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_SQ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受学习习惯的影响,不少学生的思维能力过于薄弱,即使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也难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已经逐渐成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当中的难点。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简要分析造成学生思维能力过于薄弱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思维局限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是灵活而又多变的,没有严谨发散的思维习惯,便难以深入理解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数学学科当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值得每位教师细心思考与耐心研究。能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否深刻而全面。以下将联系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实际,逐步分析如何针对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局限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存在思维局限的主要表现
  1. 理解数学概念时存在思维障碍
  虽然初中数学学科当中的知识内容,较之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理论性更强,抽象性更加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学生若能深入理解其基本概念,便能逐渐掌握其基本的应用原理。但是受思维局限的影响,不少学生在认知初中数学学科当中的数学概念时,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以至于不能掌握知识概念当中的核心要素,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过于片面而肤浅。就以初中数学知识当中的“单项式与多项式”知识内容为例,许多学生在理解该知识内容的过程当中,会简单的忽略“数字也算单项式”这个知识要点,从而在判断代数式的过程当中出现无可避免的错误。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当中的许多概念性问题,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这些知识点亦或是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学当中的基础阶段,便难以获得更加深刻的多向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克服思维障碍,是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的重要目标。
  2. 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思维定势
  现代社会呼吁创新型人才的出现,而教育的目标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否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也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被充分挖掘。只有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才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能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检验着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准。但是从学生们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表现分析,不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势的出现,从根本上扼杀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就如在遇到“设a≠b,且a2-4a-1=0,b2-4b-1=0,求代数式a2 b2-ab的值”这样一道题目时,许多学生可能会因为存在思维定势而尝试利用解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却由于计算量过于庞大而陷入解题的困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墨守成规的,只有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灵活转变思维方式,才能进行思维的创新而摸索出正确的答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思维定势,是学生存在思维局限的又一表现。
  二、 造成学生存在思维局限的主要因素分析
  1. 教学过程中忽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数学学科当中的许多知识理论都富有鲜明的规律性与推测性,而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解题者的归纳与总结,尤其是初中数学学科当中的几何问题,唯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观察到不同几何图形存在的特殊现象,并针对其特性进行归纳推理,才能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但是许多教师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至于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无法形成数学素养,严重耽误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以“已知s、t是方程x2-3x-2008=0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s2-4s-2008)(t2-4t-2008)的值是多少?”这道初中数学题目为例,如果按照一般的解方程思想求出“s”与“t”的值,代入方程求解未免显得解题过程过于复杂,而通过对题目内容的整体观察,代数式“(s2-4s-2008)(t2-4t-2008)”可以转化为“(s2-3s-2008-s)(t2-3t-2008-t)”,进而把题目化简为求“st”的值,从而快速而准确的得出题目答案。唯有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让学生以敏锐的直觉捕捉到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在拓展学生思路的同时帮助其突破思维局限。
  2. 未能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从而产生思维定势
  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俗语所形容的那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绝不仅限于一种。而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却忽略引导学生在各类数学问题的探讨中进行多向性思维,以至于学生依赖于用以往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思维定势的产生扼杀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在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趋于多元化与多向性的现代,盲目迷信权威只会让学生对事物缺乏自己的看法与独到的见解,教育的目的正是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而数学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唯有教師基于学生特点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清晰掌握各类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才能避免学生陷入思维定势的笼罩之中,形成创新型的思维方式。
  三、 初中数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的教学方法分析
  1. 数学知识对比讲授中帮助学生清晰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学科当中的知识内容带有极高的系统性与整体性,而能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也间接决定着能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当中的基本概念,教师应当联系起各类教学内容,在对知识内容的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对各类知识概念加以区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概念的认识,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就以初中数学学科当中的“一元二次函数”知识内容为例,与学生之前学过的“一元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内容联系密切,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的分析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明显地感受到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化对函数知识的理解,进而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在知识概念理解中存在的思维障碍,从而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
  2. 问题引导中顾及学生的思维发展
  许多学生思维存在局限的原因,在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而深刻,而思维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存在的缺陷,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确保学生能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养成严谨求实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以新颖独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以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全面深刻的思维习惯。而问题的设计也要充分顾及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否则便难以起到足够的成效。一方面,有效的问题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清晰了解到自身在思维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谨小慎微的思维习惯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另一方面,适当的问题引导改变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得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就以“已知方程m2x2 (2m 1)x 1=0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为多少”这个问题为例,许多学生可能会忽略考虑“m的取值范围”而对问题做出解答,从而造成结果的错误。而教师顾及到学生思维的局限,以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突破思维局限。
  四、 总结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需要结合学生存在思维局限的原因加以改变教学方法。观察能力薄弱、思维模式僵化是造成学生存在思维局限的主要原因,唯有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清晰掌握各类数学概念,问题引导中顾及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
  参考文献:
  [1]赵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才智》,2017(8).
  [2]黄衍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6(12).
  [3]赵梅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8).
  作者简介:卢顺香,福建省漳州市,福建平和广兆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就整個小学语文学习过程而言,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不仅关系着学生语文成绩,还与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阅读不仅依托课内,更应得益于课外,课外拓展阅读更能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现如今,小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文本数不胜数,爱读课外书的孩子也比比皆是,可到头来却发现,孩子的收益很小,阅读能力也很差。指导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成为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小
摘要:教好语文是不容易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掌握教学理论,又要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与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教学观念  新教改的背景下,语文的教学地位趋于上升,要搞好语文教学,又能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就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学积累,写起作文才能得心应手,文采横溢。本文从挖掘素材,强化训练;传授方法,及时迁移;抓住契机,有效指导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以读促写,让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比翼双飞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素材;传授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两个板块联系紧密,缺一不可。作文教学就是语文老
摘要:国家教育体制的逐步规范,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课堂中最重要的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构建高效课堂。从国外来看,西方比较重视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寻求课堂教学模式及途径,其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已经较为系统。就国内来说,理论研究成果也比较显著,特别是进入21世纪,教育全面改革,创新突出,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也如火如荼。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改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实,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来学习新知,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节课过后,学生的能力有无得到发展,这应当是我们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最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理性的教学过程。新课改是近年来教育部下达的教育指令,是现今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集多个教学层次、多个教学方面为一体的改革性试探,在临床的高中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在临床的教学过程中本来就是一大难事,教师光在教授其知识点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大的障碍了,更不用说随之而来地要求对学生的
摘要:从HPM的视角研究了关于初等数论绪论课的课堂教学设计。首先从初等数论的课程价值及教学现状出发,介绍了初等数论的主要内容及学科发展简史。其次,简单介绍了几个重要数论难题,了解这些难题的研究状况。最后,通过数学名著及相关人物,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及国外古代数学的成果,让数学史料融入初等数论的教学中,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对初等数论有个初步认识。  关键词:HPM;数学史;初等数论;数学教学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师一直在探寻的问题。课堂气氛是指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的一种教学感受。同时这样的气氛不是单向的,学生在感受到这样的氛围后需再及时地反馈给教师。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课堂气氛  高中数学教学的探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虽然学生自从学龄起就开始接触数学这一门学科,但是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广阔性和深奥性,学生往往不能很
摘要: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新课标提出的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目标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淡薄、能力较弱。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对代数方法的认知不够深刻、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不强、解方程的能力较弱,所以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运用策略对比,体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培养代数意识,备好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训练方程解法,打好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计算基础、寻找等量关系,突破列方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