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的改革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分析目前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实践经验对其改革和发展思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面向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进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已经不仅仅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同时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然而,目前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实验能力不强、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模拟电子技术试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整体素质差别较大面对高校普遍的扩大招生,学生的总体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个别学生专业基础较差,难免经常犯错误。
  2、教学管理不受重视受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影响,人们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实验教学一直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多为一些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则是以老师为中心,从实验原理到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甚至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无所不包地进行讲解。实验课上学生不会动脑筋思考解决,这样的实验很难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3、实验考核体系落后 以往实验课考核以实验报告和出勤为主,造成学生不注重实验过程而只注重实验结果。学生在实验中急于得出实验数据,对实验中碰到的问题不去分析解决,甚至得出明显错误的数据自己都不知道。
  4、实验指导教师欠缺。实验课中,由于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则疲于奔命,实验指导教师除了要帮学生解决实验过程碰到的各种问题,还要对他们犯的各种低级错误进行解释、纠正,无法对各个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更多关注,因而也只能不注重实验过程而只注重实验结果。
  二、适应模拟电子教学的幾点建议
  为适应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了提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效果,改革势在必行,关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实验课单独开设实验单独设课,单独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地位,能使教师和学生足够重视,同时还能对全部实验统一规划,使各个实验有机结合形成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过程。同时实验的开设应与理论课相配合,即先理论后实验。这样处理对改善理论课教学和实验的效果都有好处。
  2、开设多样化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一般可分成验证性,演示性,设计性、综合性,其中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是实验课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所以这类课的教学不应效仿验证性实验课的教学,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新方法、使用新器件、大胆设计、突出新颖、培养创新能力。
  3、丰富多样化教学手段 目前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计算机已经成为实验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像力,对电路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和调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同时也是实验指导教师很好的教学工具,当有些内容不适合用语言描述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动态演示,即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虽然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验具有很多优点,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应成为实验的有益补充,但决不可代替实际的实验。
  4、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并非每天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和氛围,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的考核,我们可以采用理论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再加上平时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可以适当调整实践操作的分数。这样就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电子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故障的分析能力,而实践部分采用现场操作,考察学生关于仪器的使用、电路的分析能力、调试能力、报告记录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等等。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极大的提高,并推动电子实验教学改革。
  6、丰富教学内容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采用一些辅助教学内容来激励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其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比如开展电子设计大赛、专用实习周、组建无线电小组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了实践的考验和锻炼,而且明显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措施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7、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提高队伍的科研能力,促进自身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能够对各个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更多关注,更好的指导。
  三、结语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阵地,实验教学的改革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高质量的教学实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的工作作风在这里形成,只有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静.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浅谈[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3) .
  [2]韩芝伙.冯向莉.电子技术实验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12).
  (作者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习惯以及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对职业学校来说,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提高 ;终身体育;培养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
期刊
摘 要:针对现代企业管理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如何发挥青年职工在企业中的引领作用就显得成为重要,依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当今青年的特点、个性,从正确激励、评价、给予培训成长机会,让青年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勇于承担新时期下的企业所赋予责任,最后以青年职工自发的行为和习惯凝聚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成为引领职工在企业中发挥主导和关键作用的另一途径。通过多形式体现个人价值,最终实现青年职工与
摘要: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培养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义务,相比较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时间是相对比较宽裕的,但是对于高等学校成人来说,艺术教育存在着教育时间不足、形式不够统一实施起来相对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高校成人艺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对比较灵活能够适应高校成人艺术教育的方式。  关键词:高校;成人艺术教育;问题;分析研究  加强
期刊
摘要:辅导员工作倦怠的产生与其工作性质、待遇、社会期望、集体归属感等因素有关。作为管理者需通过高度重视关怀辅导员队伍,健全专业化培养、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改善福利待遇等对策,缓解、消除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倦怠感。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倦怠;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立学院作为高教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新生事物蓬勃兴起。由于独立学院没有现行的经验可借鉴,在发展的道路上必然遇到很多問题和挑战。作为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影响实效性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措施,这对进一步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義大众化。” 面对党的十七大明
期刊
摘 要: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至为重要的前沿阵地,是决定着企业竞争力和生存力的重要战场。该文通过本企业如何不断探索、创新求实、积极开展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班组建设,提升基层管理水平,阐述了加强班组建设,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加强 班组建设 提升 管理水平 探讨  一、概述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至为重要的前沿阵地,是决定着企业竞争力和生存力的重要战场。企业的
摘要:为了对塑料门窗设备的焊缝进行清理,特地设计了数控清角机,它有焊清输料平台及支架,送料机械手及其动力驱动部份、上下清头及其动力驱动部分等部分组成。其中上下清头是本机床的核心部分,有内外面铣削机构、上下钩刀、插刀、拉恨切削机构及响应的动力驱动部分、拖板、钩料块等等实现框或扇的清角过程,最终实现塑窗表面、上下内侧面、内外角和胶条槽的柔性加工。  关键词:清角机;下清头;铣槽;导向杆;钩料块  塑钢
期刊
摘要:据调查,教育部体育司负责人指出,从1985年开始,中国对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了普查, 结果显示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质调查的现状,就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的青少年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  一、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  体质是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它既包括身高、体重等形体表现,更体现于人体的内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