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在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中的发生率及治疗策略。
方法入选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植入的除颤器[单、双腔ICD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353例。所有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患者按既定不同方案设置参数。术后室速发作负荷≥10%且频率<160次/min定义为需优化参数治疗的慢频率室速,分为A组1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为低能量电击组;B组3次ATP为高能量组。
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02例(29%)发生室性心律失常。ICD参数需优化治疗的有27例,共发生慢频率室速876次,A组共有422阵室速,B组有454阵室速。A组ATP1次成功率为67%(282/422)与B组ATP3次71%(322/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B组ATP3+20J成功率89%(404/454)较A组ATP1+5J组79%(333/422)成功率高(P=0.04)。A组ATP1+5J治疗成功率与自身ATP1次相比有明显提高(P=0.03);B组ATP3+20J比单纯ATP3成功率高(P=0.011)。
结论慢频率室速在植入ICD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大剂量服用胺碘酮及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对于负荷较重的慢频率室速患者,1次ATP治疗+小能量电击治疗,可能获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