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创造,是使现代标志具有创意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键。中国现代标志设计应该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形成自身独特的民族个性,这样的标志才更富有创造力、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标志设计 传统 现代 传承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当代设计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追求现代,不能拒绝传统,必须以现代人对传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为前提,因此,在因“全球化”而导致巨大文化变迁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以人类的最新文化成就反观自己的传统,又不断以我们的传统文化审视人类最新的文化成就。
标志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符号,旨在将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精神、理念等通过特殊的图形符号表达出来,使人们在看到标志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理解,从而产生对标志所代表事物的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图案内容丰富,具有多样的造型形式和深邃的寓意内涵。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合理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是使现代标志具有创意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键,这样的标志才更富有创造力、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国古代先民将似真似梦的幻境与无形无迹却又无往不在的虚空融为一体,超脱、浑厚而又空灵,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与梦想憧憬。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到明清的吉祥符号,都体现了这种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并在绘画与艺术等领域中表现出其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美学价值。
华夏民族自古崇尚自然,无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南方的农耕民族,他们对自然顶礼膜拜,并与自然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先民生活在山泽原野之中,与宇宙天地及自然界奇禽异兽的活泼生命相接触,接受自然的感应,运用丰富的暗示力和象征力代替对形象的实际摹写,于是自然形成流传数千年并深入炎黄骨髓的传统文化元素。
可以说,传统文化元素是民族观念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功能。先人把特定情感和观念与物的形式相联系,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寓意。如著名的太极图形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俗称阴阳鱼,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单从图形设计的巧妙性来说,它成功地运用了图底反转,对比强烈却又融会合一。从构图来看,太极图形给人的感觉是动态中的平衡,本身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视觉特征与记忆符号。同样,那些以此为构图模式设计的标志图形,同样延续着这种动态平衡的力量和美态。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为香港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标志将双鱼符号与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首写字母“S”同构,以此象征企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同时“鱼”与“余”同音,又蕴含着“连年有余”之吉祥意蕴,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当然,除了像太极的阴阳鱼图形这一类构图,共用的构图方式也常常出现在中国民间吉祥图形与文字中,折射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单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传统艺术中就产生了丰富的图形、文字、符号。比如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強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通过以“古铜钱”与“中”字相结合的形式来传达深刻的寓意。将传统符号与现代标志设计所需求的信息传播、文化心理等因素相契合,它们的丰富寓意便会在现代设计中重新释放,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传统符号因其丰富的造型和吉祥寓意,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文化,沉淀为民族审美心理图景,经过现代设计手法的演绎,焕发出神奇的魅力,并在当下商业文化传播中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诸如中国联通、北京奥运标志等一批兼具民族文化魅力和现代审美时尚的新形象,都是为大家所认同和推崇的标志设计的精品。
民俗图形其实是古代先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憧憬的一种形象表达,在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既有多样而统一的格调,又有独特、深厚、富有魅力的民族个性和民族意蕴。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往往能从民间风俗文化中寻找到许多经典的图形元素,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处理方式,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之风。
抽象的中国几何纹样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寓意,是现代设计创意的重要元素。方胜、万字符、如意、双钱、盘长等几何纹样都被广泛的运用在当今标志设计中。设计师将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融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标志所蕴含的理念与个性。将约定俗成,并已在国民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的“形”和“意”,沿用到标志所属公司的固有的内涵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民族性,是中国现代标志设计走向成功的必然趋势。
传统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我们探索现代设计民族性的重要资源和基础,任何新的创造都不可能切断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观念,设计教育和设计评价表现出盲从西方的趋向,这导致设计活动中中国本元文化的缺失,中国设计界也因此屡屡受到西方同仁的质疑和批评。中国设计师在历史转型中感受到的这种“话语失落”的痛苦,根源就在于我们对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继承的缺失,这造成我们对标志设计所秉承的理念的盲从和失落。我们知道,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与时代气息的创造和弘扬,才能赋予标志设计艺术恒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章莉莉:《标志设计完全手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2] 李砚祖:《平面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邓靓,女,1980—,湖南衡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教学,工作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标志设计 传统 现代 传承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当代设计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追求现代,不能拒绝传统,必须以现代人对传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为前提,因此,在因“全球化”而导致巨大文化变迁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以人类的最新文化成就反观自己的传统,又不断以我们的传统文化审视人类最新的文化成就。
标志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符号,旨在将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精神、理念等通过特殊的图形符号表达出来,使人们在看到标志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理解,从而产生对标志所代表事物的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图案内容丰富,具有多样的造型形式和深邃的寓意内涵。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合理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是使现代标志具有创意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键,这样的标志才更富有创造力、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国古代先民将似真似梦的幻境与无形无迹却又无往不在的虚空融为一体,超脱、浑厚而又空灵,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与梦想憧憬。从远古的图腾崇拜到明清的吉祥符号,都体现了这种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并在绘画与艺术等领域中表现出其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美学价值。
华夏民族自古崇尚自然,无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南方的农耕民族,他们对自然顶礼膜拜,并与自然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先民生活在山泽原野之中,与宇宙天地及自然界奇禽异兽的活泼生命相接触,接受自然的感应,运用丰富的暗示力和象征力代替对形象的实际摹写,于是自然形成流传数千年并深入炎黄骨髓的传统文化元素。
可以说,传统文化元素是民族观念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功能。先人把特定情感和观念与物的形式相联系,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寓意。如著名的太极图形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俗称阴阳鱼,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单从图形设计的巧妙性来说,它成功地运用了图底反转,对比强烈却又融会合一。从构图来看,太极图形给人的感觉是动态中的平衡,本身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视觉特征与记忆符号。同样,那些以此为构图模式设计的标志图形,同样延续着这种动态平衡的力量和美态。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为香港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标志将双鱼符号与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首写字母“S”同构,以此象征企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同时“鱼”与“余”同音,又蕴含着“连年有余”之吉祥意蕴,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当然,除了像太极的阴阳鱼图形这一类构图,共用的构图方式也常常出现在中国民间吉祥图形与文字中,折射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单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传统艺术中就产生了丰富的图形、文字、符号。比如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強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通过以“古铜钱”与“中”字相结合的形式来传达深刻的寓意。将传统符号与现代标志设计所需求的信息传播、文化心理等因素相契合,它们的丰富寓意便会在现代设计中重新释放,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传统符号因其丰富的造型和吉祥寓意,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文化,沉淀为民族审美心理图景,经过现代设计手法的演绎,焕发出神奇的魅力,并在当下商业文化传播中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诸如中国联通、北京奥运标志等一批兼具民族文化魅力和现代审美时尚的新形象,都是为大家所认同和推崇的标志设计的精品。
民俗图形其实是古代先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憧憬的一种形象表达,在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既有多样而统一的格调,又有独特、深厚、富有魅力的民族个性和民族意蕴。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往往能从民间风俗文化中寻找到许多经典的图形元素,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处理方式,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之风。
抽象的中国几何纹样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寓意,是现代设计创意的重要元素。方胜、万字符、如意、双钱、盘长等几何纹样都被广泛的运用在当今标志设计中。设计师将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融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标志所蕴含的理念与个性。将约定俗成,并已在国民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的“形”和“意”,沿用到标志所属公司的固有的内涵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民族性,是中国现代标志设计走向成功的必然趋势。
传统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我们探索现代设计民族性的重要资源和基础,任何新的创造都不可能切断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观念,设计教育和设计评价表现出盲从西方的趋向,这导致设计活动中中国本元文化的缺失,中国设计界也因此屡屡受到西方同仁的质疑和批评。中国设计师在历史转型中感受到的这种“话语失落”的痛苦,根源就在于我们对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继承的缺失,这造成我们对标志设计所秉承的理念的盲从和失落。我们知道,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与时代气息的创造和弘扬,才能赋予标志设计艺术恒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章莉莉:《标志设计完全手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2] 李砚祖:《平面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邓靓,女,1980—,湖南衡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教学,工作单位: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