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兴奋点。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方法有:故事导入、视频导入、音乐导入、图片导入等几种方法。
【关键词】语文 导入 学生 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开发智力的钥匙。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写下第一个词便是“导入”,但有些老师却仅仅把这作为一种程序,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成功的课堂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何在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是利用好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此我谈谈在教学过程所采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课前小故事,能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换个角度》时,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可见,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是很难了解对方感受,因此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对方、关心对方是何等的重要!同学们还可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换位思考?这样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能轻松愉快的学习。
二、视频导入法
视频教学生动形象,学生的印象深刻。我在讲《再塑生命的人》的时候,就是这样设计的:播放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的精彩画面,老师介绍: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成为晚会亮点。美妙的舞蹈把人们带进了视觉的天堂,给人无限美好的视觉享受。同学们,可能你们都已经知道,该舞蹈是由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他们听不到音乐的旋律,却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技艺精湛,他们的一切表演都是在四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进行的。舞蹈结束时,主持人周涛携聋哑主持人及四位哑语教师走上台教全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重复学习一句手语“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爱能创造奇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体会作者海伦·凯勒的传奇人生。这样,真切的视频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和又一次对残疾人的同情和敬仰,最能激发孩子内心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爱能创造奇迹”。
三、音乐导入法
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多数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意境。课前播放音乐,引用歌词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的氛围中,不过,所选歌曲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如在讲《提醒幸福》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幸福在哪里》,听完歌曲之后,我顺势引导,幸福是什么,幸福又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在课文《提醒幸福》中寻找答案。又比如在讲《云南的歌会》时,上课前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空灵婉转的歌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因此,我就引出今天的新课:云南的民歌非常优美动听,同学们,你们知道云南的歌会又是怎样的吗?请翻到课文《云南的歌会》。音乐本来就是我们学生特别喜欢的,用音乐导入,正符合学生的心理,因此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图片导入法
图画具有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轮廓,可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就可以在开头展示大量鲜明色彩的花朵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惊叹,于是老师可以顺势提问:同学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这样鲜艳吗?这样马上勾起了学生的兴趣,急于想知道答案,就能引发学生自觉认真地去阅读课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五、设置悬念导入
高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学习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如在教学《白马湖之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秋季的后面是冬季,大家知道即将来临的拉萨河的冬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吗?一下子,教室里沸沸扬扬,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忆起往年的景象,在同学们兴奋不已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继续问道:“看来大家对拉萨河的冬天都十分熟悉,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江南白马湖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这一问,引起了多数同学的深入思考,在这样的情形下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就会很好激发了。
六、听配乐朗诵导入
声音最具有表现功能,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以营造一个特殊的世界。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功能,利用它在导入时创造可感的声音形象,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沁园春·雪》时,我让学生合上课本,微闭眼睛,凝神静听《沁园春·雪》的配乐朗诵,那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他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录音放完后,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在这样的情形下,再对课文进行分析,效果可想而知。
虽然导入仅仅是开头,却凝聚了教师的心血。新课导入的方式林林总总,但不论哪种方式都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因此新课导入语必须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循序渐进性等,只要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就一定能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 导入 学生 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开发智力的钥匙。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写下第一个词便是“导入”,但有些老师却仅仅把这作为一种程序,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成功的课堂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何在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是利用好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此我谈谈在教学过程所采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课前小故事,能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换个角度》时,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可见,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是很难了解对方感受,因此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对方、关心对方是何等的重要!同学们还可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换位思考?这样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能轻松愉快的学习。
二、视频导入法
视频教学生动形象,学生的印象深刻。我在讲《再塑生命的人》的时候,就是这样设计的:播放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的精彩画面,老师介绍: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成为晚会亮点。美妙的舞蹈把人们带进了视觉的天堂,给人无限美好的视觉享受。同学们,可能你们都已经知道,该舞蹈是由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他们听不到音乐的旋律,却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技艺精湛,他们的一切表演都是在四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进行的。舞蹈结束时,主持人周涛携聋哑主持人及四位哑语教师走上台教全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重复学习一句手语“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爱能创造奇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体会作者海伦·凯勒的传奇人生。这样,真切的视频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和又一次对残疾人的同情和敬仰,最能激发孩子内心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爱能创造奇迹”。
三、音乐导入法
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多数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意境。课前播放音乐,引用歌词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的氛围中,不过,所选歌曲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如在讲《提醒幸福》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幸福在哪里》,听完歌曲之后,我顺势引导,幸福是什么,幸福又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在课文《提醒幸福》中寻找答案。又比如在讲《云南的歌会》时,上课前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空灵婉转的歌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因此,我就引出今天的新课:云南的民歌非常优美动听,同学们,你们知道云南的歌会又是怎样的吗?请翻到课文《云南的歌会》。音乐本来就是我们学生特别喜欢的,用音乐导入,正符合学生的心理,因此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图片导入法
图画具有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轮廓,可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就可以在开头展示大量鲜明色彩的花朵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惊叹,于是老师可以顺势提问:同学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这样鲜艳吗?这样马上勾起了学生的兴趣,急于想知道答案,就能引发学生自觉认真地去阅读课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五、设置悬念导入
高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学习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如在教学《白马湖之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秋季的后面是冬季,大家知道即将来临的拉萨河的冬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吗?一下子,教室里沸沸扬扬,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忆起往年的景象,在同学们兴奋不已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继续问道:“看来大家对拉萨河的冬天都十分熟悉,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江南白马湖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这一问,引起了多数同学的深入思考,在这样的情形下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就会很好激发了。
六、听配乐朗诵导入
声音最具有表现功能,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以营造一个特殊的世界。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功能,利用它在导入时创造可感的声音形象,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沁园春·雪》时,我让学生合上课本,微闭眼睛,凝神静听《沁园春·雪》的配乐朗诵,那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他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录音放完后,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在这样的情形下,再对课文进行分析,效果可想而知。
虽然导入仅仅是开头,却凝聚了教师的心血。新课导入的方式林林总总,但不论哪种方式都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因此新课导入语必须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循序渐进性等,只要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就一定能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