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门“心”的艺术,教师要想转化孩子。我实施了以下几点真爱的教育:
一、教育从“动心”一刻开始
开学还不到两周,学生对小林的投诉声就不断。“老师,小林没参加值日”“老师,小林乱扔垃圾”“老师,小林用铅笔刀划破了我的书包”……有一次下课后我在办公室准备休息,刚坐下不到一分钟,班长提着一袋垃圾递给我看,撅起的小嘴巴告诉我她有些愤怒,“怎么啦?这垃圾怎么惹你啦?”我低声问道。“小林上课的时候丢在我座位下面,我把它捡起来了,他在乱扔垃圾。”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我明白了。小林是我们班上“捣蛋鬼”,平时比较顽皮,经常欺侮同学,以致其他同学都怕了他。他对学校的所有规定视而不见,很少戴红领巾,很少出示学生卡,而且经常迟到。经常在课堂上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经常打人,诅咒人,经常把学生的书和书撕碎。是同学们所称的“捣蛋鬼”。我经常找他来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这么捣蛋,他不吭声,于是我指了指桌上那一袋垃圾。他终于发出了点点声音,“我上课时丢垃圾了,没有听课,这不对。”那么为什么在老师提醒你两次之后,你还要扔掉它呢?他又停顿半天,“因为班长每次值日都记我名字,我讨厌她。”听到孩子充满童心的回答,我微笑说:“你真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老师真的很高兴。你现在能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吗?”我明白了我不该乱丢垃圾,尤其还是在上课的时候,我以后再不会这样了,现在我就去打扫教室卫生。此时的动心是教育的好时机。
二、改变从真诚的沟通做起
为了更好地教育小林,我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原来小林自小失去母爱,奶奶的溺爱,父亲的非打即骂使他变得散漫叛逆。我平时用心留意他的舉动,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多次的沟通,对他一贯以来的表现和以前所教老师的教育方式等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发现,越是强制、严厉的管教态度,小林就越叛逆。虽然小林有时很倔强,但也很脆弱,常常因为批评或责骂眼里闪着泪花…由于小林上网玩游戏,常常从奶奶手中骗些钱去网吧。在一次深入谈话时主动提出加入了小林为微信好友,并对他说:“看,老师把你视为自己的朋友,以后有什么事要跟老师商量。你是老师的第一个学生朋友。”我看到小林眼中的喜悦,以后我用留言的方式跟他谈心,有时肯定他的表现,有时指出他的不足,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有一次我们在线聊天,他说:“老师,我打字太慢了,我来不及回复,让您久等,真对不起!”“那你是拼音不过关啦。其实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怎么不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学好文化知识?”他又告诉我现在来网吧不是一心玩游戏,而是想看看老师给他留了什么言。我趁机说:“网吧是个极不安全的地方,学生是不允许进入的。其实老师也可以在日记本上或用纸条给你留言。不如以后你把去网吧的时间留在家里,一来不浪费钱,二来不怕结识坏人,三来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一举三得呀。”小林思想认识渐渐有了转变。与同学冲突的投诉有所减少,去网吧的次数也明显下降。我小心翼翼地呵护这点点的希望之火苗,希望能成为星星之火的燎原。
三、关爱与赏识双管齐下
对于小林这类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来说,有效的方法是用关爱去感化他。学校举行了班际篮球比赛,我要求运动员穿运动鞋。小林作为主力球员,却因为爸爸汇的钱还没到,买不到运动鞋而不能参加。比赛那天,当我把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拿到一脸沮丧的小林面前时,他欣喜若狂。我能看到他眼中的泪水。球场上,小林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也为我们班赢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为了能让小林在成功的道路上踏出更大的一步,我不时教育他怎样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并跟他定了一个约定:争取一周内同学对他的投诉降为一次以下,如果哪一周为零投诉的,我不但会在班上表扬他,还打电话向他爸爸汇报。有一次他在日记本里画了个甜甜的笑脸,告诉我他爸爸这次回来,不但没批评他,还给他买了个盼望已久的篮球!我抓住时机,在班里成立篮球兴趣小组,让小林当篮球队长。他满怀信心地说要指导班里篮球队多锻炼,多练习提高球艺。我在班上多次表扬他,还私下奖励他一些小礼物,如星星、苹果、小红旗、学习用品等等。爱流淌在小林心中是他身心健康成长的动力。
四、效果在改变中体现
在多次谈话后小林上课时确实乖了许多,心情开朗了很多。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了,没有不参加值日了,没有用铅笔刀划破了同学的书包。于是我也趁热打铁!再来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上次你说你不会再乱扔垃圾了,现在你真的做到了,这真的是一个承诺,老师已经从心底喜欢你了。你最近真的进步了很多!现在老师希望你们不要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还要更专心听讲,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你们觉得呢?”淘气的小林对我微笑,我摸了摸他的头,发自内心的微笑。从那以后,他似乎把我当作他的好朋友,经常来告诉我一些快乐的事情,我总是倾听,我们经常交谈。现在我经常听到老师称赞他,说他已经安静上课了,不再咯咯笑,有时会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下课了,被告的名字很少被提到。他逐渐开始热爱自己的学习,学习进步得越来越快!原来,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是多么的爱我们的老师啊!爱的温暖与滋润可以让孩子们心服。经过不懈的努力,小林不再轻易与同学发生冲突不再是违纪的“核心人物”,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亲爱的同行们,用爱转化学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一项常抓不放的工作,这项工作正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和爱心。只有用爱转化孩子,孩子们才会心动。
一、教育从“动心”一刻开始
开学还不到两周,学生对小林的投诉声就不断。“老师,小林没参加值日”“老师,小林乱扔垃圾”“老师,小林用铅笔刀划破了我的书包”……有一次下课后我在办公室准备休息,刚坐下不到一分钟,班长提着一袋垃圾递给我看,撅起的小嘴巴告诉我她有些愤怒,“怎么啦?这垃圾怎么惹你啦?”我低声问道。“小林上课的时候丢在我座位下面,我把它捡起来了,他在乱扔垃圾。”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我明白了。小林是我们班上“捣蛋鬼”,平时比较顽皮,经常欺侮同学,以致其他同学都怕了他。他对学校的所有规定视而不见,很少戴红领巾,很少出示学生卡,而且经常迟到。经常在课堂上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经常打人,诅咒人,经常把学生的书和书撕碎。是同学们所称的“捣蛋鬼”。我经常找他来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这么捣蛋,他不吭声,于是我指了指桌上那一袋垃圾。他终于发出了点点声音,“我上课时丢垃圾了,没有听课,这不对。”那么为什么在老师提醒你两次之后,你还要扔掉它呢?他又停顿半天,“因为班长每次值日都记我名字,我讨厌她。”听到孩子充满童心的回答,我微笑说:“你真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老师真的很高兴。你现在能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吗?”我明白了我不该乱丢垃圾,尤其还是在上课的时候,我以后再不会这样了,现在我就去打扫教室卫生。此时的动心是教育的好时机。
二、改变从真诚的沟通做起
为了更好地教育小林,我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原来小林自小失去母爱,奶奶的溺爱,父亲的非打即骂使他变得散漫叛逆。我平时用心留意他的舉动,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多次的沟通,对他一贯以来的表现和以前所教老师的教育方式等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发现,越是强制、严厉的管教态度,小林就越叛逆。虽然小林有时很倔强,但也很脆弱,常常因为批评或责骂眼里闪着泪花…由于小林上网玩游戏,常常从奶奶手中骗些钱去网吧。在一次深入谈话时主动提出加入了小林为微信好友,并对他说:“看,老师把你视为自己的朋友,以后有什么事要跟老师商量。你是老师的第一个学生朋友。”我看到小林眼中的喜悦,以后我用留言的方式跟他谈心,有时肯定他的表现,有时指出他的不足,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有一次我们在线聊天,他说:“老师,我打字太慢了,我来不及回复,让您久等,真对不起!”“那你是拼音不过关啦。其实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怎么不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学好文化知识?”他又告诉我现在来网吧不是一心玩游戏,而是想看看老师给他留了什么言。我趁机说:“网吧是个极不安全的地方,学生是不允许进入的。其实老师也可以在日记本上或用纸条给你留言。不如以后你把去网吧的时间留在家里,一来不浪费钱,二来不怕结识坏人,三来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一举三得呀。”小林思想认识渐渐有了转变。与同学冲突的投诉有所减少,去网吧的次数也明显下降。我小心翼翼地呵护这点点的希望之火苗,希望能成为星星之火的燎原。
三、关爱与赏识双管齐下
对于小林这类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来说,有效的方法是用关爱去感化他。学校举行了班际篮球比赛,我要求运动员穿运动鞋。小林作为主力球员,却因为爸爸汇的钱还没到,买不到运动鞋而不能参加。比赛那天,当我把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拿到一脸沮丧的小林面前时,他欣喜若狂。我能看到他眼中的泪水。球场上,小林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也为我们班赢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为了能让小林在成功的道路上踏出更大的一步,我不时教育他怎样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并跟他定了一个约定:争取一周内同学对他的投诉降为一次以下,如果哪一周为零投诉的,我不但会在班上表扬他,还打电话向他爸爸汇报。有一次他在日记本里画了个甜甜的笑脸,告诉我他爸爸这次回来,不但没批评他,还给他买了个盼望已久的篮球!我抓住时机,在班里成立篮球兴趣小组,让小林当篮球队长。他满怀信心地说要指导班里篮球队多锻炼,多练习提高球艺。我在班上多次表扬他,还私下奖励他一些小礼物,如星星、苹果、小红旗、学习用品等等。爱流淌在小林心中是他身心健康成长的动力。
四、效果在改变中体现
在多次谈话后小林上课时确实乖了许多,心情开朗了很多。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了,没有不参加值日了,没有用铅笔刀划破了同学的书包。于是我也趁热打铁!再来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上次你说你不会再乱扔垃圾了,现在你真的做到了,这真的是一个承诺,老师已经从心底喜欢你了。你最近真的进步了很多!现在老师希望你们不要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还要更专心听讲,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你们觉得呢?”淘气的小林对我微笑,我摸了摸他的头,发自内心的微笑。从那以后,他似乎把我当作他的好朋友,经常来告诉我一些快乐的事情,我总是倾听,我们经常交谈。现在我经常听到老师称赞他,说他已经安静上课了,不再咯咯笑,有时会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下课了,被告的名字很少被提到。他逐渐开始热爱自己的学习,学习进步得越来越快!原来,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是多么的爱我们的老师啊!爱的温暖与滋润可以让孩子们心服。经过不懈的努力,小林不再轻易与同学发生冲突不再是违纪的“核心人物”,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亲爱的同行们,用爱转化学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一项常抓不放的工作,这项工作正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和爱心。只有用爱转化孩子,孩子们才会心动。