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致富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6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课件是当前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主要工具。为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多媒体课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媒体课件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目的性、实用性、交互性和反馈性。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设计
  
  一、前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多彩的画面,超大的知识容量和丰富的表现力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多种刺激,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然而,多媒体课件从设计到课堂上的使用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过程。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二、多媒体课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功能发挥不够
  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具有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同时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只有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制作出来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谈得上是多媒体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来放一段音乐、放一段录像或放投影片,这样仅把多媒体当作单一媒体使用,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他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过分注重形式的表现而忽略教学内容的传递
  在教学中,不恰当地应用多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一些教师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只是盲目使用,为了表现媒体而生硬的加入一些动画、音乐、视频等,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只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教学内容的传递。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与手段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次,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从教学目标、讲授内容,一直到作业布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用上了电脑。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信息较少,多媒体只是起了一个花架子的作用。
  (三)设计不合理,过于依赖多媒体播放功能
  一些教师在操作时,过多的依赖课件播放功能,课件呈现方式多采用线性播放,只“进”,不“退”,课堂教学按部就班。这样一方面,过于严密和紧凑的多媒体课件放映,往往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发挥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的授课艺术性大打折扣,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在课件的播放过程中,教师由主导者演变为一个“讲解员”的角色,忽视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同时,由于过高估计了多媒体的教学性,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了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忽视学生认知需求
  学生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在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怎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但目前不少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设计时,基本上是以“教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学生认知需求问题。许多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不停的切换幻灯片,不管学生能否理解,能否接受,一切都按着教师的节奏走。学生也只能被电脑牵着鼻子走,无法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可能只是不断滚动的屏幕画面,至于学习的内容则毫无印象。这种快节奏、大信息量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需求,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致使课堂效果不理想。
  三、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中要把握“四特性”
  多媒体课件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设计环节存在不足,因此,为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整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的性
  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就是借助其形象性、直观性,将那些看似独立的、静止的事物变得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的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具体形象的概念,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表象的形成。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所在,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安排教学过程,综合考虑好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决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化搞多种媒体的凑合,哗众取宠。
  (二)注重实用性
  从课件的设计角度看,其实用性由选题决定,即确定哪些内容需用课件表现,哪些不必用课件表现。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能通过传统媒体达到相同的效果就没有必要费时费力的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所以,设计课件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选题必须精确体现实用性。选题时,首先要注意选择“新”、“奇”、“趣”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力。其次,选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课本拷贝”,因而要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出来。最后,多媒体课件选题要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三)强化交互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人机之间的“交互”。
  师生之间的“交互”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人机之间的“交互”是指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图形于一体,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就要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这种交互性,使操作者能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反馈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如果没有反馈设计就不是完整的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要求教师重视如何教,更重视学生如何学。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或帮助。所以,教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要努力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反馈及时、准确的特长,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正确地调整教学程序。媒体设计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即必须进行学习评价。所以教师应努力把反馈信息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系统的始终,从而可以加强随堂的即时反馈评价,满足现代教育大信息量教学的需要。
  四、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教师应该从实践出发,不断积累经验,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需要,设计出使符合学生自身实际的课件,真正使多媒体课件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丽丽.浅议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设计及运用[J].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育,2006,(05).
  [2]孙铁英.浅谈多媒体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03).
  [3]刘凤艳.影响多媒体课件课堂应用效果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
  (编辑:LP)
其他文献
利用高温烟气加热实验室规模输送床模拟菱镁矿闪速轻烧工业输送床反应器,建立基于热重分析计算菱镁矿中MgCO3分解率方法,研究了煅烧条件和原料粒径对菱镁矿细粉输送床分解的
电视台是传统媒介的代表,也是人们获取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消息的渴求也在逐渐剧增,公交车、地铁随处可见用新媒体浏览信息的人
昆山中环快速化改造过程中的大直径钻孔桩施工采用泵吸反循环成孔工艺。以此为背景,对泵吸反循环成孔工艺进行综合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在砂质软土地层中,亦可采用反循环成
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人力资源外包的基础理论,在分析中小企业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的传承离不开图书。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表现在教育方面,很多人的处境是“无书可读”,没有选择图书阅读的机会。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对着大量的图
报纸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这一人类
本文针对“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教学实践,将“嵌入式系统设计”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面,对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索,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摘要:高校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特殊群体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往往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笔者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出发,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现状加以分析,强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教育;和谐校园    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各种原因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基本情况,以提高今后对ADR的重视和上报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收集的57例ADR报告,分别按各年度上报例数、报告来源及不上报ADR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