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根据学校教师的基础和实际,建立了以教师自我研修为切入点,以校本教研为着眼点的研修机制,并结合校本研修,采取“自修加反思”的研修策略,积极引领教师研修,努力为教师研修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自我研修 科学设计 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建立了以教师自我研修为切入点,以校本教研为着眼点的研修机制,并结合校本研修,采取“自修加反思”的研修策略,积极引领教师研修,努力为教师研修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强化自我研修意识,加强研修过程管理
为了使教师明确自我研修的重要性,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校自我研修工作计划,并要求教师制订计划,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学校自我研修工作计划,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自我研修计划,学校对教师的计划制定加强了指导,同时,学校认真检查了每一位教师的计划,保障了计划的制定的实效性,同时督促教师按计划进行研修。学期末学校将检查教师计划的落实情况。
二、循序渐进,科学设计研修内容
学校把教师研修内容分三个阶段,即从解决“观念性”的问题入手,首先进行“课程”理论研修,然后走向“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解读,再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最后落到教师的“实践”反思讨论。这样设计,随着研修工作的一步步推进,“理念”层面上的要求也就逐步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中。
三、努力探索研修模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模式:自主研修主要是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日常性与定期性的评价。集中培训,是由学校领导选取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培训者写好培训教案,不能流于形式。如本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习惯教育评价新标准,同时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学习了《减负新十条》。
2.课题研究式: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把典型性的“小问题”作为科研组的小课题。组织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收集教师取得的阶段成果,做到“小课题,大教研”既求人人有课题,又求课题个个有实效,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师徒结对式:在研修中,我们注意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和示范作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的骨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成立了互助组和师徒组,分别带校级骨干教师为徒弟,他们在协助完成研修课程辅导的基础上,每学期上好示范课,努力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四、积极搭建研修平台,为校本研修服务,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开展常态教研。在广泛深入听课调研的基础上,查找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主题,通过主题备课、主题上课、主题观课、主题议课、教研论坛等活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年度以“创建高质量课堂”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和“共实践、深探究、展成果”活动,第一个月为教师团队教研活动月。主题备课,全面听课,找准问题,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加强三个“研究”,一是加强“以学论教,因材施教”的研究;二是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指导学生学法的研究;三是加强对教案、导学案的研究,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第二个月学校教研活动月。开展以“优化教学设计,教会学生学习”为主题的团队精品课展示活动。集体备课,一人上课,一人说课,全校观课,集体评课、议课,个人反思等系列教研。以赛促研,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创建高质量课堂。
2.开展特色教研。实施学校“一、二、三、四、五”校本教研体系。一是“解决一个问题”。二是“实现两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研能力)。三是狠抓“三课”落实(集体备课、常规课、课题研究课)。四是实施三级管理(校级、教导处、教研团队)。五是倡导课后反思。
进行网上教研,主题论坛活动,本年度论坛主题是:“培养专业习惯,创建高质量课堂”。形成教研互动资源共享,探索省时高效的教研新路子。
建立教学过程分析制度,课后反思、批改后分类分析、辅导要有个案分析和全面分析。
3.以科研研修带教研促教改。以科研为先导,为教研提供理论基础,提高教研层次,以教研为基础,将科研落到实处,为课堂教学解决疑难,本年度我们将继续本着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除了进行申报的校本四期课题《和谐教育》的课题研究,同时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把典型性的“小问题”作为科研组的小课题。组织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收集教师取得的阶段成果。对于表现突出的科研团在学校月工作总结上进行表彰。力争人人有研究课题,以每月教科研小组活动为主线,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教师浓厚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使科研工作生活化、常态化,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4.读书沙龙。读书沙龙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创建学习型校园。我们要求教师记读书笔记一万字左右,每学期教师至少要读一本中外教育专著,并跟踪一本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写好心得体会。每月一检查,两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在读书交流中,大家资源共享,受益匪浅。暑假我校又开展了教师通读一本书的活动,读后交流心得体会,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提升。
5.反思总结。我们要求全校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6.展示汇报。我校把每人一绝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结合我校教师实际,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每周一篇小字,一幅简笔画,每天一版粉笔字已成为了我校教师的练功习惯。同时,我校每年都要进行以“大显身手”为主题的每人一绝展示,促进教师的练功热情,提高练功的效果。
7.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在教师计划的制定上: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不能敷衍了事,为了使计划的针对性强,我校专门设计了表格式的计划,不仅给老师减负,而且具有了实效性。
五、完善研修评价体系,保障研修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将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年终教师做好自评,再进行学校评价。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教师参训的情况与教师评优、职称评聘挂钩。对研修工作中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同时,为了提高研修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将予以大力支持。
关键词:自我研修 科学设计 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建立了以教师自我研修为切入点,以校本教研为着眼点的研修机制,并结合校本研修,采取“自修加反思”的研修策略,积极引领教师研修,努力为教师研修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强化自我研修意识,加强研修过程管理
为了使教师明确自我研修的重要性,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校自我研修工作计划,并要求教师制订计划,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学校自我研修工作计划,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自我研修计划,学校对教师的计划制定加强了指导,同时,学校认真检查了每一位教师的计划,保障了计划的制定的实效性,同时督促教师按计划进行研修。学期末学校将检查教师计划的落实情况。
二、循序渐进,科学设计研修内容
学校把教师研修内容分三个阶段,即从解决“观念性”的问题入手,首先进行“课程”理论研修,然后走向“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解读,再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最后落到教师的“实践”反思讨论。这样设计,随着研修工作的一步步推进,“理念”层面上的要求也就逐步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中。
三、努力探索研修模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模式:自主研修主要是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反思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日常性与定期性的评价。集中培训,是由学校领导选取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培训者写好培训教案,不能流于形式。如本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习惯教育评价新标准,同时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学习了《减负新十条》。
2.课题研究式: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把典型性的“小问题”作为科研组的小课题。组织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收集教师取得的阶段成果,做到“小课题,大教研”既求人人有课题,又求课题个个有实效,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师徒结对式:在研修中,我们注意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和示范作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的骨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成立了互助组和师徒组,分别带校级骨干教师为徒弟,他们在协助完成研修课程辅导的基础上,每学期上好示范课,努力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四、积极搭建研修平台,为校本研修服务,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开展常态教研。在广泛深入听课调研的基础上,查找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主题,通过主题备课、主题上课、主题观课、主题议课、教研论坛等活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年度以“创建高质量课堂”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和“共实践、深探究、展成果”活动,第一个月为教师团队教研活动月。主题备课,全面听课,找准问题,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加强三个“研究”,一是加强“以学论教,因材施教”的研究;二是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指导学生学法的研究;三是加强对教案、导学案的研究,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第二个月学校教研活动月。开展以“优化教学设计,教会学生学习”为主题的团队精品课展示活动。集体备课,一人上课,一人说课,全校观课,集体评课、议课,个人反思等系列教研。以赛促研,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创建高质量课堂。
2.开展特色教研。实施学校“一、二、三、四、五”校本教研体系。一是“解决一个问题”。二是“实现两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研能力)。三是狠抓“三课”落实(集体备课、常规课、课题研究课)。四是实施三级管理(校级、教导处、教研团队)。五是倡导课后反思。
进行网上教研,主题论坛活动,本年度论坛主题是:“培养专业习惯,创建高质量课堂”。形成教研互动资源共享,探索省时高效的教研新路子。
建立教学过程分析制度,课后反思、批改后分类分析、辅导要有个案分析和全面分析。
3.以科研研修带教研促教改。以科研为先导,为教研提供理论基础,提高教研层次,以教研为基础,将科研落到实处,为课堂教学解决疑难,本年度我们将继续本着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有机结合的方式,除了进行申报的校本四期课题《和谐教育》的课题研究,同时组织教师开展讨论交流,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把典型性的“小问题”作为科研组的小课题。组织教师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定期收集教师取得的阶段成果。对于表现突出的科研团在学校月工作总结上进行表彰。力争人人有研究课题,以每月教科研小组活动为主线,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教师浓厚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使科研工作生活化、常态化,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4.读书沙龙。读书沙龙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创建学习型校园。我们要求教师记读书笔记一万字左右,每学期教师至少要读一本中外教育专著,并跟踪一本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写好心得体会。每月一检查,两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在读书交流中,大家资源共享,受益匪浅。暑假我校又开展了教师通读一本书的活动,读后交流心得体会,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提升。
5.反思总结。我们要求全校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6.展示汇报。我校把每人一绝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结合我校教师实际,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每周一篇小字,一幅简笔画,每天一版粉笔字已成为了我校教师的练功习惯。同时,我校每年都要进行以“大显身手”为主题的每人一绝展示,促进教师的练功热情,提高练功的效果。
7.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在教师计划的制定上: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不能敷衍了事,为了使计划的针对性强,我校专门设计了表格式的计划,不仅给老师减负,而且具有了实效性。
五、完善研修评价体系,保障研修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将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年终教师做好自评,再进行学校评价。教师参加培训的成绩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教师参训的情况与教师评优、职称评聘挂钩。对研修工作中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同时,为了提高研修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将予以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