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创设开放的教学氛围;加强“个性化作文”的训练两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训练。
关键词: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4-0136-0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新的课程标准关照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个性地发展。如《语文课程标准》一反传统作文教学常规,在“教学建议”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同时,还强调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的自由权让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材,自主立意,自定写作方法,自由遣词造句,畅所欲言,突出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笔者曾对本校三、四、五年级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喜欢作文的学生22.41 %,不喜欢作文的学生34.48 %;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29.31 %,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39.66 %;认为作文轻松的学生13.79 %,认为不轻松的学生51.72 %;能在作文中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的学生31.03 %,不能做到的学生24.14 %;对老师评改过的作文注重再修改的学生25.86 %,注重看评语的学生43.10 %,注重看分数的学生31.03 %。调查表明:我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作文、作文课兴趣不浓,认为写作文不是很轻松;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作文素材不丰富,在作文中不能表达真情实感,不能表达独特的生活感悟、体验和理解;多数学生不注重作文修改,作文评改能力差。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减轻学生作文上的压力,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如何为学生创造一种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生活感受的空间;如何摆脱对范本、教师的过分依赖;如何改变学生安于现状的作文习惯和作文态度,突破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的局限,让学生写出有独特的生活感悟、体验和理解的“个性化的作文”,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创设开放的教学氛围
为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训练形式单调划一,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努力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开放且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语文,轻松地创写习作,其操作要点如下:
1.1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做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沟通;以和平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给学生以童心、母爱;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讨论,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1.2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习者主动心理的发挥程度,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也是调动积极性的有利因素,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我采用以下方法:命题求“趣”、教学中谈话激趣、教学形式有趣、作文评价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优秀习作交流展示等。
1.3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
给学生一个灵活、宽松的作文空间,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给学生留一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去选材,避免了学生去“虚构”,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因此,作文题目通常采用半命题、选择命题、自由命题等多种形式。
1.4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先写后导,导评结合
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酿造了不同的认识及感受,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写作,除作文的基本要求外,不受教师过多限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自拟题目、自主选材、自由遣词造句、自由表达。强调更多的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想”、“我手写我心”。
1.5创设新颖、生动的作文教学形式
我们变单一作文教学形式为多种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训练方法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我们根据不同的写作主题,进行了以下尝试:谈话式作文,即教师出作文题目,启发学生打开话匣,让学生在写作时感觉像谈话一样轻松自如;图画式作文,适合于写景状物的作文,可以先画图再作文,也可以先作文再画图,还可以边画图边作文;游戏式作文,目的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寓教于乐;活动式作文,通常先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然后再引导学生写作;表演式作文,即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材料用故事、小品、朗诵、讲演等形式表演出来。
1.6举办作文专题讲座
虽然文无定法,但基本的章法还是要的,如基本格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等,无一不重要,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会写文章,才能写好文章,我们除了通常作文课让学生学习写作外,还举办作文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在研究中,如举办专题讲座“怎样抓住特点写人”、“怎样做到叙事真实”。
2加强“个性化作文”的训练
“个性化作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把加强“个性化作文”的训练作为研究的重点,其操作要点如下:
2.1进行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多角度作文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类型。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改变表达形式。根据命题的要求,打开学生的思路,多方面选择习作的内容,如《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可以是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是实验制作中的发现,自己发现的人、事、物都行,如市场里出现了新品种的瓜果、发现电话号码的快捷记忆方法、发现一道难题的解法等等。
2.2进行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写逆向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反映事物、表现事物,使学生不被“陈规”束缚,不人云亦云,提出独到见解。如:写《一堂印象深刻的课》一文,大多数学生都会写那堂课如何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堂课如何枯燥、乏味、难熬,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2.3进行学生想像力的训练,写想像作文
训练学生的想像力,我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写童话寓言故事,可以根据教材进行续写、改写或仿写,如学了《穷人》《凡卡》后,让学生续写;另一方面是写“异想天开”,学生可以畅想生活,畅想未来,写出自己既奇特又合理的想法或幻想,如《我的发明》《未来的××》。
Innovative Thinking,Individual Character
—— Discusse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he Personalized Thesis” the Training
Tan Yanwu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breaks ossified the educational model, establishes the open teaching atmosphere; Strengthens “the personalized thesis” the training two aspects elaborat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he personalized thesis” the training.
Key words: elementary student; “the personalized thesis” trains
关键词: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4-0136-0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新的课程标准关照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个性地发展。如《语文课程标准》一反传统作文教学常规,在“教学建议”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同时,还强调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的自由权让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材,自主立意,自定写作方法,自由遣词造句,畅所欲言,突出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笔者曾对本校三、四、五年级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喜欢作文的学生22.41 %,不喜欢作文的学生34.48 %;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29.31 %,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39.66 %;认为作文轻松的学生13.79 %,认为不轻松的学生51.72 %;能在作文中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的学生31.03 %,不能做到的学生24.14 %;对老师评改过的作文注重再修改的学生25.86 %,注重看评语的学生43.10 %,注重看分数的学生31.03 %。调查表明:我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作文、作文课兴趣不浓,认为写作文不是很轻松;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作文素材不丰富,在作文中不能表达真情实感,不能表达独特的生活感悟、体验和理解;多数学生不注重作文修改,作文评改能力差。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减轻学生作文上的压力,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如何为学生创造一种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生活感受的空间;如何摆脱对范本、教师的过分依赖;如何改变学生安于现状的作文习惯和作文态度,突破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的局限,让学生写出有独特的生活感悟、体验和理解的“个性化的作文”,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创设开放的教学氛围
为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训练形式单调划一,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努力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开放且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语文,轻松地创写习作,其操作要点如下:
1.1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做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沟通;以和平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给学生以童心、母爱;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讨论,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1.2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习者主动心理的发挥程度,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也是调动积极性的有利因素,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我采用以下方法:命题求“趣”、教学中谈话激趣、教学形式有趣、作文评价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优秀习作交流展示等。
1.3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
给学生一个灵活、宽松的作文空间,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给学生留一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去选材,避免了学生去“虚构”,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因此,作文题目通常采用半命题、选择命题、自由命题等多种形式。
1.4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先写后导,导评结合
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酿造了不同的认识及感受,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写作,除作文的基本要求外,不受教师过多限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自拟题目、自主选材、自由遣词造句、自由表达。强调更多的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想”、“我手写我心”。
1.5创设新颖、生动的作文教学形式
我们变单一作文教学形式为多种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训练方法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我们根据不同的写作主题,进行了以下尝试:谈话式作文,即教师出作文题目,启发学生打开话匣,让学生在写作时感觉像谈话一样轻松自如;图画式作文,适合于写景状物的作文,可以先画图再作文,也可以先作文再画图,还可以边画图边作文;游戏式作文,目的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寓教于乐;活动式作文,通常先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然后再引导学生写作;表演式作文,即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材料用故事、小品、朗诵、讲演等形式表演出来。
1.6举办作文专题讲座
虽然文无定法,但基本的章法还是要的,如基本格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等,无一不重要,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会写文章,才能写好文章,我们除了通常作文课让学生学习写作外,还举办作文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在研究中,如举办专题讲座“怎样抓住特点写人”、“怎样做到叙事真实”。
2加强“个性化作文”的训练
“个性化作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把加强“个性化作文”的训练作为研究的重点,其操作要点如下:
2.1进行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多角度作文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类型。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改变表达形式。根据命题的要求,打开学生的思路,多方面选择习作的内容,如《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可以是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是实验制作中的发现,自己发现的人、事、物都行,如市场里出现了新品种的瓜果、发现电话号码的快捷记忆方法、发现一道难题的解法等等。
2.2进行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写逆向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反映事物、表现事物,使学生不被“陈规”束缚,不人云亦云,提出独到见解。如:写《一堂印象深刻的课》一文,大多数学生都会写那堂课如何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堂课如何枯燥、乏味、难熬,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2.3进行学生想像力的训练,写想像作文
训练学生的想像力,我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写童话寓言故事,可以根据教材进行续写、改写或仿写,如学了《穷人》《凡卡》后,让学生续写;另一方面是写“异想天开”,学生可以畅想生活,畅想未来,写出自己既奇特又合理的想法或幻想,如《我的发明》《未来的××》。
Innovative Thinking,Individual Character
—— Discusse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he Personalized Thesis” the Training
Tan Yanwu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breaks ossified the educational model, establishes the open teaching atmosphere; Strengthens “the personalized thesis” the training two aspects elaborat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he personalized thesis” the training.
Key words: elementary student; “the personalized thesis” tr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