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分类,就该当成“学问”来做
7月1日起,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就在同一天,浙江台州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被称为国内首个垃圾分类教育学校。
有人质疑这是在蹭垃圾分类的热点,而据相关人士回应,台州市分类办早在去年就开始筹备设立这个学院了,并非是蹭热点。解决“垃圾围城”困局、完善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之以恒,将垃圾分类教育长久地推行下去。垃圾分类,就该当成一门“学问”来做。希望能有更多的类似平台、机构能成为推行垃圾分类教育及垃圾分类技术的支持力量。(工人日报)
话题拓展:垃圾分类;环境治理;学问
高空抛物遭全楼驱逐,这个教训需谨记
7月8日晚上,郑州某小区发生一起高空抛落灭火器事件。经排查,该小区租户家的一名13岁男孩从16层先后抛下两个灭火器,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7月10日,男孩及其家属写下道歉信和保证书,贴在事发楼栋的3个单元门口,向业主道歉,但大多数业主仍要求他们全家搬离小区。7月11日,男孩一家已经同意搬离。
7月2日,贵阳10岁男童高空抛落灭火器,一名女子被砸中身亡;一个月前,深圳5岁男童被坠窗砸伤身亡……最近一段时间,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频发,致死致伤的悲剧让大家胆战心惊。
杜绝高空抛物,对成年人而言,做到慎独、约束自己并不难,但须知,管好家里的孩子,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同样必要。(观点中国)
话题拓展:高空抛物;危害;约束;文明;教育
我们不要成为“绝鲎”的一代人
前不久,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里,中华鲎的等级从原本的数据缺乏,更新为濒危。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不久的将来,其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很高”。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与三叶虫是同一个期纪的动物,比恐龙的历史还要久远。尽管中华鲎被广西、广东、福建列为重点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但倒卖、捕杀中华鲎的消息依然层出不穷。
“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除了依法严惩之外,亦需帮助人们认清人欲饕餮之害。法制时代,要想让中华鲎、禾花雀等不再沦为盘中餐,必须运用法律利剑斩断利益链。有法可依之后,能否做到有法必依,依然任重而道远。(北京青年报)
话题拓展:环保;法治;动物保护;任重道远
90后教师家访四年,
手写十万字暖心日记
葛盛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初二(5)班的语文教师。任教4年以来,他利用假期陆续走访了近100名学生的家庭,累计写下10万字的暖心日记,用一种质朴的方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为了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葛盛还利用节假日带学生们一起走出校园,行走南京。葛盛认为,这种外出实践也是“家访”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让教师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身份,而是成为孩子们学习路上最忠实可靠的朋友。”(中国青年报)
话题拓展:师生;教育;暖心;爱
外籍身份不是违法抗法的护身符
近日,福州一名外国男子骑电动车违规被纠正时推搡警察的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发,该男子是福州某大学一名留学生,福州公安发布情况通报表示,警方已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经批评教育后,其已被学院带回。广大网友对这种“轻描淡写”的处罚方式表示质疑。另外,山东大学给留学生配学伴的事情也引发热议,据传每一名留学生都被山东大学安排了3名学伴,而且留学生多为男性,学伴大部分是女性。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會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生活、工作、学习。热情好客纵然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国人也切不可把外籍身份当成躲避法律的护身符,要对法律怀敬畏之心,在各个国家生活学习都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这是国际通用惯例。(中国网)
话题拓展:国际化;法律;敬畏;惯例
孙红雷为室内吸烟道歉:明星当爱惜羽毛
7月13日,摄影师曝光演员孙红雷与朋友聚餐画面,照片中明显看到孙红雷在抽雪茄。当天中午,孙红雷发微博道歉,称“引以为戒,下不为例”。
从报道中看,孙红雷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属实,理应接受处罚,没有什么异议。可在事件刚曝出的时候,很多粉丝声称孙红雷是在包场餐厅内吸烟,没有影响到他人,不该被处罚,引起了网络争议。根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无论是否包场,在公共场所室内抽烟都属于违规。用“粉丝滤镜”模糊个中是非,终归有些牵强。
公共场所室内吸烟虽然是错不是罪,但终属违法。考虑到明星是公众人物,社会影响力大,其一言一行更应谨慎小心,不宜在“放飞自我”中误导粉丝和青少年群体。(新京报)
话题拓展:公共道德;公众人物;社会影响
7月1日起,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就在同一天,浙江台州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被称为国内首个垃圾分类教育学校。
有人质疑这是在蹭垃圾分类的热点,而据相关人士回应,台州市分类办早在去年就开始筹备设立这个学院了,并非是蹭热点。解决“垃圾围城”困局、完善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之以恒,将垃圾分类教育长久地推行下去。垃圾分类,就该当成一门“学问”来做。希望能有更多的类似平台、机构能成为推行垃圾分类教育及垃圾分类技术的支持力量。(工人日报)
话题拓展:垃圾分类;环境治理;学问
高空抛物遭全楼驱逐,这个教训需谨记
7月8日晚上,郑州某小区发生一起高空抛落灭火器事件。经排查,该小区租户家的一名13岁男孩从16层先后抛下两个灭火器,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7月10日,男孩及其家属写下道歉信和保证书,贴在事发楼栋的3个单元门口,向业主道歉,但大多数业主仍要求他们全家搬离小区。7月11日,男孩一家已经同意搬离。
7月2日,贵阳10岁男童高空抛落灭火器,一名女子被砸中身亡;一个月前,深圳5岁男童被坠窗砸伤身亡……最近一段时间,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频发,致死致伤的悲剧让大家胆战心惊。
杜绝高空抛物,对成年人而言,做到慎独、约束自己并不难,但须知,管好家里的孩子,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同样必要。(观点中国)
话题拓展:高空抛物;危害;约束;文明;教育
我们不要成为“绝鲎”的一代人
前不久,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里,中华鲎的等级从原本的数据缺乏,更新为濒危。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不久的将来,其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很高”。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与三叶虫是同一个期纪的动物,比恐龙的历史还要久远。尽管中华鲎被广西、广东、福建列为重点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但倒卖、捕杀中华鲎的消息依然层出不穷。
“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除了依法严惩之外,亦需帮助人们认清人欲饕餮之害。法制时代,要想让中华鲎、禾花雀等不再沦为盘中餐,必须运用法律利剑斩断利益链。有法可依之后,能否做到有法必依,依然任重而道远。(北京青年报)
话题拓展:环保;法治;动物保护;任重道远
90后教师家访四年,
手写十万字暖心日记
葛盛是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东分校初二(5)班的语文教师。任教4年以来,他利用假期陆续走访了近100名学生的家庭,累计写下10万字的暖心日记,用一种质朴的方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为了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葛盛还利用节假日带学生们一起走出校园,行走南京。葛盛认为,这种外出实践也是“家访”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让教师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身份,而是成为孩子们学习路上最忠实可靠的朋友。”(中国青年报)
话题拓展:师生;教育;暖心;爱
外籍身份不是违法抗法的护身符
近日,福州一名外国男子骑电动车违规被纠正时推搡警察的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发,该男子是福州某大学一名留学生,福州公安发布情况通报表示,警方已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经批评教育后,其已被学院带回。广大网友对这种“轻描淡写”的处罚方式表示质疑。另外,山东大学给留学生配学伴的事情也引发热议,据传每一名留学生都被山东大学安排了3名学伴,而且留学生多为男性,学伴大部分是女性。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會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生活、工作、学习。热情好客纵然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国人也切不可把外籍身份当成躲避法律的护身符,要对法律怀敬畏之心,在各个国家生活学习都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这是国际通用惯例。(中国网)
话题拓展:国际化;法律;敬畏;惯例
孙红雷为室内吸烟道歉:明星当爱惜羽毛
7月13日,摄影师曝光演员孙红雷与朋友聚餐画面,照片中明显看到孙红雷在抽雪茄。当天中午,孙红雷发微博道歉,称“引以为戒,下不为例”。
从报道中看,孙红雷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属实,理应接受处罚,没有什么异议。可在事件刚曝出的时候,很多粉丝声称孙红雷是在包场餐厅内吸烟,没有影响到他人,不该被处罚,引起了网络争议。根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无论是否包场,在公共场所室内抽烟都属于违规。用“粉丝滤镜”模糊个中是非,终归有些牵强。
公共场所室内吸烟虽然是错不是罪,但终属违法。考虑到明星是公众人物,社会影响力大,其一言一行更应谨慎小心,不宜在“放飞自我”中误导粉丝和青少年群体。(新京报)
话题拓展:公共道德;公众人物;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