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已经逐渐应用气象科技为农服务。简要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当前发展概况,分析气象为农服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时期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的具体应对策略,希望借此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工作质量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 新时期;为农服务;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128–02
  1 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概述
  1.1 气象为农服务的基本内涵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天气预报和气象观测为农服务。气象部门在开展为农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制作气象预测报警信息、气象监测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信息、农业气象科普知识信息等产品服务于“三农”行业,提高农业生产中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同时,在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的过程中,逐渐拓展人工影响天气、地质山洪等灾害防御工作的普及。在当今新时期下,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农业行业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要内容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覆蓋面及普及度,使气象为农服务逐渐社会化,在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完善气象为农服务的均等化工作。
  1.2 气象为农服务可助力“三农”发展
  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地方农业生产大户,如粮食、蔬菜、畜牧、水产、油菜等种植户、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开展全方位农业提供保障,引导农业生产走向精细化、多元化。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逐渐严重,我国农业生产中各类灾害性天气数量增长显著增加且强度增强,导致农业生产中由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呈直线上升趋势。气象部门通过手机短信、网络信息、电视报道、广播等多渠道,将农业生产中可能会遭遇的台风、暴雨、冷空气、高温、干旱等气象信息及时告知各类农业生产机构,为地方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如当前广西北流市已初步建成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已有为农服务短信用户共3 700余名,为农服务气象信息服务站共22个,为农服务电子显示屏共6块,为农服务气象预警大喇叭共256个。这两个为农服务体系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开展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 气象为农服务在广西北流的若干事例
  为了做好广西北流市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保障工作,当地气象部门以手机短信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向全市范围内的各个农业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送相关气象预警信息。例如,2016年北方强冷空气的突然来临,给该市9号带来一次明显的降温降水及大风天气,气象部门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后,通过手机短信的渠道向全市范围内发送气象预警信息,并建议各农业种植户抓紧时间做好冷空气的防范工作。位于该市的草莓种植大户钱先生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在第一时间做好自家草莓大棚保温取暖准备,并加固了原先的草莓种植大棚,虽然本次冷空气到来气温骤降12℃,但是未给钱先生的草莓种植带来任何损失。
  气象部门在开展为农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现代化农业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例如,广西北流市充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建立以火龙果、番石榴、砂糖桔等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服务生产项目,为该市范围内多个农业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做好气象长期跟踪服务工作,提供“直通车”气象服务,促进该市现代农业生产链的完善。
  2 气象为农服务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
  气象为农服务在运营过程中,虽然大力推进自然灾害的预防报道服务,但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增强。目前,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信息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县级气象部门人少事多,现有气象业务服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复合型人才较少,难以适应“三农”气象服务新需求,业务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人才的培养、培训和交流学习有待加强[1]。
  3 新时期下气象在为农服务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3.1 认识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下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强化“两个认知”:(1)深刻认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需求,意识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对区域性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明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当前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寻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在开展中存在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联合起来,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等方式,开展气象信息宣传窗、气象信息文化走廊等活动,使气象为农服务的宣传工作深入人心。
  3.2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中的服务能力
  为了进一步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气象为农服务机制,气象部门需提升“四个能力”:(1)提升防范农村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2)提升保障区域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3)提升气象部门通过人工改变气象天气、保障农业生产的科技能力;(4)通过气象服务适应当前多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提升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保障应用能力。当地气象局可着重提升对农村地区的气象预测预警预报水平,做好部分易受山洪、地质灾害影响地区的气象防御工作,加强对农业地区做好气象灾害应对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变处置能力。
  3.3 建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中的灾害防御体系
  农业自然灾害正在多样化发展,但是各种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方法还没有真正达到系统化的水平,仍然值得探讨。首先,相关部门可建立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监测机制,设置村村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有效推动应急组织体系及预防机制的实施。其次,采取动态风险评估技术,及时发现农业气象问题对农业领域产生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跟踪不同条件下的农业气象风险,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具体来说,在3S技术的应用基础上,对农业技术动态风险评价建立作物生长模型来评价当地气象的影响;在对农业气象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单一性的风险评估方法无法实现对不同气象风险的及时监测和预防;采取综合化风险评估技术,降低农业领域存在的不同气候对农作物产量、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在整体评估系统中渗透相关数据,采取适当的模拟分析方式评估和判断农业灾害,及时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客观风险因素。产生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采取更合适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利于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   3.4 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精准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精准化建设,可将“两个体系”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工作中:(1)完善城乡一体化气象监测系统体系;(2)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管理。提高利用人工科技影响天气的工作能力,并尝试规划人工影響天气作业基地,推进当地应急避险农业场所的建设。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从市财政预算中每年拨出一定的财政资金建设气象为农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确保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得以健全。
  4 结语
  在新时期下开展气象服务工作,需要市各级政府加强气象服务工作体系的统筹规划工作,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全面推广并邀请社会公众参与到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不断提高相关部门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薛萍.河南省沁阳市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15 (26):172-173.
  [2] 李莲康,李连荣,娄方群.浅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43.
  责任编辑:黄艳飞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et-
  eorological Service for Agriculture in the New Period
  CHEN Xiao-yan (Beiliu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Beiliu, Guangxi 5374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eorological technology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serve agriculture.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eteorology serving agricultur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hidden dangers in the operation of meteorology serving agri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p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meteorology serving agriculture in the new perio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opin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Key words New era;Serving agriculture; Problems; Coping strategies
其他文献
摘要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对陕西榆林地区正地闪发生的时间、强度、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9.01%,年平均比例为8.68%;正地闪在6—8月频次较高,占全年正地闪频次的67.54%,3—4月和10—11月频次较低,占全年正地闪频次的15.07%;正地闪与负地闪、总地闪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变化曲线近似呈单谷双峰型;正地闪的日分布主要集中在高发期的主峰时间段,在总闪频次较低的时间
摘要 利用高空、地面常規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对2020年5月11日清晨甘肃省张掖市出现的一次区域性霜冻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工作中,预报员可以根据当天的气温、湿度及夜间云量、风速等因素判断是否有霜冻形成。  关键词 张掖市;低温;霜冻  中图分类号:P4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076–02  霜冻是指地面(或叶面)的温
摘要 利用1981—2020年张家口地区14个站点的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线性回归、多项式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分析张家口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降水量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呈现震荡递增的趋势,上升速率12.8 mm/年;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整体偏少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分布不均;突变分析得出降水量在1986、1995和2015年发生突变。
摘要 每年的4—6月是冰雹高发期,也是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时期。冰雹的出现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主要阐述了冰雹的形成和冰雹灾害的发生特征,并分析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期提高气象预报能力,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冰雹防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冰雹灾害;农业生产;影响;防御  中图分类号:S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103–02  冰雹的主要危害
摘要 多年来,张家口市使用飞机、火箭、高炮及碘化银烟炉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减轻气象灾害,促进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回顾张家口市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气象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增雨;气象防灾  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为了解海洋气象专业服务需求,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河北分院(以下简称河北分院)海洋气象服务培训项目开发小组对天津港海洋气象专业服务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了海洋气象专业服务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开发海洋气象服务培训课程体系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天津港;海洋气象专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P4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12
摘要 2010年6月8日湖北、湖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利用ECMWF发布的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7—9日湖北、湖南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发生在700 hPa涡度场的正涡度区,即西南低涡移动方向的右前方。  关键词 西南低涡;暴雨;湖北;湖南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083–02  西南低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