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包括CoxA4.5.8.10.16型,B2.3.5.7型,EV71及埃可病毒,尤以CoxA16及EV71最为常见。EV71占54.5%,CoxA16占17.4%,其它肠道病毒占28.3%[1]。EV71感染可以仅引起手足口病(HFMD),也可合并疱疹性咽峡炎等呼吸道症候群或消化道症状,少数累及神经系统并出现心肺症状[2],甚至死亡。EV71感染多呈季节性流行,亦可全年散发。
【关键词】 手足口病;诊疗
自2008年10月起,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爆发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年龄从6月-13岁不等,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亦差别较大。就乌兰察布市而言,2008年10月起,截止至2009年7月31日,我地区手足口病例明显增多,而本地区经济较落后,无能力进行病毒分离,不能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进行全面检验,但针对本病特点及幼儿病毒感染的表现,我科依靠临床仅有辅检,结合常规抗病毒治疗经验,对患儿进行综合治疗[3],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依我科诊疗,向医界同仁及类似我区不发达地区共同探讨治疗,促进手足口病的治疗。
1 实验对象
2008.10.1——2009.07.31,我科收治的手足口病180例。年龄6月-13岁(〈1岁,男5,女2;1-3岁:男45,女49;3-7岁:男35,女34;7-13岁:男6,女4;血常规:WBC4-15*109/L,快速血糖410mg/L持续发热〉38.5℃,3天以上患儿。临床表现:精神差,口腔黏膜散布小溃疡,咽后壁多分布充血性小疱疹,咽扁桃体充血Ⅰ-Ⅱ°。手足掌面散布充血性小丘疹,多不伴痒感。肛周为浅红色小丘疹,心肺腹查体多无阳性体征。可伴口腔疼痛,流涎,或不能进食水。
治疗经过:常规予头孢Ⅲ代抗生素,或阿奇霉素,加炎琥宁注射液(5-10mg/kg)西咪替叮注射液(1-2mg/kg),能量和剂(维C、ATP、辅酶A)。高热3天以上,则予地塞米松(0.1-0.5mg/kg)3-4天,体温正常,减药。不能进食水则予足量补液,热量及蛋白质,口腔护理。多数疗程5-7天。对上述治疗无效,持续高热,伴有脑征,予甲强龙1-2mg/kg.d,丙种球蛋白100mg/kg.d静脉滴注,2-3天,可取得良好效果。
2 综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粪-口传播为主,肠道病毒感染,以婴幼儿感染居多,临床以发热,手足口皮疹为特征的疾病。经全面综合治疗,多数可以痊愈。我科接触治疗后,发现本病可与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类似过程,提示今后对同类病例治疗护理的经验借鉴。但接诊中也发现,与HFMD指南提示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有所区别,我科接诊入院患儿:〈1岁病例占3.9%,1-3岁占52.2%,3-7岁占38.3%〉7岁占5.6%,提示3岁以上组患病率上升,特别是学龄儿病例也处于上升趋势,不排除此病毒感染能力提高的可能。希望各方予以关注。而男女患病比为91:89,差别不明显。常规治疗加中药抗病毒治疗有效,提示病毒毒力可能有下降趋势,鉴于我地区无法分离病毒,不能确定是否为EV71或Cox16或其他,对临床研究有所缺憾,希同仁继续关注病毒鉴别分类,以提高HFMD的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 2008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R].2008年安徽阜阳及中国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与防控工作报告(EB/OL)〉.
[2] 郭振平,刘莹,王立群,等.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6):454-456.
[3] 李亮,许可,祁贤,等.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6-18.
【关键词】 手足口病;诊疗
自2008年10月起,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爆发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年龄从6月-13岁不等,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亦差别较大。就乌兰察布市而言,2008年10月起,截止至2009年7月31日,我地区手足口病例明显增多,而本地区经济较落后,无能力进行病毒分离,不能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进行全面检验,但针对本病特点及幼儿病毒感染的表现,我科依靠临床仅有辅检,结合常规抗病毒治疗经验,对患儿进行综合治疗[3],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依我科诊疗,向医界同仁及类似我区不发达地区共同探讨治疗,促进手足口病的治疗。
1 实验对象
2008.10.1——2009.07.31,我科收治的手足口病180例。年龄6月-13岁(〈1岁,男5,女2;1-3岁:男45,女49;3-7岁:男35,女34;7-13岁:男6,女4;血常规:WBC4-15*109/L,快速血糖410mg/L持续发热〉38.5℃,3天以上患儿。临床表现:精神差,口腔黏膜散布小溃疡,咽后壁多分布充血性小疱疹,咽扁桃体充血Ⅰ-Ⅱ°。手足掌面散布充血性小丘疹,多不伴痒感。肛周为浅红色小丘疹,心肺腹查体多无阳性体征。可伴口腔疼痛,流涎,或不能进食水。
治疗经过:常规予头孢Ⅲ代抗生素,或阿奇霉素,加炎琥宁注射液(5-10mg/kg)西咪替叮注射液(1-2mg/kg),能量和剂(维C、ATP、辅酶A)。高热3天以上,则予地塞米松(0.1-0.5mg/kg)3-4天,体温正常,减药。不能进食水则予足量补液,热量及蛋白质,口腔护理。多数疗程5-7天。对上述治疗无效,持续高热,伴有脑征,予甲强龙1-2mg/kg.d,丙种球蛋白100mg/kg.d静脉滴注,2-3天,可取得良好效果。
2 综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粪-口传播为主,肠道病毒感染,以婴幼儿感染居多,临床以发热,手足口皮疹为特征的疾病。经全面综合治疗,多数可以痊愈。我科接触治疗后,发现本病可与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类似过程,提示今后对同类病例治疗护理的经验借鉴。但接诊中也发现,与HFMD指南提示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有所区别,我科接诊入院患儿:〈1岁病例占3.9%,1-3岁占52.2%,3-7岁占38.3%〉7岁占5.6%,提示3岁以上组患病率上升,特别是学龄儿病例也处于上升趋势,不排除此病毒感染能力提高的可能。希望各方予以关注。而男女患病比为91:89,差别不明显。常规治疗加中药抗病毒治疗有效,提示病毒毒力可能有下降趋势,鉴于我地区无法分离病毒,不能确定是否为EV71或Cox16或其他,对临床研究有所缺憾,希同仁继续关注病毒鉴别分类,以提高HFMD的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 2008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R].2008年安徽阜阳及中国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与防控工作报告(EB/OL)〉.
[2] 郭振平,刘莹,王立群,等.5岁以下儿童监护人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6):454-456.
[3] 李亮,许可,祁贤,等.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