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本位看纪录片《故宫》《台北故宫》的人本精神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本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人,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例,采用内容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受众的角度对两部纪录片中所体现的人本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纪录片;故宫;台北故宫;人本精神;受众本位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载体,拥有强势的传播功效,在“快餐化”、娱乐化的模式中,电视纪录片是相对高层次的节目,智利纪录片导演顾滋蔓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在我国,电视纪录片承担着传播国家文化思想观念等任务,担负着普及人文观念的责任。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和生活理念,对一个国家而言具有纽带和粘合的作用,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具备人本精神的纪录片,才可肩负起电视纪录片的职责,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博得大众的喜爱,长久的电视节目中生存下去。
  所谓人本精神,也就是“以人为本”,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本精神又叫做人本思想、人本主义,最早由古罗马西塞罗与格里乌斯提出,指“人性”“人情”以及“万物之灵”。人本精神强调尊重人的自由、平等,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协调进步,建立以认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是人本精神的实质内涵。
  “受众本位就是以普通受众为大众传播的中心,以受众作为传播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即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以受众的满足为终点。”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指的是人们受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驱使,会主动使用大众媒介或其他形式的媒介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人们观看电视基于人们对电视内容的需求和渴望,纪录片无论承载着创作者何种思想理念,最终都是要播给观众看,好的纪录片一定能够满足观众的需要,能够经受市场的考验。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历来重于说教,形式古板,“我国的纪录片往往口碑很好,但市场反映不佳”。2005年《故宫》播出,收视率一度超过同期热播电视剧,并获得多个奖项,引发好评高潮,连周兵导演自己都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轻观众也喜欢看历史纪录片”。暨南大学谭天教授认为:“从《故宫》看到了中国纪录片的转机”,《今传媒》称它为“冲顶中国纪录片‘珠峰’。”這么多的赞誉,归根结底是因为《故宫》走出了符合自己规律的市场化道路,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和支持。
  一、关注文物背后的人
  早些年拍的有关历史文物纪录片,都是单纯的记录文物,讲解文物的来源、材质和意义等,如日本NHK拍摄的《故宫之宝》,很少涉及到与文物相关的人,不免显得乏味,说教意味浓厚。但是在周兵拍摄的《台北故宫》里,叙事模式是每一集一个主人公,这个主人公必定是于这一集想要展示的文物相关的人,可能是文物迁台史的经历者,也可能是花费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这些文物的学者。通过这些人引出相关文物,再通过文物透视与其相关的人物的思想与生活。比如随着文物迁台的庄严父子,庄严一生都与迁台文物结合在了一起,从1933年入宫看管文物,后来随着文物带着家眷南迁至台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长,共40余载光阴,他从一而终了,临病逝前他有两个愿望未了,一个是三希帖没能同堂,一个是没能把这些宝贝再带回故宫。还有李济和李光谟父子,一同赴台,李光谟为了完成学业又返回大陆,没想到一别便此生再未相见,令人感慨惋惜。再如八年都没有做出出色作品的陈祖章,因雕刻了一枚橄榄核舟受到乾隆赏识,从此命运改变。因为关注到了这些与文物相关的人,让整部影片显得更具有可看性和人情味,仿佛历史也充满了感情,文物也有了言语,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可看性变强,作者想要表述的人文精神也于无形中渗透给了观众。
  二、最大限度满足观众需求
  在拍摄《故宫》时,导演周兵说过,在选材上要新,尤其是信息上,要拍出观众平时看不到的故宫。从生活文物到历史故事,从历史事件到宫廷生活,用客观的角度揭开了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向人们呈现出紫禁城中最真实的生活点滴,满足观众对帝王生活的窥探心理。
  自1948年国宝迁台后,我国大陆人们很少能听到有关台北国宝的消息,但是这批65万件宝物在中国国宝中堪称经典,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台北故宫》中,导演花费大篇幅详细的介绍国宝迁台的过程,利用史实资料和人物访谈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形,都有哪些国宝去了台湾,那些国宝又在台湾经历了什么,台湾人们是如何看待这批国宝,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两岸人们都做了那些努力。影片还花费一番心思在船体台湾社会和百姓生活面貌上,“交代一些民生和台湾岛内的生活,这也是大陆观众想了解的”。《台北故宫》与《故宫》相比,在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大不同,显得更平易近人了一些,这反而更能激起观众对海峡对岸人们和宝物的兴致。
  三、占领市场,由“小众”变“大众”
  长期以来,纪录片一直都在“文艺”与“商业”间徘徊,过于强调个人和独立性,则大众难以接受,成了无法流通与市场的“艺术品”,过于商业化又可能会背离了纪录片的本质。但是《故宫》的运营可谓是突破瓶颈,迎来新阶段。主要分三个部分,即广告营销、海外版权营销和DVD成品销售。《故宫》在内容、手段、理念、技术上的创新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迎来了收视高潮,所以央视在播放前后的广告费用也会随着上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购买了《故宫》国际版特辑的海外独家发行代理权,并在《故宫》的基础上改编出两个小时的《揭秘紫禁城》,分别在164个国家播出,有2.9亿人观看;向海内外同时推广电视播映和音像制品。《故宫》究竟能否盈利,笔者不能随意猜测,但是它确实带来了纪录片市场开发的新模式——与国际电视机构联合制作、共同经营,它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海外电视市场中得到增值,并得到广泛、有效的传播。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精神文化如果不及时跟上步伐,社会容易陷入空虚浮躁金钱本位的氛围中。电视纪录片具有社会认知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只有坚持将人本精神贯注于电视纪录片,才能充分的表达人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状态和条件、人与人的沟通等等,才能真正的成为人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镜子。
  参考文献:
  [1]单万里主编.纪录电影文献[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赵翌、陈晓蕾.历史的影像化传播——电视纪录片《故宫》中的“情景再现”分析[J].新闻界,2007(10).
  [3]王红叶.主题画面化——浅析大型纪录片《故宫》的视听语言[J].声屏世界,2007(3).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的个性化是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诸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反映。把握自己的个性并扬长补短,是教师在探索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将数学课堂和教学个性化融为一体,才能是数学教学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显现出数学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学习个性化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教师注重开拓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运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是当今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它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优势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學结合起来,可
期刊
摘 要:汉长安城的建设工程主要集中于高祖、惠帝、武帝、王莽执政时四个时期。分为初、中、晚三个部分。本文选取汉代初期、中期、晚期各一项重点工程来阐述汉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它们分别为始建于西汉初期的汉代长安城、汉武帝时期重新修整的上林苑和汉代晚期新建的礼制建筑王莽九庙。  关键词:汉代建设工程;特征;分析探讨  一、西汉初期的未央宫和长乐宫  汉代初期,由于经历长时期的战争,财力物力大量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