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观念上有以下几点新的认识
1 从应试教育教学思想向素质教育教学思想转变,在大环境影响下,部分学生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有的是为了应对考试,为了拿一个学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端正教学思想,实现教学思想转变,实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我校的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
2 从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向人格教育转变,变传授理论知识为提高学生政治鉴别力、是非判断力和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实现我校“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从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教育向政治思想认同教育转变,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认同我们的教育,接受我们的教育,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真学真信。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3 从教师为主体教学向学生为主体教学转变,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和教师讲授的教学形式,加大社会实践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程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首先,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多沟通勤交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在积极参与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不单纯是课堂教学,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使学生融入其中,在积极参与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我还利用教室墙壁的一角开辟“思想政治学习角”。建立“思想政治学习袋”和“思想政治学习角”,真实记录每个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了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再次,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始终奉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坚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二、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重点研究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①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学课件。利用课件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和感性认识,生动形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视野,增强吸引力。②案例教学。收集和运用典型案例,以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③激励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回答问题,记入平时成绩。既有启发式教学特点,又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④对话式教学。师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特别是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回答问题,达到师生互动。⑤学生讲课。学生自愿结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自学。集体收集材料,制做课件。选派代表上讲台讲课。调动学生自学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⑥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去伪皇宫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写出观后感,教师进行总结。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1.课外阅读法。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做为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的,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内化,也可使即将要学的知识在课前就得到预习。2.问题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3.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结语:“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政治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 从应试教育教学思想向素质教育教学思想转变,在大环境影响下,部分学生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有的是为了应对考试,为了拿一个学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端正教学思想,实现教学思想转变,实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我校的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
2 从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向人格教育转变,变传授理论知识为提高学生政治鉴别力、是非判断力和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实现我校“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从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教育向政治思想认同教育转变,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认同我们的教育,接受我们的教育,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真学真信。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3 从教师为主体教学向学生为主体教学转变,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和教师讲授的教学形式,加大社会实践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程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首先,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多沟通勤交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在积极参与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不单纯是课堂教学,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使学生融入其中,在积极参与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我还利用教室墙壁的一角开辟“思想政治学习角”。建立“思想政治学习袋”和“思想政治学习角”,真实记录每个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了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再次,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始终奉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坚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二、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重点研究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①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学课件。利用课件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和感性认识,生动形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视野,增强吸引力。②案例教学。收集和运用典型案例,以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③激励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回答问题,记入平时成绩。既有启发式教学特点,又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④对话式教学。师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特别是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回答问题,达到师生互动。⑤学生讲课。学生自愿结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自学。集体收集材料,制做课件。选派代表上讲台讲课。调动学生自学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⑥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去伪皇宫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写出观后感,教师进行总结。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1.课外阅读法。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做为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的,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内化,也可使即将要学的知识在课前就得到预习。2.问题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3.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结语:“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政治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