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及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模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参照NRS 2002工具标准,36例患者住院后第1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成宁医院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普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及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模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参照NRS 2002工具标准,36例患者住院后第1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营养支持,术前术后进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30例患者术前不进行任何营养评价,术后全部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C反应蛋白指标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术后SIRS发生情况、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ST)及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肝癌手术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者,术前、术后联合营养支持有益于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改善临床结局.
其他文献
直肠癌是一种胃肠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低于胃癌和食管癌,绝大多数患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较为多见,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目前,直肠癌的根治仍然是以手术
目的 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行、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远端胃癌患者施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并行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结果 56
目的 探讨留置鼻胆管联合腹腔镜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随机将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30例行留置鼻胆管联合腹腔镜胆管一期缝合(研究组),30例行常规腹腔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道损伤时合理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1年间我院处理的17例LC手术后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床
腹腔镜技术开启了一个新的外科手术世界.在胆道外科,其应用也非常广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胆囊、乃至胆道
随着腹腔镜手术设备和器械的不断完善以及外科医师技术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腹部外科的传统开腹手术正在逐渐为腹腔镜手术所替代.作为腹部外科领域内过程最复杂、并发症最多的的
微创并不是一门专科,而只是外科中的一项技术,但同时,微创又已不仅仅局限于是一种应用于外科的治疗技术,更是一种现代外科的治疗理念.这一技术和理念在与普外科结合的二十余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空肠切断及肠肠吻合、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技术特点及优势.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期间,对24例胆管囊肿行
被认为是治疗胆囊良性外科疾病的“经典术式”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内镜微创”保胆技术的出现受到了严峻的挑战[1].然而“微创保胆”并不排除必要的胆囊切除术.有关
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能较早下床活动、可避免术后切口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优点[1],还具有住院时间短、病床周转快、瘢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