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c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朗读,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妙的语言文字世界,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人物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个性。朗读,彰显了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一、反复细读,理解深层含义
  好文章需要多读,反复咀嚼才有嚼头。因此,文章精彩的地方就应该停下来细细地读、慢慢地品,这样才能品出它的味道来,真正深入到语言文字的背后,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例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窦老师对林冲的“不敢,不敢”这句话做了些文章,她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情境,让学生反复读林冲的这句“不敢,不敢”。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四个字,窦老师竟然让学生反复读了14遍。是怕学生不理解,还是怕学生读不懂?其实,窦老师的用意可大着呢。她就是要让学生反复地读、细细地品味林冲的这句话,为的就是让学生读到文字的背后,进一步了解人物,从中读出人物的性格,读出自己的深入体会。首先,从这句简单的“不敢,不敢”中,我们品出了林冲谦虚、知礼、忍让的性格,知礼、懂礼、守礼的一面;其次,细细地、反复地品读这句简单的“不敢,不敢”,从中我们又读出了林冲怕事、软弱无能的一面,然而这一性格特点正决定了他悲惨的命运。由林冲的这句“不敢,不敢”,我们通过细细地朗读品味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反复细读中,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人物性格,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去发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教师的出发点始终在学生,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尊重了学生在朗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如窦老师自己所说: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只有不断地朗读,才能读到文字的背后,理解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
  二、动情朗读,感受文本意境
  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个人情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以便提高学生的审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古人有“言不尽意,立象显意”之说。阅读的显意,就是通过想象,还原文本的生活情境,使文字表达的意象更加丰满,意境更加丰盈。在此,声情并茂的朗读还能打开学生想象的天窗,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静静地欣赏,用心品读,学生会从文字中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感受到文本的意境。
  例如执教《天窗》一课,在教学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我声情并茂地朗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静静地听,闭眼想象透过小小的天窗所看到的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通过教师的读,学生就像在脑中放电影一样,想象那文字所描绘的一幅幅画面。接着,我问:透过上面那块小小的玻璃,你看到了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将刚才所想象出的画面,再通过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达到了一个图文结合的境界,两者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进而知道了怎样从这“无”中看到了“有”,从“虚”中看到了“实”。最后,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并且是用心读,读出了自己的真实理解,读出了文字中所隐含的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由此可见,声情并茂的朗读在课文教学中也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从那一段段文字中想象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意境,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进而彰显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三、用心品读,领略独特魅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要“一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文论专家南帆也曾这样说道:“细读文本就是沉入词语。”因此,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用心品读,在读中细细地品味,进行文意的探询,从而获得对文意的心领神会,这是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并且在自己的细读感悟中充分领略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例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在教学“小稻秧遇险”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重点抓住“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几个词语细细地品读句子,认真地揣摩语言文字中所表达的真实内涵。透过这些词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从中读到了一群群凶狠、蛮不讲理的杂草,进而感受到小稻秧真的遇到了危险。接着借助情境启发学生自悟,我还用了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词语的处理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很快就理解了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并且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了理解。从这些词语中,学生不仅读到一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而且还对弱小的小稻秧产生了同情,此时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文字是有一定温度的,而朗读又给文字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反复、动情、用心地朗读,能使我们把文本读深刻、读细致,能让我们走进文本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患者家属能阻止火化患者尸体,以停尸的方式维权吗?律师同志:某产妇是第一胎生育,在某医院等待分娩,但在临产早期,胎儿宫内出现了窒息现象,于是医院紧急为她进行剖腹产手术。手术进行
分析了土鸡生态养殖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旨在促使养殖户更加科学地进行生态土鸡养殖。
语言是美丽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站在文化的平台上》一文中指出:“汉语言文学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汉语是象形表意的文字,常诉诸视觉形象,能给人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因而,作为母语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应给学生美的熏陶、情的浸染、意的激发,让学生享受美丽的语言。    一、在比较品味中享受美丽的语言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
由于口蹄疫的传染途径、病毒类型的多样化造成了多种动物共同患病。口蹄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只能采取预防接种口蹄疫疫苗的措施。伴随着生物学分子技术及电竞技术在畜牧业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
随着失眠病人的不断增加,各种镇静催眠药(安眠药)被越来越多的人选用。安眠药的作用随剂量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时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时则产生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作文教学恰恰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课题,而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更是令人头痛的课题。小学生知识面狭窄,写作基础差,作文课成了他们最不感兴趣的课。以往,我们普遍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生从能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过渡到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就是作文训练的过程。小学生刚接触习作,感觉陌生,他们没有丰富的词汇,平时又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没有良好的
有人说阅读教学如登山,是把学生由山底引领到山顶的过程。 我觉得,阅读教学像一首乐曲,它由“前奏曲”、“主题曲”与“升华曲”组成。  一、前奏曲——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部分如果设计得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语文课堂导入需要我们视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风格择善而用。常用的有:   1.扣题目。对于
作文的语言通顺不通顺,有没有病句,是作文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准。作文的语言有没有文采,有没有佳句,又是作文优秀不优秀的重要标准。要使作文有文采,里面有一些为人称道的好句子,在修改作文时,就一定要注意修改语言即润色语言。引导孩子感受语言,静心体会生活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寻找练笔的时机是使学生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一、关注生活,积累语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然而,我
针对仔猪黄痢发病原因、临床特点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法治疗仔猪黄痢的方式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