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解放区报告文学发展概论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wboy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文学自“五四”诞生以来 ,其发展进程就始终处于时代与文化变革大潮的裹胁之中 ,带有“在野”艺术的鲜明印记。在 40年代中国文化转型大背景下孕育而出的解放区报告文学 ,则以其别样的风貌与基调 ,呈现出时代精神对报告文学文体规范的整合与重构 ,预示着报告文学将从身处“江湖”而居身“庙堂”,最终完成由既定秩序的批评者向维护者的角色转换的全过程 : 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the reportage has always been under the threat of 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culture. It has a distinctive imprint of the art of “being wild”.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1940s, the Jiefang District reportage, which was born out of its own style and tone, presented the integ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n the reporting style of the reporting literature, “Rivers and lakes” and living “temple”, and ultimately completed by the established order of the defenders to defender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version
其他文献
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思想与“民族一人民的”文学概念,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其意识形态革命的政治目的,这一革命的主体是市民社会,领导人是知识分子,建设“民族一人民的”文学
摘要: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成就未来唯一的途径,人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话题,因此,在当今语文研究百花齐放的状态下,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有力的成果如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表达;做好课后学生直接的交流,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是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这样使教师既能扎实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北京文学》2015年9月号编发了《我入学后发表的第一首诗——燕园琐忆(一)》一文后,一些读者朋友问我:当年你初到北京,不知道给你编发“第一首诗”的“编辑同志”是谁,那么
利维斯派对于早期的文化研究,既是学术资源也是挑战对象。利维斯派为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直接的文学滋养、文化对抗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模式、大众审美教育机制和文本分析
8月3日,2018新疆塔城乌苏啤酒节开幕,“啤酒之都·幸福乌苏”的和谐乐章再一次在天山脚下的乌苏市奏响.rn2008年,随着“啤酒之都·幸福乌苏”首届乌苏啤酒节开幕,当地群众与
期刊
7月21日,美丽的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迎来了来自国内外各方游客,大家一起共同见证了“2018年第二十一届东归那达慕大会暨新疆西域马会马术耐力巡回赛(巴音布鲁克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