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识建构到极化解构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美国 政治思潮 极化政治 社会撕裂 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D771.2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战争是实现王朝崛起的普遍模式。要顺利达成武力崛起的目标,关键在于高明与卓越的战略指导。在秦汉王朝崛起中,《汉中对》、《隆中对》、《商君策》、《客卿对》、《平吴疏》等在具体战争中具有关键的战略指导意义,它们或全面分析战略形势,或高明把握战略时机,或合理制定战略预案,或兼而有之。全面总结古代王朝崛起战略指导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从中汲取于当今国家强盛有益的智慧与启迪。  关键词 秦汉时
【摘要】通过采用文献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对发达国家档案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档案部门,在应对政府数字转型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数据链断裂风险中担负了国家数字连续性计划制定与落实的领导者角色。结合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数字转型、社会转型以及档案转型挑战和档案实践部门的需求,同时针对我国档案部门三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诊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倡议,可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与欧亚国家经济合作新的战略平台,并可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促使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中亚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环,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效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符合沿线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根本利益,受到中亚国家的普遍欢迎。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机制化的国际组织,不谋求建立超国家机构,
【摘要】 新生代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是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新生代员工的离职率和跳槽率高等反生产行为现象突出,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本文从组织认同视角出发,引入组织公平感作为调节变量,提出研究假设,使用对20家企业新生代员工的调查所收集到的336份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组织认同及各维度对组织公平感有显著正影响;组织认同及各维度和组织公平感对反生产行为有显著负影响
編者的话: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各种治理难题和发展困境。这其中,民粹主义呈现出一种崛起的态势。它不仅挑战主流的政治制度,令一些西方国家进退失据;而且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等结合在一起,不断冲击国际关系格局与全球治理体系。民粹主义的产生机理为何?如何理解民粹主义,以及如何从思想政治上应对民粹主义的挑战?本期我们集结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人关于“民粹主义的产生机理与有效
韩愈性格刚强,择善固执,诚如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评:“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诗如其人,韩诗的整体面貌就是其刚强个性的外化,清人叶燮说得好:“举韩愈之一篇一句,无处不可见其骨相稜嶒,俯视一切,进则不能容于朝,退又不肯独善于野,疾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原诗》卷三)试读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
【摘要】国际体系正经历深刻变迁,国际局势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在国际变局中,全球政治中如资本扩张、霸权主导、地缘竞争等旧有逻辑仍然在发挥作用,但一些新的要素也不断充实进来,如科技的突破性进展、全球性问题的增多、非国家角色的增多、信息扩散带来的权利转移等,诸多要素和逻辑综合作用,国际关系趋向错综复杂,系统效应日益突出。这些变化既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也对国家战略筹划提出了更
【摘要】西安浐灞生态区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社会参与度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以及生态区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足等诸多问题。浐灞生态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设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区。  【关键词】西安浐灞生态区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人为
【摘要】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日本乡村建设的实践及其经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首先,以城市反哺农村为起点,将产业兴农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其次,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将生态兴农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再次,以城乡协调发展为落脚点,将文化建设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最后,以城乡一体化为终点,将城乡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 日本乡村建设 城乡统筹  
【摘要】现代社会,社会福利制度在多个层面影响着政策对象的个人生活。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发现,中国近年来实施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加深了农民工个人对于退休的理解,在人生计划中将工作与退休区别开的退休意识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始出现,但是在制度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农民工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主观感知以及对制度带给自身影响的评估,使得他们的个人生活规划没有完全按照制度的预设运行,这影响了他们的制度参与和制度的实践效果。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