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理论分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占领人类的各个生活领域,被广泛应用在物流、服务、医疗等各个行业。而人工智能侵权事件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关于人工智能侵权的法律问题。人工智能侵权行为与传统民法侵权责任体系多有冲突。我们应在传统的侵权理论的基础上,切实解决人工智能侵权的责任主体、责任分配等法律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16年人工智能爆炸元年,到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再到深圳地铁十四号线“自动化无人驾驶”地铁计划于2022年开通试运营的消息发布。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而无人驾驶汽车因系统故障撞死行人等侵权事件也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弊端。
  在规制人工智能侵权问题时,人工智能侵权问题与传统侵权责任体系的冲突也凸显出来,迫使人类思考关于人工智能侵权的法律问题:在人工智能侵权事件中该如何认定责任主体、如何分配责任等。本文将重点分析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进而确定人工智能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要件等诸多法律问题。
  二、人工智能的概述
  从人类历史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机、蒸汽机的发明创造解放了人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的发明,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手机等发明创造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效率。现在也就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等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也就是人工智能在物流、娱乐、服务等行业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出人类研发并生产人工智能,意在解放和發展社会生产力。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来让人工智能来替人类完成工作。
  三、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理论分析
  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理论分析的起点在于确定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主体资格。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均是以法律主体作为约束对象,侵权责任主体民法上的“人”,侵权责任中过错的确定要求人的主观意思,侵权责任中要求的违法性条件针对的是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而法律规范的也是“人”的行为,同样,因果关系规范的也是“人”的行为和侵权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人工智能研究、模拟人的智能装入机器系统中,其目前的研究层次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只能依靠原有固定的已设计好的程序编码进行完整遵循的阶段,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了能够模拟人的理性思维进行自主判断决策的阶段。但就目前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预测,人工智能即使可以自主决策,但决策的产生仍然依靠程序,而无法产生意识进行意思表示。这是判断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的关键。
  (一)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
  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确定症结在于将其确定为民法上的“物”还是“人”,如果是“物”,则需要适用客体物的有关法律,如果定位成人,则需要适用人的有关规定。关于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确定,理论界对此争议颇大。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不应被赋予民事法律主体资格。判断人工智能是否应被赋予民法上的主体资格,应该考虑一下两方面因素:第一,是否符合民事主体的特点,这是人工智能能否被赋予主体资格的硬性条件;第二,赋予人工智能民事主体资格的成本,这是从法律的价值角度进行考量。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设立,终于注销登记。法律规范的是人的行为,行为需要意志的支配,作为主体的自然人具有并且到一定时间会具有认识和辨认事物并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意志是独立的,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但不是受他人的支配或控制;法人有专门的“中枢机构”和财产来独立的进行民事法律活动和独立的承担责任,但人工智能并不具备以上的条件,其内置的程序都是人为的提前预设,即使其可以以程序为基础“独立”地进行推演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但这种“独立”也是在预设的路径中的必然情况;另外,在承担责任方面,人工智能并不具有独立的财产。从法律价值角度考虑,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即使赋予它一定的财产,人工智能可以承担财产赔偿,但涉及到身体侵害或者刑事犯罪,并不符合法的公平和正义,人工智能可以不断被创造,但被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工智能容易沦为犯罪或者侵权工具。因此,不管从实质条件还是法的价值方面,人工智能被赋予民事主体资格都不合理、不合法。
  因此,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无法被赋予民事主体资格,其侵权责任的承担者仍应当是相关人,下面本文将对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条件进行进一步论证。
  (二)人工智能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基于人工智能被定性为“物”的属性,那么在产品流通领域,人工智能侵权就可以被纳入到产品责任当中,按照产品责任构成要件进行衡量,找出产品背后应该承担责任的生产者、使用者、管理者等,以确定侵权责任的承担。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产品缺陷损害的生产者责任,销售者有过错的同样承担责任。但问题在于,人工智能产品因其高技术特点和繁复的设计、操作情况,和普通的产品并不相同,从设计研发到投产到最后的使用,期间涉及到研发设计人员、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在每一环节都存在侵权引发纠纷的可能,每个阶段的人承担的责任因其身份而有所不同,真正区分是哪一环节的负责人来承担责任并不容易,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承担相对于普通产品的产品质量责任有所不同,首先应找出因果关系进而找出责任主体,不同的责任主体运用不同的归责原则进而确定每个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熊予晴.人工智能侵权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8期.
  [2]何倩琦.浅析人工智能是否应被赋予法人格[J].法制博览,2019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设立危险驾驶罪的初衷是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恶性交通肇事的发生,但对于如何适用危险驾驶罪方面,法官们遇到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危险驾驶;交通肇事  一、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之间的关系  危险驾驶犯罪与交通肇事的主要对象相同,但客观和主观因素不同。首先,就客观要求而言
摘 要:规范化司法既是司法行为的内在需要,更是提升司法服务品质的需要。在社会转型复杂形势这个重要节点上,如何强化法院队伍素质,解决司法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范化司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规范适用法律并最大化发挥司法的各项功能及作用,笔者认为司法者是主导、服务对象是最终的落脚点。  关键词:司法制度;法律规范;司法体系  一、司法者的问题  伴随着《关于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赋强公证制度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赋强公证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早在2004年,“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被正式列入《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其成为改革开放中一个很重要的改革项目。由此可见,多元化纠纷解决得到了全社会的注重。多元化纠纷的解决关乎到社会的安定,为此,国家推出了赋强公证制度。  一、赋强公证制度概述  赋强公证制度,从字面上看,可
【摘要】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国家竞争力也为企业竞争力奠定现实基础。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竞争形势进行简要梳理,其次分析了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 基础研究  一、引言  美国经济的持续低迷,欧元区的持续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
摘 要:旧过失论认为过失犯的重点在于结果预见义务,过失仅仅为责任要素。修正的旧过失论认为,在过失犯的客观层面,实行行为需要具有实质的危险性。新过失论在旧过失论的基础上提出,它认为过失不仅仅是责任要素,也是构成要件要素、违法要素,过失犯的中心在于结果避免义务。超新过失论只要求对于危害结果具有一定的危惧感即可,不要求具体的预见可能性。  关键词:三阶层犯罪论体系;旧过失论;新过失论;超新过失  一、新
离婚诉讼是当前人民法院民事审判部门处理的案件之一。如何在离婚诉讼中认定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往往成为离婚案件中最大的争议点。在财产分割过程中,双方在离婚诉讼中对房产的纠纷更加激烈。随着房价上涨,房产越来越成为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中最重要的财产形式。由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地产政策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房产。因此在处理离婚纠纷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财产,特别是房产的认定和处理尤为
期刊
针对城区内河污染治理项目专业性强,绩效审计难评价的问题.文章采用围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措施的审计思路,对宁波市城区内河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绩效审计实践探索;分析了
摘 要:党校作为培养优秀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意识的重要地方,其不仅是优秀党员的输出地,也是政治理论与政治意识的集中地。随着党员干部群体不断增多,党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多元化社会体制下,人们的思想多元,由于党校政治理论专题理论性强,因此较难被学员汲取,为此,需要从党校政治理论专题教学中进行创新,以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政治理论专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党校;政治理论;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频繁出现,成为社会人民高度关注的话题。对未成年人来说,这些报道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坚持教育挽救的原则,以减轻对未成年人所造成的伤害。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刑诉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本文就刑诉法的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完善了不公开审理制度展开说明,阐述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但市场失灵的出现使政府干预成为必然.但政府与市场相同,也不是万能的.因此,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最大化,就需要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