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发现另一颗像塔比星那样闪烁的恒星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ncx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中还有另外一颗奇异闪烁的恒星。
  天文学家使用位于智利的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明暗变化奇异的恒星,这让人想起了塔比星——颗曾经被认为拥有外星超级结构体的恒星。
  超级结构体的想法首先在2015年提出,不久之后被撤销,主要是因为有数据显示这种亮度的衰减有可能是尘粒遮掩住恒星光线所致。新近发现的这颗恒星的行为也可能不是外星生命所为。但是它实在令人困惑,来自于巴西圣卡塔琳娜州联邦大学的天文学家Roberto Saito说道。他和他的同事于2018年11月6日在arXiv.org上就这颗恒星奇异的闪烁作了报告。
  “我们不知道那个物体是什么。”他说道, “那实在太有意思了。”这颗恒星或可拥有一些绕行的残骸,这些残骸会定期地挡住星光,但是Saito和他的同事们表示他们需要更多的观测确定那是否可能,或者这种奇异的闪烁是由其他原因所导致的。
  当研究团队从VISTA望远镜(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的数据中锁定这个目标时,研究人员一直在搜寻那些随着爆发而突然增亮的超新星和恒星。这些数据只是针对银河中心大规模探查数据的一部分,它们被称为银河VISTA变量.或者VVV。
  与增亮恰恰相反,这颗恒星突然变暗。研究团队将它称为VVV-WIT-07,这到底是什么呢?
  从2010年到2018年,这颗恒星亮度的增加与减少从没有固定模式。这种亮度模式的缺乏与塔比星十分相像,除了VVV-WIT-07的亮度可下降达80%,而塔比星的亮度只会下降20%。
  此外还有一颗被称为J1407的闪烁恒星,它可能更为匹配。这颗恒星周期性变暗程度可达95%,来自于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Eric Mamajek和他的同事在2012年对此作过报告。天文学家认为J1407的一顆绕轨运行的行星具有庞大的星环系统,它能够周期性地遮掩恒星。
  发现的多颗恒星都会偶尔变暗,这或许意味着这种闪烁的来源,不管它们是什么,它们必须具备相对的常规性,来自于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Tabetha Boyajian说道,她是塔比星的同名人。
  “如果这种现象与塔比星的状况相同,那么我们就不能对2个系统发生的状况援引一种详细的说明进行解释,”Boyajian说道, “如果在所有地方观察到的恒星都与这个相同,那么它就会成为发生于自然界中真正普通的事情。那真的很酷!”
  但是她并不确信那些恒星都是相同的。
  因为VVV-WIT-07位于银河系平面上,从地球到这颗恒星的视野中充满了尘埃,因此很难辨认出它的详情,诸如恒星的距离及恒星的种类等。如果它是一颗年轻的变星,举例来说,那么它的亮度衰减或许来自于内部。天文学家也就不必引用轨道运行环或者其他奇怪的理论进行解释。
  “现在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摆在桌面上了。”Boyajian说道,“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
  Saito和他的同事们希望采用更大的望远镜追寻这颗恒星,诸如直径8.1米的双子望远镜或者阿塔卡马的巨型毫米波天线阵列,它们正好都在智利。
其他文献
2012年7月15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分营(简称“上海科学营”)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开营,营员们在上海的科学之旅自此开始。  复旦大学的科学营活动为期7天。根据学生提交的课题设想,复旦大学将他们分学科编入不同的学科组,并根据该校的资源特色和学科特色,以探究型的学习方式贯穿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在此次夏
2019年5月,世界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的召开发来贺信。习近平指出:“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自2017年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各地广泛开展青少年人工智能普及活动,让青少年能够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存在,培养他们乐于参与人工智能活动的热情。  借助学生身边的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 (NGSS Lead States.2013)已经发布2年了,与之相关的工作及其采纳与实施在美国全国持续推进着。各州采纳NGSS的步伐、它的实施及如何评测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讨论我们现在到了哪儿,以及到目前为止我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当我们实施NGSS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教育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赛先生来了”展厅互动式解说项目在2014年举办的第2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的评审和展示过程中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肯定,最终荣获了一等奖。回顾这个活动项目的创意策划和组织执行过程,我有些感受和收获与科技馆的各位同事们一起分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经验。  在推出“赛先生来了”这个项目之前,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大多数活动都是在展厅以外的独立区域举办的。比如探索角活动区和小课堂教
儿童常有很多愿望,比如想当医生、电工、工程师或者科学家。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往往只能选择一条人生道路,无从实现如此多的梦想。“星期8小镇”儿童科学生活体验馆(下文简称“星期8小镇”)就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而出现的。在体验不同职业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增强动脑、动手能力,了解科学常识,并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星期8小镇”是国内首家面向未成年人的,以职业体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型科普场所。这
研究背景  猕猴桃植株栽培过程常因土壤中氮、钾、磷等元素不足,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低、抗病能力弱,易发细菌性溃疡等典型病害。而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又会带来果品品质下降、抗病性降低、农残超标、土壤板结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为核心,使农作物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类肥料制品。与化肥相比,微生物菌肥应用于农业生产优势明显,如用量少、肥效持久、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
我是一所大城市的教师,那里学生的情况多种多样。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是种族和语言,还包括其学业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几年前,我问一年级的学生:“石头是有生命的吗?”令我吃惊的是,好几个学生兴奋地说:“是的!”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契机。它促使我重新评估之前教授生命科学课程的方法。那一刻,我忍住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而是试着问一些问题来质疑他们的逻辑。以下节选自当时我与一个
当我逐步开始使用《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的时候,我开始仔细研究我在课堂上使用的课程和活动,以确定我是否仍然可以使用它们。我优先考虑的重点是建立与新标准一致的课程,同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3个维度目标的学习中。我以前使用的许多资源并不符合NGSS,但不是所有的都需要被抛弃。相反,有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修改后能够符合NGSS的要求,成为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现象的教学序列的一部分。  多年来,我
杨元魁,博士,就职于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儿童情感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评测与培养。  今年刚过完春节,一个噩耗从大洋彼岸的斯坦福大学传来,一名26岁的中国留学博士生在实验室自縊身亡,人们在感到痛心和惋惜的同时,也在讨论过重的学业压力是否引发了这位年轻人罹患抑郁症。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因延
为了进一步增强科学工作室作为普通科技活动场所的职能,加强科技场馆的教育功能,4月8日下午,山西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活动进校园”活动邀请了山西大学环境资源学院魏海英教授,为万柏林区五中的60名学生带来了“化学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实验”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是山西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活动进校园”项目在万柏林区五中的具体实施。此次进校园,工作室带来了“化学农药等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实验”活动的第二、第三阶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