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来源 :世纪之星·交流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认知能力是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其既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也是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还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和初中生认知特点以及国内外相关学者观点,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做了综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 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一、导引地理图像,培养认知区域位置的能力
  认知区域位置的能力即学生在认知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时,通过已给出的各种材料(如经纬度的度数和范围、海陆轮廓、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和结论所表现出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提供各种图示资料,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和技巧,以提升其能力。
  如教学“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时,相关文字材料和图片完整呈现了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以及地形特征,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些学习材料,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能够顺利地认知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为了促进学生对区域位置有更为系统性的认知,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补充其它图示,以多图像导引的方式,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认知青藏地区的位置:①指出青藏地区在我国的位置。②指出青藏地区在我国三级阶梯上所处的位置。③指出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并找出青藏地区的邻国。④指出位于青藏地区的省级行政区。
  通过对补充图示的有序观察与思考,学生不仅可明确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对青藏地区的地势、地形特征也有初步的感知,而且通过联系《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知道有哪些省级行政区位于青藏地区以及青藏地区有哪些邻国,从而形成对青藏地区位置的全方位认知。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如何完整地认知区域的地理位置,掌握认知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从知识上升为方法,从方法上升为能力的区域位置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体验情境,培养认知区域特征的能力
  如“青藏地区”教学,教材设计了丰富的图文资料,向学生呈现青藏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特征,如以感性图片(雪山和冰川)展现青藏地区的“高寒”,以活动(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体现青藏地区光照强、空气稀薄的特点,以阅读材料“藏袍”反映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通过这些图文资料的解读可以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学生生活所在地有强烈的反差,如能创设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习情境:去年暑假老师利用假期去青海省旅行,在那里不仅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也真切体会到“大美青海”的魅力。但也对当地的一些现象产生疑问,大家可以帮忙解答吗?
  播放微视频:“大美青海”,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在炎热的7月,为什么在青海省还能见到雪山、油菜花?请解释原因。
  2.了解藏袍的功能吗?这反映了青藏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知道“高原红”吗?藏民脸上的“高原红”是怎么产生的?
  4.请总结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从以上活动可以看出,设置切合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促进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各类地理图表、文字材料的解读,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综合运用以促进能力的提升。
  三、善用比较教学,培养认知区域差异的能力
  区域差异是区域联系发生的基础,学生在识别区域差异时,需要通过比较法分析区域在发展条件、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差异,以此探究区域未来的发展态势,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即为认知区域差异的能力。学生掌握认知区域差异的能力,就能形成从差异性的角度认识地理环境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形成综合思维能力。
  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而要准确理解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就需要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比较不同區域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例如,青藏地区的风光与我国其它区域相比有其独特性,实际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如西北地区)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区域差异,理解青藏地区风光的独特性。
  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以上比较,学生一方面会对两地的自然环境差异有深刻认知,由此理解两地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且通过这样的意义建构而形成的认知体系,学生也更易理解、不易遗忘;另一方面方法的實践应用能促进学生归纳比较、因素分析等能力的提升,综合思维能力也得到较好发展,这些都可为人地协调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搭建探究平台,培养认知区域发展的能力
  区域发展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学生在认知区域发展时,需掌握以下能力:区域发展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即熟练运用有关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方法,由原因探寻结果或由结果追究原因的能力;区域发展过程的描述与归纳能力,即完整地描述区域某一方面(如环境、产业等)的动态发展过程,并归纳其规律的能力;区域发展问题的探究能力,即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区域发展历史,探寻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尝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的能力。
  可见,在培养学生认知区域发展的能力时,应尽力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有效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发展和提升其能力。本节教材讨论的是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其与我国南方、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显著的差异,如何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青藏农业的这种独特性?根据课标要求可设计如下的探究学习活动:①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特征,并指出青藏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②分析青藏地区高寒牧业的发展条件及主要特色。③细读教材,分析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限制因素。④根据青藏地区农牧业发展现状,讨论今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自主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发展因果关系分析能力、发展问题探究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能深刻认识到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是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结果,从而强化学生对区域的认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问题、活动和游戏、竞赛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和创设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策略;研究  一、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党和国家给予教育的殷切期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拥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就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
期刊
[摘 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本文研究了培养学生语感
期刊
[摘 要]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教学中坚持反思,坚持独立的思考,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作为教师必需的素养。  [关键词]反思; 思考; 教师素养 ; 社会需要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但是在教育学的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向文字表达能力转换的过程。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等各个方面尚在初级阶段,这就造成了历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令师生双方都抓狂的局面。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作文教学是一门非常具有灵活性且忌讳形式化的教学。只有在前进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指导,才能做好小学作文教学工作。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思维活跃,爱表现,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和实施课堂提问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直接反应了其是否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重、难点是否把握准确,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和为教师提供反馈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做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期刊
[摘 要]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丰富多样的想象能力才能激发对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热情。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进行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图像与语言的联系与结合早已有之。视觉艺术作品或呈现“诗性”审美特质,或于创作形式中整合绘画与文字资源。随着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艺术家对各种媒介元素加以调用和综合,语言文字基本作为纯形式元素得以依托报纸、书籍、海报等包含文字的创作材料呈现于作品中;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语言文字成为观念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
  芭芭拉·克鲁格是一名以摄影拼贴而闻名、极具先锋性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上,她将现代艺术开启的挪用、拼贴手法发挥至极,通常将主流印刷媒体上的图片与大胆醒目且极具挑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从而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及时改进活动方案,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一来,语文课改成效就会愈发显著。在评价中进步,进步中成长,学生全面发展,人才价值快速提升,有助于时代教育的创新发展,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善构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布置阅读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因材施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这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课堂逐渐从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这些可喜的现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后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浮躁与放任,这种虚假的“繁荣”引得我们深思: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小学科学教堂教学的实际结果显示,现实中许多教学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是摆在广大师生和家长面前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