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漠化严重威胁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政府和当地民众的重大关切.本文基于全国石漠化监测评价体系,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如用(NDRI)改进基岩裸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中国人民大学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漠化严重威胁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政府和当地民众的重大关切.本文基于全国石漠化监测评价体系,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如用(NDRI)改进基岩裸露度指数、用土壤侵蚀模数代替土壤厚度,提取出研究区的石漠化分布区域.并结合土壤、地貌、海拔、坡度和河网密度等自然地理因子及人口密度、GDP、居民点分布等人类干扰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了影响石漠化的主要因子和作用原理,并对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主要分布在黄壤、石灰土和水稻土等土壤类型区,但易发程度大小则为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斜坡和陡坡发生中度以上石漠化的比例达40%,且以坡耕地区更多;石漠化区域降水量多在1000-1200 mm,是造成石灰土基底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此外,石漠化与居民点分布、人口密度、坡耕地和人口贫困关系密切.
其他文献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对于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发挥、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退牧还草技术是国家为修复草地退化生态系统、促进牧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而
水土保持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灾区,其生态系统状况长期以来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研究基于NPP、土壤保持量和水源涵养量等指标对其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表征植被生长状况的关键性指标,能够有效的提供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本研究基于1982-2015年哈萨克斯坦时间序列的GIMMS/NDVI数据,分析植被)生长的空
生态技术措施对河流年输沙量的影响遵从统计学原理.本文以无定河年输沙量为因变量,以无定河汛期降雨、暴雨和生态技术措施面积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研究了1956-200
分析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发展,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技术技术辨识和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在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发展的分析工具中,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和Citespace等可视化工
沙障是风蚀工程治沙的主要措施之一,已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广泛应用.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沙障应用以来在沙障类型、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简要归纳和总结,指出
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十二五”规划以来开工建设或验收的民用机场数量、分布情况等相关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空间的角度剖析了不同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的限制性,以及敏感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NPP的时空演变特征对该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500 m,8天)和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型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