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要更新观念,根据学生的生源、知识的起点、完成作业的能力等情况,让“作业”和“生本”和谐共舞,还原现有整齐划一的教辅作业,教师为学生、学生为学生、学生为自己设计后置作业,服务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创设发展的舞台,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扬起冲向知识海洋的风帆。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数学 后置作业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应体现生本理念,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作业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和容量,而后置作业则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数学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然而在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布置作业,所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而且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模仿、重复地套用,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这好比是老师用同一尺码的鞋让所有的学生去穿,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有的人要削足适履。为此,我们要让让小学数学“作业”和“生本”和谐共舞(本文关注的是后置作业的设计),使后置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一、设计紧扣教材的多样型后置作业,在完成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作业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1、从激发学生作业情趣出发,设计包装型后置作业。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如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可布置“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千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3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l毫米长的铅笔和4厘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批了“可能吗”三个字,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题将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富有情境性的数学日记,说是给作业“包装”,其实质还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长度单位。经过“包装”的作业,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充满爱心的情感渠道,学生趣味盎然,乐在其中。
2、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学习作用出发,设计操作型后置作业。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布置动手操作类作业,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开发智力,激发兴趣,一举多得。
3、从珍视学生个性的生命体角度出发,设计自编型后置作业。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观察周围生活实际,弄清有关数据,编一道或几道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第二天便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编题作业,学生把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展示得淋漓尽致,进一步理解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而且还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4、从培养能力,学以致用的角度,设计拓展型后置作业。在教學“面积和面积单位”后,我让学生回家后在父母的协作下测量出一块地砖(或一块地板)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测量一个房间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再求出辅满整个房间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或地板)。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孩子们都能乐此不疲的完成。
二、设计来自生活实际的体验型后置作业,引导学生在健康愉悦的生活实践中发展数学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突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我们知道“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数学作业设计也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1、联系校园生活设计体验型后置作业。让体验型后置作业联系校园生活,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查找数学信息,在班级图书角设立“数学信息广角”;二是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如定期刊出班级黑板报的数学板块,办数学月报,让学生自己动手采写稿件,自行审编、自行设计版面。三是可以开展生活数学信息交流会,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四是组织开展校园趣味数学竞赛,如勇攀速算高峰,智慧大冲浪等。
2、溶入家庭生活设计体验型后置作业。教师及时进行家访检查,促进家庭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教学了《人民币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商场购物、当购物小主人,也可与爸妈谈心,了解父母一年来为你支付的各项费用,逐项列出,并说说感想等,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就能初步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拓展了作业的功能。
3、走进社会生活设计体验型后置作业。学生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调查你熟悉的三个人,用数字说明他们之间的区别。”去十字路口在10分钟内(或一定时间内)统计来往车辆的情况,而后能否建立‘红绿灯’问题,提出你的想法和方案?”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周围世界,提升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设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自主型后置作业,让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新课标但导的一个理念。现代教师应该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时间、进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照顾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后置作业及要求。我们一般布置A、B两选项作业,A项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容易些,B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稍微难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2、关爱不同层次的学生,建设“作业超市”,设立“后置作业自助餐”。在复习阶段,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方式、作业数量等,使作业练习更有层次性,富有弹性,为学生量身打造作业,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3、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布置特色型后置作业。(1)游戏表演作业,学生对这项工作颇有兴趣,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且表演得投入,其余学生看得认真,对“相背而行”与“相向而行”留下深刻印象。(2)绘画作业,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后,让有绘画才能的学生绘制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物体,如树叶、昆虫、装饰图案等,比一比,看谁画得美观,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数学之美,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4、根据学习需求,鼓励学生为学生、学生为自己设计后置作业。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A、B、c三个档次的学生分为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同时就近安排座位,使他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遇到困难可以请教组内的高手给予指导。与此同时,小组内同学每天为组内同学出一道作业:好生为差生设计补错题,好生为好生设计挑战题;自己为自己寻找或设计一道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作业。
四、设计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综合型后置作业,加强学科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合型”作业没有规定的内容,允许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或者跟几个同学一起合作来完成。数学作业设计还应从这里人手,让学生自定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学习自己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学习分工合作学习怎样捕捉、收集、处理信息,学习写“论文”,学习写“研究报告”,学习与人交往合作。这类作业涉及面广,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在数学能力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本教育不是不做作业,而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要改革现行教辅资料整齐划一,针对性少的局面,设计丰富多样的后置作业,为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心理氛围,及时给予学生多种形式的肯定和夸奖,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意义的任务,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作业的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兼.孙小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
[2]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徽教育出版社
[3]金 玲.有效教育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M]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数学 后置作业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应体现生本理念,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作业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和容量,而后置作业则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数学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然而在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布置作业,所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而且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模仿、重复地套用,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这好比是老师用同一尺码的鞋让所有的学生去穿,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有的人要削足适履。为此,我们要让让小学数学“作业”和“生本”和谐共舞(本文关注的是后置作业的设计),使后置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一、设计紧扣教材的多样型后置作业,在完成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作业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1、从激发学生作业情趣出发,设计包装型后置作业。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如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可布置“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千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3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l毫米长的铅笔和4厘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批了“可能吗”三个字,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题将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富有情境性的数学日记,说是给作业“包装”,其实质还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长度单位。经过“包装”的作业,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充满爱心的情感渠道,学生趣味盎然,乐在其中。
2、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学习作用出发,设计操作型后置作业。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布置动手操作类作业,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开发智力,激发兴趣,一举多得。
3、从珍视学生个性的生命体角度出发,设计自编型后置作业。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观察周围生活实际,弄清有关数据,编一道或几道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第二天便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编题作业,学生把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展示得淋漓尽致,进一步理解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而且还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4、从培养能力,学以致用的角度,设计拓展型后置作业。在教學“面积和面积单位”后,我让学生回家后在父母的协作下测量出一块地砖(或一块地板)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测量一个房间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再求出辅满整个房间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或地板)。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孩子们都能乐此不疲的完成。
二、设计来自生活实际的体验型后置作业,引导学生在健康愉悦的生活实践中发展数学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突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我们知道“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数学作业设计也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1、联系校园生活设计体验型后置作业。让体验型后置作业联系校园生活,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查找数学信息,在班级图书角设立“数学信息广角”;二是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如定期刊出班级黑板报的数学板块,办数学月报,让学生自己动手采写稿件,自行审编、自行设计版面。三是可以开展生活数学信息交流会,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四是组织开展校园趣味数学竞赛,如勇攀速算高峰,智慧大冲浪等。
2、溶入家庭生活设计体验型后置作业。教师及时进行家访检查,促进家庭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教学了《人民币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商场购物、当购物小主人,也可与爸妈谈心,了解父母一年来为你支付的各项费用,逐项列出,并说说感想等,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就能初步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拓展了作业的功能。
3、走进社会生活设计体验型后置作业。学生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调查你熟悉的三个人,用数字说明他们之间的区别。”去十字路口在10分钟内(或一定时间内)统计来往车辆的情况,而后能否建立‘红绿灯’问题,提出你的想法和方案?”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周围世界,提升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设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自主型后置作业,让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新课标但导的一个理念。现代教师应该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时间、进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照顾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后置作业及要求。我们一般布置A、B两选项作业,A项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容易些,B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稍微难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2、关爱不同层次的学生,建设“作业超市”,设立“后置作业自助餐”。在复习阶段,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方式、作业数量等,使作业练习更有层次性,富有弹性,为学生量身打造作业,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3、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布置特色型后置作业。(1)游戏表演作业,学生对这项工作颇有兴趣,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且表演得投入,其余学生看得认真,对“相背而行”与“相向而行”留下深刻印象。(2)绘画作业,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后,让有绘画才能的学生绘制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物体,如树叶、昆虫、装饰图案等,比一比,看谁画得美观,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数学之美,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4、根据学习需求,鼓励学生为学生、学生为自己设计后置作业。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A、B、c三个档次的学生分为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同时就近安排座位,使他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遇到困难可以请教组内的高手给予指导。与此同时,小组内同学每天为组内同学出一道作业:好生为差生设计补错题,好生为好生设计挑战题;自己为自己寻找或设计一道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作业。
四、设计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综合型后置作业,加强学科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合型”作业没有规定的内容,允许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或者跟几个同学一起合作来完成。数学作业设计还应从这里人手,让学生自定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学习自己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学习分工合作学习怎样捕捉、收集、处理信息,学习写“论文”,学习写“研究报告”,学习与人交往合作。这类作业涉及面广,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在数学能力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本教育不是不做作业,而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要改革现行教辅资料整齐划一,针对性少的局面,设计丰富多样的后置作业,为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心理氛围,及时给予学生多种形式的肯定和夸奖,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意义的任务,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作业的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兼.孙小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
[2]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徽教育出版社
[3]金 玲.有效教育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