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zy0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学校的教职员工是否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心理健康达到什么程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职工本身心理就不够健康,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就成了“镜花水月”了。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使得他们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的紧张心态中,心理状态失去平衡,出现一定的心理疾病,多数表现为自卑、精神不振、焦虑易怒、过分担心、嫉妒心较重、有不明原因的不安或躯体的不适感等等。这些成为困扰广大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因素。
  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解决农村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健全监督机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工作要有切实可行的评估评价标准。全体教师对领导同样有监督评价权,教代会、工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走形式。
  (二)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学校应办好家长学校,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帮助者、合作者,尽快摆脱现在的状况。这样不但解决了教师的思想压力,也可从根本上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从而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三)尽快建立科学的教育体制
  建立科学的教育体制,使教师切实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将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投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上来。
  (四)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改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现状,让全体教师都能进行自我诊疗,自我保健。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改变思维方式
  往往个人的思维方式容易定格,他人对我挑剔,我就不开心;如果改变思维方式,他人对我挑剔,我知道了自己工作上的不足,我仍然开心;我努力工作会使他改变对我的态度,这会使我有更优秀的表现,这样就会多了积极情绪体验,增添和谐氛围,对于工作及自己身心都有益。
  2.合理宣泄
  专家认为,女性的寿命普遍比男子长的原因,除了职业、生理、激素、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外,善于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不妨一试。若遇不顺之事还可以倾诉、发牢骚,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和烦恼统统地向他倾吐出来。此外,养成和悦谈话的习惯,幽默风趣或欢乐轻松,总是有益而无害的。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尤其应该养成和悦谈话的习惯。
  3.合理比较
  我非常欣赏“比上不足越比越不足,比下有余越比越有余”这句话。人们更多的是往上比,诸多烦恼便随之而来,其实摆脱烦恼的“灵丹妙药”往往也是比较。如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时,与下岗的比;当别人职称聘上而自己屡战屡败时,与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比……
  4.抑制动怒
  借鉴古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坚持训练自己不生气,学会说“没关系”“小事一桩”。试试推迟动怒时间,每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久而久之,可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
  5.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可以使教师获得心理成就感和满足感,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消除他们的疲劳,解除他们的苦闷,因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可以利用双休日、假期时走出家门、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培养几项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只有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地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威信”即威望和信誉。做班主任的老师必须有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教育的好效果;没有威信,就无法组织好几十名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班主任来说,往往感觉“威信”不足。于是把学生当成“敌人”,见面就要来一个“下马威”,镇住学生,让学生怕自己,试图以此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但是这样一来,往往会把学生拒之于千里之外,使学生对自己敬而远之。表面上班上“风平浪静”,其实班集体却是毫无生气,学
一个班级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工作能力,以及是否能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根据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我初步摸索出一条班主任工作规律——既重视阶段性工作,又不忽视一贯性规律。也就是开学初期抓稳定,学期中途抓平衡,学期结束进行总结,平时工作抓管理、重育人。     一、開学初期抓稳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开始班级往往比较乱,原因在于学生经
随着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学校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有的过于放手利用活动单导学模式,使学生无所适从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每一名教师,也在贻误学生,阻碍着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教师必须要深入课堂,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追求形式走向对数学课堂教学本质
教学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学历史与社会课堂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社会课堂走向“生活化”?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一是实现历史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二是实现历史教学形式上的“生活化”。  新课程实行以来,本人在参与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很多感悟。如“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要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清楚、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教育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近年来,按照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