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 tion, TMS) 是近20年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神经、精神、心理等各个领域,如用于研究各脑区的功能[1]及神经可塑性.从TMS刚开始,神经生物学家及临床医生们就考虑能否将TMS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及改善脑的功能缺陷.目前研究表明,TMS在治疗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中有极大的潜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了经颅磁刺激(TMS)的基本原理、作用机制及其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并涉及了TMS在慢性疼痛中的运用。

其他文献
自然衰老和慢性应激都能导致免疫细胞对环境刺激的抵抗力降低.衰老和慢性应激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在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表达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研究表明,HSP反应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对抗应激性损伤的基本保护性机制之一.在HSP家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应激条件最敏感,且被认为是功能最重要的一类热休克蛋白[1].本文综述衰老和慢性应激对免
社交焦虑是指在他人面前感觉不自在,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焦虑障碍[1],其发生率为12%~14%,是人一生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50%以上社交焦虑者年龄在13~23岁之间[2]。
目的分析精神科医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对知情同意具体程序的态度,以指导今后知情同意的实施。方法所有样本均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计55名患者,46名家属,61名医生。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学技术部的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每年发布<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
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酶主要是指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裂解酶,目前所知道的包括α-分泌酶(主要为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10和ADAM17)、β-分泌酶(β-secretase,主要为BACE1)和γ-分泌酶(主要为presenilin1,PS1)。
海洛因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长期反复吸毒导致的人格改变,对其家庭内部成员及其他亲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歧视,社会活动的缺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功能.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本研究对2005年7月至9月来本院自愿戒毒康复中心戒毒的病员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均有紧密联系.慢性酒精依赖患者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对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家庭、婚姻及工作上常常出现问题.本研究以家庭关怀度指数为工具,对慢性酒精依赖患者的家庭功能进行了探讨。
目的 探讨癔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凋查表、生活质量问卷、症状自评基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78例癔症患者和58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1)症状自评量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技术训练对护士同理心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修订的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中的心理感受性(Py)分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75名护士进行系统化的认知行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