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量科学依据证明,6岁以前是人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发展主要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得幼儿期的语言发展以口语发展为主。看图讲述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分析画面,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用完整连贯性的语句进行表达讲述。在语言活动的多种形式中,看图讲述是其中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在区域活动中,能较好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水平、能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并提高理解和分析水平。还能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思考和想象能力。我们还发现看图讲述给予了幼儿运用已知词汇的机会,丰富有关的知识,学会了看图讲述,幼儿就等于学会了自己阅读。
[关键词]语言 区域活动 看图讲述
一、语言魅力,结合实际情况
看图讲述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分析画面,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用完整连贯性的语句进行表达讲述。开展让“看图讲述”在区域活动中沉浸的课题研究,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迎合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需要。大量科学依据证明,6岁以前是人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发展主要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得幼儿期的语言发展以口语发展为主。
在语言活动的多种形式中,看图讲述是其中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它能较好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水平。首先它能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水平;其次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思考和想象能力。学会了看图讲述,幼儿就等于学会了自己阅读。
一直以来是我们都以主题课程为基础,全市统一的综合课程为辅,以主题区域活动为载体,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关注幼儿在母语环境中发展第二语言,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与物交往、与人交往、与景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题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作为一种更自然的,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富有个性、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能使每个孩子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我园各班均为小班化教学,关注个别差异的理念就会更加明了的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了,这样我们也可以及时给予最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目标递进,发展讲述能力
1.仔细观察,启发讲述
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的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我们在给幼儿一幅图后,会给幼儿提一些小问题,然后请幼儿有條理的去看,带着问题去看。这样,他们看的就更仔细了,在讲述时,也能说出所以然来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在语言区中投放了很多故事图片,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2.创设情景,主动讲述
看图讲述是形象的引导幼儿讲述的方式,但光看图进行讲述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并且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所以光看图片,往往不能充分挖掘幼儿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的潜力。如在教授“一天天长大的我”这首儿歌时,我们将四张图片分别为小时后再爬,小时候吃苹果,现在做操,现在吃饭的图片出示给幼儿看,让他们想想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我们再去理解儿歌的内容,最后幼儿学起这儿歌来就容易多了。
3.巧妙运用,多元讲述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片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更好地发挥图片的教学功效,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我们适当调整顺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述。如:我们在语言区创设的“故事屋”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步让幼儿看单幅图讲述,第二步让幼儿将图片排列顺序后讲述,第三步让幼儿补充不完整的故事。这样,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提高。
三、结合主题,创设区域活动
1.图文并茂,帮助理解我们在创设每个区域活动时,都会制作图文并茂的游戏规则、玩法说明。大班的孩子能够认识一些较为简单的汉字,我们将一些实物用图的形式穿插在玩法中,幼儿一看就能明白。每次活动,我们都会请一些幼儿来说说新区域的玩法,教师再进行引导和补充,然后他们在活动之前就可以清楚的讨论活动的玩法和规则了。把孩子们讨论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加上一些照片,连起来就像连环画一样,不同的是孩子们参与了,也就是说孩子们对这些内容已经了解了,只是老师在加以补充,孩子们会更加明白,孩子们也就更家感兴趣了,这也锻炼了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
2.丰富材料,激起兴趣
在区域中,我们根据主题内容,投放丰富的操作材料。其中,图片占很大的部分。比如在益智区的“小小会计师”中,我们将商店、动物园等搬到了墙面上,让幼儿计算出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要花多少钱。这样,枯燥的算式就变成了愉快了旅行,幼儿玩起来自然高兴了。他们还能发挥想象,变换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表达也丰富多彩起来了。
3.资料收集,知识积累
在每次活动过程中,我们都会抓拍一些幼儿活动时的照片,或将幼儿活动的成果进行整理、展示。在活动结束时,我们请幼儿来分享交流他们在活动中的所得。幼儿看着照片和图示,结合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真知,表达出他们的所想、所得、所获。
四、家园携手,共享研究成果
1.积极配合,资料收集
当新主题开展时,我们都会向家长公布主题活动的背景、意义,发放倡议书。这样家长就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面的信息,跟孩子一起走进我们的主题活动。家长很认真的带着孩子一起做调查表,配合老师收集材料,在此过程中给孩子灌输与主题有关的知识,充分的发挥了家长的参与度,并且还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讲述能力,主题目标有更好的达成。
2.走进区域,了解区域
每周五我们都进行家长走进区域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带着爸爸妈妈一起拿起区域卡,一起讨论区域活动规则,一起游戏,在活动结束时填写反馈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得到“讲述”的最佳平台,家长通过此活动了解了区域活动的意义,更是看到了孩子们从中所得,孩子们的进步。
3.集思广益,多元活动
在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积极创设各个区域,已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和深刻。我们还会在主题进行的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如家长参与、社会实践等。我们在活动之间向家长征集想法,从中策划出能促成主题达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常言道: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一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孩子们从中学到了许多,锻炼了许多,我们老师更是成长了许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涵义。在接下来的这一个学期中,我们要从班级的弱项出发,结合其他班的好的经验和方法,促成我班课题研究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将继续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我们应有计划地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泽玉著:《教育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2.卡内基著;《语言的突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3.冯惠燕:《幼儿园汉英整合课程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4.孙运生、李书珍、翟东霞著:《幼儿语言阶梯训练(5-6岁)》,金盾出版社,2009年1月。
5.柳阳辉著:《幼儿教育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关键词]语言 区域活动 看图讲述
一、语言魅力,结合实际情况
看图讲述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分析画面,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用完整连贯性的语句进行表达讲述。开展让“看图讲述”在区域活动中沉浸的课题研究,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迎合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需要。大量科学依据证明,6岁以前是人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发展主要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得幼儿期的语言发展以口语发展为主。
在语言活动的多种形式中,看图讲述是其中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它能较好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水平。首先它能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水平;其次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思考和想象能力。学会了看图讲述,幼儿就等于学会了自己阅读。
一直以来是我们都以主题课程为基础,全市统一的综合课程为辅,以主题区域活动为载体,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关注幼儿在母语环境中发展第二语言,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与物交往、与人交往、与景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题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作为一种更自然的,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富有个性、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能使每个孩子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我园各班均为小班化教学,关注个别差异的理念就会更加明了的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了,这样我们也可以及时给予最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目标递进,发展讲述能力
1.仔细观察,启发讲述
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的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我们在给幼儿一幅图后,会给幼儿提一些小问题,然后请幼儿有條理的去看,带着问题去看。这样,他们看的就更仔细了,在讲述时,也能说出所以然来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在语言区中投放了很多故事图片,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2.创设情景,主动讲述
看图讲述是形象的引导幼儿讲述的方式,但光看图进行讲述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并且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所以光看图片,往往不能充分挖掘幼儿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的潜力。如在教授“一天天长大的我”这首儿歌时,我们将四张图片分别为小时后再爬,小时候吃苹果,现在做操,现在吃饭的图片出示给幼儿看,让他们想想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我们再去理解儿歌的内容,最后幼儿学起这儿歌来就容易多了。
3.巧妙运用,多元讲述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片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更好地发挥图片的教学功效,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我们适当调整顺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述。如:我们在语言区创设的“故事屋”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步让幼儿看单幅图讲述,第二步让幼儿将图片排列顺序后讲述,第三步让幼儿补充不完整的故事。这样,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提高。
三、结合主题,创设区域活动
1.图文并茂,帮助理解我们在创设每个区域活动时,都会制作图文并茂的游戏规则、玩法说明。大班的孩子能够认识一些较为简单的汉字,我们将一些实物用图的形式穿插在玩法中,幼儿一看就能明白。每次活动,我们都会请一些幼儿来说说新区域的玩法,教师再进行引导和补充,然后他们在活动之前就可以清楚的讨论活动的玩法和规则了。把孩子们讨论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加上一些照片,连起来就像连环画一样,不同的是孩子们参与了,也就是说孩子们对这些内容已经了解了,只是老师在加以补充,孩子们会更加明白,孩子们也就更家感兴趣了,这也锻炼了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
2.丰富材料,激起兴趣
在区域中,我们根据主题内容,投放丰富的操作材料。其中,图片占很大的部分。比如在益智区的“小小会计师”中,我们将商店、动物园等搬到了墙面上,让幼儿计算出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要花多少钱。这样,枯燥的算式就变成了愉快了旅行,幼儿玩起来自然高兴了。他们还能发挥想象,变换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表达也丰富多彩起来了。
3.资料收集,知识积累
在每次活动过程中,我们都会抓拍一些幼儿活动时的照片,或将幼儿活动的成果进行整理、展示。在活动结束时,我们请幼儿来分享交流他们在活动中的所得。幼儿看着照片和图示,结合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真知,表达出他们的所想、所得、所获。
四、家园携手,共享研究成果
1.积极配合,资料收集
当新主题开展时,我们都会向家长公布主题活动的背景、意义,发放倡议书。这样家长就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面的信息,跟孩子一起走进我们的主题活动。家长很认真的带着孩子一起做调查表,配合老师收集材料,在此过程中给孩子灌输与主题有关的知识,充分的发挥了家长的参与度,并且还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讲述能力,主题目标有更好的达成。
2.走进区域,了解区域
每周五我们都进行家长走进区域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带着爸爸妈妈一起拿起区域卡,一起讨论区域活动规则,一起游戏,在活动结束时填写反馈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得到“讲述”的最佳平台,家长通过此活动了解了区域活动的意义,更是看到了孩子们从中所得,孩子们的进步。
3.集思广益,多元活动
在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积极创设各个区域,已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和深刻。我们还会在主题进行的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如家长参与、社会实践等。我们在活动之间向家长征集想法,从中策划出能促成主题达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常言道: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一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孩子们从中学到了许多,锻炼了许多,我们老师更是成长了许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涵义。在接下来的这一个学期中,我们要从班级的弱项出发,结合其他班的好的经验和方法,促成我班课题研究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将继续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我们应有计划地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泽玉著:《教育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2.卡内基著;《语言的突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3.冯惠燕:《幼儿园汉英整合课程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4.孙运生、李书珍、翟东霞著:《幼儿语言阶梯训练(5-6岁)》,金盾出版社,2009年1月。
5.柳阳辉著:《幼儿教育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