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国五千年流传下的各种优秀文化,既包括各种古籍文献,又包含形式多样的民俗、礼仪和非物质文化等。新时期以来,传统文化的缺失已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更是鲜有见者。造成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以介绍西方的社会文化为主,少有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从教育部下发的小学英语教学课程目标可看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掌握基础英语的听、读、写能力,普通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教学内容也以介绍西方社会生活为主。这是造成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义务教育中的课堂英语教学往往以老师“教”和学生“学”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教育。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要求中小学生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听、读和写作的能力。即使是在学生课后报名的各种培训班或以各种方式强化英语学习能力的途径中,同样还是以培训听、读、写的能力为主。
  其三,英语任课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及对传统文化运用认识的不足,也是造成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现行的班级制英语教育形式下,教师讲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而现实情况是,英语教师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积累还是职称晋升方面,多注重本学科的知识储备,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获得比较少,视传统文化为思政教师或语文教师的教授内容。在这种现实需要和心理作用的暗示下,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渴求程度相对较低,也就难以将传统文化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沉淀、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熟知和运用传统文化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在年轻一代青少年的知识教育中,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加强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输出,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途徑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加强学生对中西优秀文化形成过程的对比认知,取长补短,提升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体到实践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加强英语专任老师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上文述及,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英语专任老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不足,基于这种情况,可从下面几个途径加强英语专任老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是从自身角度,学习相关传统文化知识。随着网络的普及,现今获得知识的手段多样性大为增加,个人可通过文本及网络等多种途径接触和学习到传统文化。如《道德经》《论语》《颜氏家训》等,教师不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去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网络公开课中也有许多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相关课程。二是从学校角度,增加针对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培训。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对象不能仅限于对语文、思政等教师,对英语教师也应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实践。如今可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培训的实践基地有很多,如革命烈士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并且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实践基地都在进行双语,甚至是多语言的文字介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英语专任老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实践教学,用英语向学生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相关知识。
  最后,教师多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鼓励学生阅读外文书籍,并与国外各民族文化进行对比学习。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国外对中国的关注度远高于前,介绍或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国外相关学者通过自身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从侧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剑桥中国秦汉史》《马可波罗行纪》两者都以外国人的视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站在异域的文化角度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英语专任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类似外文书籍的方法,让学生接触、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加深中小学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同时也可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
  综上,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从古至今积累和流传了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加强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既可丰富学生和英语专任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又可从侧面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加深中小学生对中外文化认识。
其他文献
小学二年级的计算教学主要包括表内乘除法,两、三位数的加减法(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等.计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计算伴随着学生学
期刊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数感、几何直观、符号意识、创新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模型思想。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小学计算教学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一、小学计算教学情境的创建  创建教学情境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许多教师未将创建的教学情境与生
期刊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笔者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初次教学“千米的认识”,虽然课前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帮助学生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及建立千米概念,但因经验有限,只让学生看了学校的百米跑道,让学生知道了10个1百米是1千米,但是1千米究竟有多长,学生并没有直观
期刊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作出科学判断和解决复杂问题,它是一种主动、自觉的态度与意识.那
期刊
在数学课程构建及教学中,数学情境的设计有其独特性和必要性,然而,有的情境设置过于追求创新出彩,课堂看似活跃,却没有立足现实,偏离了设定的教学目标,忽略了数学的本质.因此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改进,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师如果想要更加高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就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上下功夫,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拥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自身的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出自于基本的数学知识,但却是将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总
期刊
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快速提高,房地产企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