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达磁共振加速器初步临床实践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分析医科达磁共振加速器(Unity MR-Linac)摆位精度及流程时间等相关问题。

方法

回顾Unity MR-Linac实验入组患者共14例,统计分析所有分次的治疗时间(包括摆位、扫描、重新制订计划和出束时间)和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随机选取常规加速器使用一体架固定的患者11例,统计摆位误差。成组t检验两组摆位误差的差异。

结果

Unity组患者在左右、进出、升降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5±0.30)、(0.02±0.57)、(-0.10±0.28) cm;总体平均治疗时间为36.87min,其中摆位平均时长5.40min,扫描平均时长7.48min,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长7.46min,出束平均时长9.48min。常规加速器组患者在上述3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5±0.25)、(-0.01±0.25)、(-0.03±0.23) cm。两组摆位误差在左右方向不同(P<0.001),进出和升降方向相近(P=0.061、0.374)。

结论

除左右方向外,在无激光灯情况下患者的摆位误差与常规加速器摆位误差相近。应用流程在顺利情况下治疗时间也在患者承受范围之内。MR引导放疗应用前景广阔,流程上需要优化。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比较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与自由呼吸(FB)模式配合bodyfix固定装置在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40例胸部肿瘤行SBRT患者,均分为ABC组和FB组。两组采用bodyfix固定装置固定后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配准,得到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移误差。校正摆位误差后SBRT同时逐弧行分次内CBCT并配准,直至治疗结束。结果ABC组患者配准后左右、头脚
本文报道一例2017年10月26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脾区巨大多形性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因该疾病鲜有临床报道,临床诊疗经验亦极为匮乏,期望通过对该例患者的临床诊疗回顾及文献复习,提高广大普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知,并为未来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