大开,骆马湖水就像憋足了劲的敢死队员一样,蜂拥而出,一泻千里……
船生今年才四年级,不可能知道这么多。
也不想知道这么多。
甚至,船生连刚才自己最想见的那条鱼,那条罕见的二斤半重的鲫花,也没了兴趣。
现在船生脑子里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船!——船已经和平日里坡度平缓而宽阔的河床,以及河床上密匝匝的芦苇、白花花的砂礓、明晃晃的蚌壳一起,突然消失了!
芦苇、砂礓和蚌壳看似消失了,其实却并不然,只是被突如其来的大水埋在水下呢。只要哪天大水落了,它们依旧会跟它们所依附的平缓而宽阔的河床一样,像天黑之后的星星和夜空一样裸露出来。可是船就不一样了——即使等到陆塘河干了,干得连一滴水也没有了,它照样还是不见踪影。
因为连天的大旱,以及上游连天的滴水未来,让爷爷也有些麻痹了。再说,陆塘河的源头,也就是骆马湖,距离这儿也太远了,将近一百里路呢,爷爷是不可能看到那里一望无际烟波浩淼的。爷爷还以为它的水位跟陆塘河的水位一样,已经落到最低点了呢。
所以,昨晚,下完地笼之后,爷爷照例像往常一样,只是象征性地将船系在了河滩上的一根胳膊粗的树桩上。
甚至连那缆绳都没有系牢。而且树桩在河滩上也已经站得太久了,都有些枯朽和摇晃了。
而在一场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大水面前,一根老朽的树桩,别说还手之力了,恐怕连招架之功都是没有的。
船,早已像一根被巨浪连根拔起的水草一样,随波逐流了……
想到这里,船生一刻也没有犹豫,脱下箍在他背上的书包——甚至连手里没啃完的煎饼也丢下了,撒腿就向下游跑去……
4
船生从来就没有去过下游,从来就没有!——平日里,爷爷以自家的窝棚为中心,船向上划上三四百米地,回来;再向下划上三四百米地,回来。
船生平日里的活动范围,就是窝棚门前的这七八百米河。
当然,陆塘河可不止这七八百米地,长着呢:陆塘河从骆马湖里流出来后,头也不回地向东走了将近一百里,就经过船生家的窝棚了。不过陆塘河并没有停在船生家的窝棚前歇歇脚,而是马不停蹄地接着向东走,又走了三百里,才一头扑进大海。
也就是说,陆塘河从头到尾的长度是四百里。
在四百里长的陆塘河边靠捞鱼摸虾生活的当然不止船生一家人,多得很。大家在多年的相处中达成了一个默契:像各人自扫门前雪一样,各人自捉门前鱼。
门前就是领地,门前之外就是禁区。
就算没有禁区也不行,因为一个人的力气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管得那么宽——何况爷爷还已经老了呢?
可是门前这七八百米地显然无法满足船生对整条河流的好奇心。再说了,船生有腿有手呢。于是,就有那么几次,船生偷偷地骑上家里那一辆稀里哗啦的破自行车,沿着河岸就出发了。
船生想一探究竟呢。
结果当然不难猜:船生骑着骑着就回来了——因为船生已经累坏了,已经气喘吁吁了,而陆塘河脸不变色心不跳,依旧不紧不慢的,不宽不窄的,和家门前的那一段没什么两样……
需要说明的是,船生这几次数量有限而毫无结果的探险,都是向着西去的。
也就是都冲着上游的。
下游一次也没去过。
之所以一次也没去过,是因为下游住着一个人。
一个女人。
一个狠心的坏女人。
这个狠心的坏女人是在十几年前变坏的。那一年,她的丈夫突然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依旧不见好转。而她的孩子,一个可怜的小男孩,才不满一岁;她的公公和婆婆,却已经都六十左右了。
这个女人一下子就变坏了:她狠心地抛下了病床上的丈夫,襁褓中的孩子,还有白发苍苍的公婆,跟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彻底断绝了关系。
不久,就重新嫁到了另一家。
而这一家就在陆塘河的下游,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下河里……
这个狠心的坏女人就是船生的妈妈。
当然,不满一岁的船生,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的船生,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
甚至连妈妈的模样也不可能知道。
这些都是爷爷奶奶,亲戚庄邻,以及还没去世时的爸爸,你一言我一语地讲给船生听的。
爸爸是在船生上一年级时去世的。船生是在八岁时上的一年级,也就是说,爸爸在病床躺了将近八年了。
爸爸在病床上躺八年,妈妈从来没回来过看一眼。
船生今年十二了,妈妈也没回来过看一眼。
妈妈像所有人说的那样,的确是一个狠心的坏女人。
这个狠心的坏女人就住在下河里。究竟住得离船生有多远,或者离河有多近,船生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
甚至,船生连下河是什么样都不想知道。
船生憎恨——不,应该是仇恨妈妈呢。
船生也仇恨下河呢。
船生的仇恨是从小就在心里埋下的,而且像种子一样一点点发芽了,又像小树一样一天天长大了,大得把船生的心胸都填满了。
船生发誓这辈子永远也不到下河去,永远也不,哪怕一步……
可是船生现在却食言了。
为了船。
船是船生家最值钱的家当、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同时也是船生家最大的功臣或者说恩人——在没有妈妈的这些年里,爷爷和奶奶就是依靠这条小而旧的木船在陆塘河里捞鱼摸虾,维持了一家的生计,并且为在世时候的爸爸换来了医药费,为自己换来了上学的开销。
可以这么说:这条小船不仅意味着船生一家的过去,还将意味着船生一家的现在和将来。
可是现在,它却被一场无情的大水冲走了……
5
船生沿着河堤向他从来没有去过的下游越跑越远。
天色也越跑越明了。
随着天色的越来越明,呈现在船生面前的景象也越发的惊人:水很近,就在船生脚下,几乎与堤齐平,也许船生稍稍偏一点方向,就会一下子掉进去;而水面却很遥远,遥远得似乎已经没有了对岸。在遥远的水面中间,是翻卷的漩涡,奔腾的浪花,湍急而浩大的水流。在水流的两旁,直至岸边,是形形色色的树木:有的已经被淹没至树梢,仿佛是一颗还在绝望地呼救的头颅;有的已经被淹没至肩膀,腰肢,大腿,脚踝,而且被强大的水流压着,身体千篇一律地向着下游倒伏……
各种杂物,被河中间湍急的水流甩下,又被河两边树木暂时挡住的杂物:水草,柴垛,木桩,门板……甚至还有一些溺水的鸡鸭的尸体,以及像船生家那样大小的木船……
对了,还有村庄,那些一路上船生忍不住左顾右盼的村庄,那些或远或近或大或小地就分布在河流两边的村庄,它们此刻看起来也好像是被这一场无情的大水狠狠地冲下,而又远远地抛开一样……
忽然之间,船生就原谅了那个女人,那个不知道究竟住在哪一座村庄里的、自己应该叫她妈妈的女人。
其实,她也是被一场大水冲下来的。
冲她的那一场大水叫做灾难。
当灾难突然来临的时候,其实许多人就像大水中的水草、柴垛、木桩、门板甚至木船一样无能为力。
船生忽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船生发现自己心胸中那棵十几岁的、枝繁叶茂的大树,那棵叫做仇恨的大树,轰然之间就倒掉了。
船生感觉从未有过的快乐和轻松,轻松得仿佛要飞起来一样。
船生脚下生风。
船生想:就算找到天涯海角,找上一辈子,我也要把你找回来!
发稿/庄眉舒 [email protected]
整整一夜,船生的睡眠就像一盆浅浅的清水一样,被一条活蹦乱跳的鲫花扑腾得水珠四溅,片刻也不得安宁。
那是一条两斤半重的鲫花。对,没错的,就是两斤半重,虽然爷爷没有称它,只是用手指勾腮掂了掂,但是爷爷的手上有秤呢,而且还是一台极其精准的电子秤,几乎不差分毫的——记得有一次,爷爷捉到了一只在河汊里已经非常罕见的野生大螃蟹。爷爷很是兴奋地说:乖乖,它绝对不会低于四两重呢!可是王叔叔,就是那个经常上门的鱼贩子,却说,绝不会超过四两!
爷爷较真了,爷爷说,假如没超过四两重,我白送你,一分钱不要!王叔叔也较真了,王叔叔说,假如超过四两重,我按照三倍的价钱算给你!
有看热闹的人赶紧递上了小秤。经过一番很是计较的拨弄之后,秤星最终平在了四两一!
爷爷赢了,发了一笔小小的横财……
其实王叔叔根本不必跟爷爷打赌的,王叔叔才娶上媳妇没几天呢,也才刚做上鱼贩子没几年呢。可爷爷呢?爷爷已经七十啦,而且就出生在陆塘河边,是在捞鱼摸虾中长大的,长大了又继续以捞鱼摸虾为营生——也就是说,爷爷已经跟鱼虾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了,对那些鱼虾简直比对自己还要熟——只要陆塘河上开一朵水花,爷爷就能根据水花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出鱼的种类,多长的个头;假如水花底下那鱼能不那么羞怯,再大方一点,稍稍显一显形,爷爷就能根据那模糊的影子判断出那鱼的公母,多大的斤两。
比如,昨天傍晚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昨天傍晚,爷爷照例到陆塘河里下地笼去。
爷爷只在秋天,才下地笼。这首先因为秋天的水浅,水瘦,便于地笼的放与收。其次,经过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的海吃猛喝,那些紧贴着地皮游走在陆塘河最下层的蟹、虾、泥鳅、圪针(学名昂刺)、虎头鲨们,一个个肚大腰圆膘满体胖,简直肥得流油。一般来说,凡是肥得流油的东西,都有很深的危机感,都有很强的隐藏意识——鱼虾们也是,特别是每当漆黑的夜晚来临的时候,它们总想找个安全的地方钻进去——而那些留有一个小口、只能进不能出、看起来像一个幽静的山洞一样的竹编地笼,理所当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了……
船生当时也在船上。
船生一般都在船上,因为爷爷下地笼的时间正常都在日落前后,而这时在村小学校读四年级的船生正好放学到家了。到家的船生可不愿意在屋子里呆着,船生要到船上帮忙呢。具体一点说,是帮奶奶划船——多少年了,一旦到了船上,奶奶一直都划船,因为爷爷自有爷爷的事:他要下地笼呢,要收地笼呢,要撒网呢,有时甚至还要挥动他那根有四个齿的鱼叉呢……可划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现在,船上不仅有老老小小的三口人,还有跟人差不多高的一堆待下的地笼,重着呢。而且节奏还要把握好,不能快,快了爷爷来不及下地笼;也不能慢,慢了会让爷爷白白地等。
而不管是来不及还是白白地等,爷爷都会火冒三丈地发脾气。
也许是因为这些年来变故太多、心事渐重的原因吧,爷爷人虽然老了,但是坏脾气却一丁点儿也没老,相反还比以前更厉害了。
奶奶已经划了一辈子船了,头发也白了,腰也弯了,手上也没有多少力气了,就像现在陆塘河边那些被风压得很低的顶着一头白花的芦苇。不过好在有船生帮着,船前进的速度刚刚好,爷爷满意地沉默而忙碌着……
那条鲫花,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当然,它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条鲫花,而是一道动静不大的波纹。它之所以起了一道动静不大的波纹,肯定是因为船生划水的桨声惊动了它,它想稍稍挪动一下位置。可是就是它这一挪动,就让爷爷鱼鹰一般敏锐的眼睛给逮住了!“别动!”爷爷这样低沉地命令船生,同时停下了他正在往水里下地笼的木柴一样干枯的手。
假如这条鲫花不动声色地潜走的话,也许高明的爷爷也拿它没办法——可是它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在游到距离船头大概十几米远的地方时,翘起尾巴,很潇洒地在水面上搅起了一朵漂亮的花。
“鲫花!”
爷爷激动得脸色酡红,仿佛刚喝了半碗大曲。然后一把夺过船生手里的桨,小心翼翼地将船划到了岸边。
七十岁的爷爷,躯干已经像洗过的棉布衬衫一样缩水的爷爷,动作已经像被冰雪冻过一样迟钝的爷爷,此刻却像身手矫健的船生一样,噌的一下跳下了小船,接着连滚带爬地上了岸。
很快,便从家,确切地说,是窝棚里,取来了早已经晾干藏好的网。
爷爷轻轻地将小船划到刚才水花开放的地方,然后使出浑身力气,呼啦啦地罩着那地方就撒了下去……
2
船生背起书包,摸起一张煎饼,也就是自己的早饭,走出窝棚的时候,看见头顶上的星星依旧像露珠一样闪闪地亮着,东边的天际,也才刚刚露出一小丝鱼肚白。
太早了。
其实不用看天,只要看看爷爷奶奶,就知道自己今天起得太早了——以往都是爷爷奶奶先起来,因为前一天傍晚下到河里的地笼还等着他们趁早收呢。晚了可不行,晚了水里就亮堂了,发现上当的蟹子虾子泥鳅圪针啊什么的就要一个劲地往外冲了。虽说笼子的出口都设了机关,让进不让出的,但是也保不准就让哪个命大的侥幸逃脱了呢。
再说了,四处收集鲜货的鱼贩子王叔叔早早就路过这里了,匆忙得连摩托车也懒得熄一下火,如果你不能将鱼虾及时地交给他,他才不愿意为你这一点东西站在河滩上等呢……
以往,为了让船生能多睡一会儿,爷爷奶奶都是自个儿收拾好了、临出门了,才唤船生起来上学。可是现在你再看啊,爷爷奶奶正在窝棚里睡得香呢,甚至,爷爷,还发出了呼呼啦啦的打鼾声……
船生蹑手蹑脚地将门带好。
当然,船生接下来是不可能直接往二里外的村小学去的,而是脚不点地地往河边上奔。
船生一夜的好梦都是让鲫花给搅碎的,船生在床上都惦记着鲫花呢,现在船生脚搁在地上了,而且时间还这么宽裕,船生实在没理由不去看看鲫花。
那是怎样喜人的一条鲫花啊!
昨天傍晚,爷爷罩着先前水花开放的地方,呼啦啦地就将他早已不用的大网撒下去——爷爷之所以早已不用他的大网打鱼,主要是因为打鱼这活太仰仗气力了,需要你将那张大网抖开了、抡圆了、撒满了。而这一抖、一抡,再一撒,手上没个一百斤开外的力气根本办不到。而爷爷已经很老了,老得力气比他日渐干瘪的身体还要轻……
可是昨天傍晚爷爷撒网的姿势却干净利落得仿佛是个年轻人。爷爷已经很久没撒网了,爷爷积攒了一把力气呢;爷爷也很久没见过这么大的水花了,爷爷心里来劲了呢……
爷爷撒网时很快、很重,而爷爷收网时却很慢、很轻。
自以为网里有大鱼的打鱼人都这样,担心那大鱼受惊呢。
可是,爷爷都将网收到一多半了,别说大鱼,就连一点大鱼的动静也没见着。
也许爷爷真的老了,不仅力气像深秋的陆塘河一样萎缩了,而且判断力也像用得太久的鱼网或者地笼一样出现纰漏了……
船生正这样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发现寂静的河里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爷爷手里温顺的网绳也像拔河比赛中的绳索一样被拉得笔直——果然有一条大鱼!而且正横冲直撞地寻找出路呢!
爷爷也像大鱼一样沉不住气了,同时也像大鱼一样显得力不从心手忙脚乱。不过好在有船生,还有奶奶,祖孙三口人齐心协力,终于把那张沉甸甸的大网拽了上来。
如爷爷预言的那样,的确是一条鲫花:口阔而薄,齿细而尖,脊隆而厚;底色黄中带绿,像穿了一件迷彩服;斑点又暗又大,像开了一身绚丽的黑牡丹。
足足有船生的大半个胳膊长!
船生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大的鲫花了——就算小的也难得一见。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鲫花这东西是水中稀客,本身就很少见的。且刺少肉多,异常鲜美,是众多有钱食客的追捧对象。食客追捧,打鱼的人自然更加追捧,不,应该说是追杀。终于把鲫花,这种学名叫做鳜鱼的,追成名副其实的“贵鱼”了。
而且现在是深秋,整个陆塘河里的鱼挨了沿河众多捕鱼人整整一个夏天的追捕,已经很少有大鱼存在了——现在不仅逮着了一个大的,而且还是极其金贵的鲫花,假如现在不是在左右摇摆的船上,也许船生已经高兴得跳起来了。
爷爷也是。
爷爷抠着鱼鳃掂了掂,像喝过酒一样陶醉地说:“差不多有二斤半重呢,我下一个月的地笼,逮了上百斤的小蟹小虾,也抵不上它值钱……船生,你的钢笔、本子,我的大曲、纸烟,还有你奶奶要添的油盐酱醋,这下子全有了……”
3
船生家的窝棚就在陆塘河的边上,百把米地。也就是说,船生只要一抬脚,也就是算一道稍微绕点弯子的数学题的工夫,就可以看见那条让他夜不成寐的大鲫花了。
是的,船生一定要好好地看看它,因为它太稀罕、太喜人了,而鱼贩子王叔叔在天亮不久,差不多是自己上晨读课的时候,就会骑着摩托突突地来的,就会从爷爷手里把它收走的。如果自己不好好地看看它,也许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呢。
而大鲫花此时就在河里。
昨天傍晚,当爷爷把它捉上来之后,并没有立即将它带到岸上来——这鱼太大了,且娇贵,岸上没那么大的东西能容得下它呢,它过不了一夜就会死的。
死了的鱼就像霉烂的麦子或者出芽的土豆一样,不值钱。
不过爷爷有装鱼的网呢,而且是一个很大很结实的尼龙网。爷爷把这条鲫花装进去,将扎口捆牢,再将网绳死死地拴在船帮上。
然后,再将鱼网抛到河里面。
这样,鲫花跟没被捉住时差不多一个样,别说只隔上一宿了,就是隔上十天半个月,它也是活蹦乱跳的……
船生走着走着,忽然感觉有一团巨大而潮湿的腥气袭过来,而且愈接近河边这腥气愈重。船生生在河里长在河边,船生对这腥气熟悉着呢:这是被大水连根拔起的水草的腥气,这是被湍流从河底下搅起的河泥的腥气,这是被浪花翻卷得在河里狂欢的杂鱼的腥气……
这是夏天的腥气,而且是夏天连降暴雨陆塘河里突然涨水时才会有的腥气。
可是现在是深秋呢。
在船生所在的苏北地区,深秋本来就是一个少雨的季节——雨水已经伴着雷声一起追随夏天渐渐远去了,而经过乔装打扮的雨水,会跳舞的雨水,也就是雪花,正像冬天一样姗姗来迟呢。
今年尤甚。
今年,据说是五十年一遇的大旱年,自从收了稻子以来,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月了,老天别说一场雨了,就算是一滴眼泪也没舍得掉下来。天上整日晴空万里,连哪怕巴掌大的一片阴云也没有,好像一张成天笑嘻嘻的一点忧愁也没有的脸。
可是地上的人们却愁坏了:虽说家家通了自来水,自己的问题,还有牲口的问题,都解决了,可是田里大片的冬小麦刚出苗不久,正口干舌燥地渴着呢;另外还有刚栽下去不久的油菜,还有蔬菜……
许多人就买了小水泵,将渠沟里残存的那一点水往上面抽。
这些渠沟本来就像数不清的毛细血管一样,是和陆塘河这根大动脉紧密相连的。现在毛细血管里的血被抽干了,大动脉里的血自然也就少得可怜了。
所以,今年秋天,陆塘河里的水位出奇的低,已经落到最中间的河槽里了。
就凭河槽里的那一点水,而且还是早已停止了流动的死水,是万不能散发出只有夏天发大水时才有的腥气的。不过船生现在已经懒得想这么多了,船生现在脑子里唯一的事,就是再使劲地看一眼卧在河底的那一条大鱼。
船生脚下生风地往河边走。
可是,当船生走到河边时,他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河里白花花的全是水,几乎要漫过河堤了!而且在晨曦和星光的掩护下,它们像一队开赴前线救援解围的大军一样,正在浩浩荡荡、十万火急地赶路程!
那些不时涌起的波浪,仿佛人马大踏步时溅起的烟……
这是上游的骆马湖开闸放水了。
在苏北,骆马湖是跟洪泽湖一样重要的湖,也是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平日里面蓄满了水,就等着遇到大旱年。如今终于等到了,而且还是五十年一遇的。骆马湖早就忍不住了,早就摩拳擦掌了!现在一旦得到指令,闸门大开,骆马湖水就像憋足了劲的敢死队员一样,蜂拥而出,一泻千里……
船生今年才四年级,不可能知道这么多。
也不想知道这么多。
甚至,船生连刚才自己最想见的那条鱼,那条罕见的二斤半重的鲫花,也没了兴趣。
现在船生脑子里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船!——船已经和平日里坡度平缓而宽阔的河床,以及河床上密匝匝的芦苇、白花花的砂礓、明晃晃的蚌壳一起,突然消失了!
芦苇、砂礓和蚌壳看似消失了,其实却并不然,只是被突如其来的大水埋在水下呢。只要哪天大水落了,它们依旧会跟它们所依附的平缓而宽阔的河床一样,像天黑之后的星星和夜空一样裸露出来。可是船就不一样了——即使等到陆塘河干了,干得连一滴水也没有了,它照样还是不见踪影。
因为连天的大旱,以及上游连天的滴水未来,让爷爷也有些麻痹了。再说,陆塘河的源头,也就是骆马湖,距离这儿也太远了,将近一百里路呢,爷爷是不可能看到那里一望无际烟波浩淼的。爷爷还以为它的水位跟陆塘河的水位一样,已经落到最低点了呢。
所以,昨晚,下完地笼之后,爷爷照例像往常一样,只是象征性地将船系在了河滩上的一根胳膊粗的树桩上。
甚至连那缆绳都没有系牢。而且树桩在河滩上也已经站得太久了,都有些枯朽和摇晃了。
而在一场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大水面前,一根老朽的树桩,别说还手之力了,恐怕连招架之功都是没有的。
船,早已像一根被巨浪连根拔起的水草一样,随波逐流了……
想到这里,船生一刻也没有犹豫,脱下箍在他背上的书包——甚至连手里没啃完的煎饼也丢下了,撒腿就向下游跑去……
4
船生从来就没有去过下游,从来就没有!——平日里,爷爷以自家的窝棚为中心,船向上划上三四百米地,回来;再向下划上三四百米地,回来。
船生平日里的活动范围,就是窝棚门前的这七八百米河。
当然,陆塘河可不止这七八百米地,长着呢:陆塘河从骆马湖里流出来后,头也不回地向东走了将近一百里,就经过船生家的窝棚了。不过陆塘河并没有停在船生家的窝棚前歇歇脚,而是马不停蹄地接着向东走,又走了三百里,才一头扑进大海。
也就是说,陆塘河从头到尾的长度是四百里。
在四百里长的陆塘河边靠捞鱼摸虾生活的当然不止船生一家人,多得很。大家在多年的相处中达成了一个默契:像各人自扫门前雪一样,各人自捉门前鱼。
门前就是领地,门前之外就是禁区。
就算没有禁区也不行,因为一个人的力气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管得那么宽——何况爷爷还已经老了呢?
可是门前这七八百米地显然无法满足船生对整条河流的好奇心。再说了,船生有腿有手呢。于是,就有那么几次,船生偷偷地骑上家里那一辆稀里哗啦的破自行车,沿着河岸就出发了。
船生想一探究竟呢。
结果当然不难猜:船生骑着骑着就回来了——因为船生已经累坏了,已经气喘吁吁了,而陆塘河脸不变色心不跳,依旧不紧不慢的,不宽不窄的,和家门前的那一段没什么两样……
需要说明的是,船生这几次数量有限而毫无结果的探险,都是向着西去的。
也就是都冲着上游的。
下游一次也没去过。
之所以一次也没去过,是因为下游住着一个人。
一个女人。
一个狠心的坏女人。
这个狠心的坏女人是在十几年前变坏的。那一年,她的丈夫突然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依旧不见好转。而她的孩子,一个可怜的小男孩,才不满一岁;她的公公和婆婆,却已经都六十左右了。
这个女人一下子就变坏了:她狠心地抛下了病床上的丈夫,襁褓中的孩子,还有白发苍苍的公婆,跟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彻底断绝了关系。
不久,就重新嫁到了另一家。
而这一家就在陆塘河的下游,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下河里……
这个狠心的坏女人就是船生的妈妈。
当然,不满一岁的船生,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的船生,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
甚至连妈妈的模样也不可能知道。
这些都是爷爷奶奶,亲戚庄邻,以及还没去世时的爸爸,你一言我一语地讲给船生听的。
爸爸是在船生上一年级时去世的。船生是在八岁时上的一年级,也就是说,爸爸在病床躺了将近八年了。
爸爸在病床上躺八年,妈妈从来没回来过看一眼。
船生今年十二了,妈妈也没回来过看一眼。
妈妈像所有人说的那样,的确是一个狠心的坏女人。
这个狠心的坏女人就住在下河里。究竟住得离船生有多远,或者离河有多近,船生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
甚至,船生连下河是什么样都不想知道。
船生憎恨——不,应该是仇恨妈妈呢。
船生也仇恨下河呢。
船生的仇恨是从小就在心里埋下的,而且像种子一样一点点发芽了,又像小树一样一天天长大了,大得把船生的心胸都填满了。
船生发誓这辈子永远也不到下河去,永远也不,哪怕一步……
可是船生现在却食言了。
为了船。
船是船生家最值钱的家当、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同时也是船生家最大的功臣或者说恩人——在没有妈妈的这些年里,爷爷和奶奶就是依靠这条小而旧的木船在陆塘河里捞鱼摸虾,维持了一家的生计,并且为在世时候的爸爸换来了医药费,为自己换来了上学的开销。
可以这么说:这条小船不仅意味着船生一家的过去,还将意味着船生一家的现在和将来。
可是现在,它却被一场无情的大水冲走了……
5
船生沿着河堤向他从来没有去过的下游越跑越远。
天色也越跑越明了。
随着天色的越来越明,呈现在船生面前的景象也越发的惊人:水很近,就在船生脚下,几乎与堤齐平,也许船生稍稍偏一点方向,就会一下子掉进去;而水面却很遥远,遥远得似乎已经没有了对岸。在遥远的水面中间,是翻卷的漩涡,奔腾的浪花,湍急而浩大的水流。在水流的两旁,直至岸边,是形形色色的树木:有的已经被淹没至树梢,仿佛是一颗还在绝望地呼救的头颅;有的已经被淹没至肩膀,腰肢,大腿,脚踝,而且被强大的水流压着,身体千篇一律地向着下游倒伏……
各种杂物,被河中间湍急的水流甩下,又被河两边树木暂时挡住的杂物:水草,柴垛,木桩,门板……甚至还有一些溺水的鸡鸭的尸体,以及像船生家那样大小的木船……
对了,还有村庄,那些一路上船生忍不住左顾右盼的村庄,那些或远或近或大或小地就分布在河流两边的村庄,它们此刻看起来也好像是被这一场无情的大水狠狠地冲下,而又远远地抛开一样……
忽然之间,船生就原谅了那个女人,那个不知道究竟住在哪一座村庄里的、自己应该叫她妈妈的女人。
其实,她也是被一场大水冲下来的。
冲她的那一场大水叫做灾难。
当灾难突然来临的时候,其实许多人就像大水中的水草、柴垛、木桩、门板甚至木船一样无能为力。
船生忽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船生发现自己心胸中那棵十几岁的、枝繁叶茂的大树,那棵叫做仇恨的大树,轰然之间就倒掉了。
船生感觉从未有过的快乐和轻松,轻松得仿佛要飞起来一样。
船生脚下生风。
船生想:就算找到天涯海角,找上一辈子,我也要把你找回来!
发稿/庄眉舒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